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发展史

20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社会发展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基本如下:研究型、工程技术型、职业型。为此,2001年,教育部调整组建了新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强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拓宽专业、夯实基础、理工结合。对于工科院校,也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工程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

1.中国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发展与变化

我国的高分子专业始于1953,是从化学和化工中形成和分离出来的。理科高分子化学教研室创建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工科塑料工程教研室创建于成都理工学院(现四川大学)化工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了最早的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系。北京化工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建立综合性“高分子系”的院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高校就开设了高分子专业,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工程、塑料工程(塑料工程)、橡塑工程、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合成橡胶、化学纤维等。

1998期间,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将高分子材料相关的工科专业统一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理科的高分子专业合并为材料化学或化学专业;将高分子化学工程专业并入化学工程专业。将高分子材料班的办学范围拓宽到两个学科。就学科内涵而言,高分子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制备、加工与应用、性能表征与方法是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大基本要素,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2.中国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分布与就业

截至2009年,全国有142所高校(所)招收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根据主管部门统计,专门机构数量为:教育部17,省级117,国防科工委5,科学院1,国侨办1,民委1。除青海、西藏、内蒙古、云南外,全国其他28个省、市、自治区均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招生点。从招生机构所在省份统计,江苏16,山东12,湖北11,辽宁10,河北9,北京8,浙江7。7安徽,7陕西,7湖南,6黑龙江,6江西,5上海,5广东,5河南,4吉林,3四川,3山西,2福建,1新疆,2广西,1宁夏,1重庆,1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