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直立人化石(主要是北京人)的发现及其历史贡献

北京人的发现/no3/kjbl/ls/3.htm

1929 65438+2009年2月2日,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在负责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古人类遗址发掘工作时,从洞穴堆积中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古猿人头骨。随后,大量石器和火遗物相继被发现。消息一出,震动了世界,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类人猿的考古研究。北京人是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1918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周口店发现动物化石堆积。1921年,他在古龙山北坡发现了后来闻名于世的北京人遗址。从1927开始,中国学者陆续参与北京人的发掘。从1929到1937,* * *发现了5个北京人头骨化石。1937因日本侵华而中断。这些头骨化石和其他珍贵标本一起保存在北京协和医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这些标本下落不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恢复了周口店的发掘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40多种原始人类化石。

现已确定北京人生活在70 ~ 20万年前,地质年代属于中更新世。北京猿人头骨的特点是头扁平,前额向后,眉厚,左右相连,平均脑容量为1.043ml,介于猿人和现代人之间。下肢骨骼的大小、形状、比例基本具有现代人的特征,说明北京人已经能够直立行走。上肢的骨骼更接近现代人,说明他们的上肢已经能够进行与现代人非常相似的活动。北京人长156 ~ 157厘米。群居洞穴,从事狩猎采集,使用粗糙的石器和骨器。北京人已经知道如何用火。1966年又出土了一个北京人头骨,其形态特征比之前发现的北京人头骨更进步。

研究进展与比较

北京人吃什么?

有更新的科学手段来检验,不就是食人族吗?

2003年,非洲朊病毒DNA揭示了世界上不同种族具有抗同类相食基因。

2003年,由美国、英国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科林格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声称发现了人类大脑中的一种朊病毒——巴布亚新几内亚一名患有库鲁病的当代食人者携带了这种病毒,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食人行为才被终止,而人肉盛宴的主力军妇女和儿童最容易感染库鲁病;科林格的团队还发现,朊病毒的抗病基因也存在于3/4的当地女性身上。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全球不同种族的DNA样本中,都存在朊病毒抗病基因——抗食人基因。这说明人类的祖先确实是食人族,人类是在与食人族的战斗中长大的。如今,科林格集团正在深入研究朊病毒,它与疯牛病病毒非常相似。

2000年,DNA首次被用来检查粪便化石,以提取数千年前北美人同类相食的证据。

2000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生物学教授马拉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称,他从850年前至1000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印第安人粪便化石中提取了人类肌红蛋白——粪便的主人必须在排泄前12小时至36小时内吃过同类。最近有地理学家报道,大峡谷1000年前发生了严重的干旱,曾经创造了先进农业文明的大峡谷人沦落到了吃人的境地。这是世界上首次用DNA生命科学的手段检验食人的物证。

1999年,穴居人在65438+万年前的欧洲最后一次冰河时期被挖掘出来,气候恶劣,人类吃人。

1999年,法国和美国考古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法国阿德什省莫拉-古尔西的尼安德特人食人现象》。科学家发现,65438+万年前尼安德特人的头骨和腿骨上有V形石头划痕。鹿骨化石上也有同样的伤痕;但是,人的手骨和脚骨保存完好——这两个地方吸不出骨髓。先前在克罗地亚和法国发现的尼安德特人骨头也有被击打的痕迹。科学家推测,654.38+万年前是欧洲最后一个冰河时期,尼安德特人急剧减少,恶劣的生态导致古欧洲人自相残杀,直到3万年前突然灭绝。

注意北京人的颅骨疤痕1939德国学者证明最早的食人族。

1939年,德国古人类学家魏敦瑞在研究北京猿人头骨时,提出了北京猿人是最早的食人族的论点。1943年,他在《中国猿人的头骨》一书中写道:“猿人猎杀自己的亲戚,就像他猎杀其他动物一样。因为猿人意识到后脑勺比其他部位更容易杀人,就用锋利的石器敲打头部,然后吸起脑髓,慢慢割下其他部位的肉来吃。”

魏敦瑞于1935到达北京协和医院,开始全面负责周口店北京人的发掘和研究工作。1929年发现的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表面有许多豁口。他后来发现,1936年在贾兰坡发现了三个北京人头骨。第一个头骨的左侧额骨和顶骨上有很深的切口。第二顶骨中部有一凹陷、浅而不均匀的圆形凹痕,直径约1.5厘米,凹痕内有发散状裂纹,似乎被利器击打过,其他地方也有类似情况;而且第三个头骨的顶骨居然有近3厘米的矢状深痕!

北京人的头骨化石比躯干多,和被吃掉的尼安德特人差不多。

魏敦瑞连续三年研究这些裂缝和孔洞。

他统计了14个头骨部分(其中5个比较完整),14个肢骨碎片,以及北京猿人出土的一些牙齿和下颌骨。他曾问:周口店出土的其他动物化石,躯干骨和四肢骨比头骨多,而北京猿人则相反。为什么?与北京人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史前鬣狗,甚至超过了今天的东北虎。它的粪便化石中含有大量的碎骨,所以它在吞食北京猿人时不会只留下人类的头骨。那么,人类有没有留下自己的头骨呢?

1939年,意大利考古学家在罗马南部的奇尔塞奥岛发现了一个20万年前的洞穴。洞穴深处有一圈石头围成的圆圈,中心放着一个人头,底部朝上。不远处的石圈里,好像埋着三堆动物的骨头,分别是马鹿、牛和猪。而且那个人的头盖骨底部有一个大洞,整个头盖骨都碎的很厉害,像是被重击过一样。在整个洞穴中没有发现人体其他部分的骨头。

这个发现和北京猿人很像:他们的头骨都被打中了,和四肢骨骼的数量不成比例。研究人员确定这是20万年前欧洲史前人类尼安德特人的头骨,其头部右侧明显受到严重撞击;很有可能这个尼安德特人是被同类杀死的,他的头被残忍地砍下带回洞中,颅底被砸碎,大脑被吸干。

面部骨骼的缺失往往是食人族造成的。北京人头骨能例外吗?

意大利的这一发现为魏敦瑞的研究提供了证据。当时,魏敦瑞进一步发现,北京猿人遗骸中能确定年龄的22人中,70%死于14岁之前,15岁至50岁之间存活的有6人,占近30%,而活到50岁的女性只有1人。北京人的生存条件显然是残酷的。

这时,一个想法突然跳入魏敦瑞的脑海:为什么这些头骨中有这么多头盖骨部分,而脸和头骨底部的骨头却不多?从结构上来说,人的头骨主要由正面颅骨和上背颅骨组成,而北京人只剩下颅骨,绝对不正常。

1930年,荷兰古生物学家科内华在印度尼西亚发掘了一批这样的头骨,这些头骨都没有面部骨骼,甚至只有其中两个有头骨的背面。这种情况很像当时南太平洋还流行的一种恐怖习俗。当地的土著总是把犯人相对脆弱的脸打烂,吃掉他们的大脑,只留下坚硬的头骨。

以后缺少面骨的头骨往往被怀疑是食人族。北京人是个例外吗?

北京猿人的头骨是不是留下了一个心智发达的另类猿人猎物?

50万年前,周口店已形成华北温带气候。北京人在寒冷漫长的冬天吃了什么?魏敦瑞再次瞄准了北京人的头骨。出土的北京人头骨和肢骨极不均匀,北京人头骨明显更接近猿头;他们的头骨非常厚,大约是现代人的两倍;尤其是下部膨胀,上部收缩;而现代人则是下半部分窄,上半部分大。北京人的脑子不大,只有现代人的一半。但它们的四肢骨骼与现代人非常接近,已经基本具备了现代人的结构,可以像现代人一样行走甚至奔跑。

一般认为,在进化中,人类大脑的发育应该领先于四肢,但北京人的情况恰恰相反。

那么,50万年前的周口店是否存在两种人:一种大脑发达,一种四肢发达但头脑简单;而这种大脑的差距可能会导致人在饥饿时吃人的悲剧,头脑简单的成为发达猿类的猎物?

魏敦瑞得出这样一个困惑的推论。随着1941的战争和北京人头骨的丢失,他离开了北京,他关于北京人是最早的食人者的结论成为唯一权威的论证。

北京人“吃人”证据不足(北京解释)

国内学者认为头骨等疑点可以得到合理解释。

虽然西方学术权威断定北京人是食人族,但中国的学者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中科院古人类所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反驳了魏敦瑞的说法,认为北京人的食物来源应该是采集与狩猎混合。

国内专家基本达成共识,北京人不是“食人族”,但是否如这座雕塑所表现的那样以狩猎为生,仍存在分歧。

当时的学者用火烘干出土的北京猿人骨头。

反驳1头骨比较好保存。

“之所以认为北京人是食人族,无非是因为发掘出的北京人化石中头骨多,肢骨少。”吴新智院士认为所谓的证据其实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北京人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吃人’的祖先,这一说法最早是由魏敦瑞提出的,但中国老一辈科学家早就对此提出了质疑。”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说。

黄万波是“巫山人”、“蓝田人”、“和县人”的发现者,近年来也参与了周口店的一些发掘。在他的印象中,魏敦瑞在古人类学方面享有权威地位,北京人是食人族的说法也曾影响很大,但中国学者早就撰文反驳魏敦瑞的推断了。

“其实在古人类的考古发掘中,头骨多四肢少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黄万波指出,这种现象也出现在他对巫山人和和县人的考古发掘中。这是因为,相比之下,头骨更容易长期保存。

此外,黄万博还解释了另一个原因。就是考古发掘往往装满了很多东西,各种物种的遗骸都有可能,而人类的头骨更容易辨认。此外,动物对人类头骨并不太“感冒”,因此四肢骨骼可能会落入动物口中,而人类头骨则有较大几率避免这种伤害。

认为北京人有食人行为也是有依据的:头骨的颅底部分破碎,是破碎和喂食造成的。黄万波指出,虽然在考古发掘中没有发现类似的古人类头骨,但颅底的断裂和凿槽是颅底结构弱点和保存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颅底有许多神经和血管通过的通道,骨骼厚度差异很大,受压后容易断裂、崩解。相比之下,头骨的厚度是一致的,因为它的圆顶形状。即使在外界压力下,也不容易断裂。即使碎了,也是碎成大而扁平的骨头碎片,更容易保存。同时,面骨也比较脆弱,容易折断,所以在人类化石中经常缺失。

反驳2身体形态发展不平衡。

魏敦瑞下结论说北京人是食人族的时候,说因为北京人头骨和四肢骨骼的进化程度不同,所以有两种人。

"事实上,在人类的进化中,身体形态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从事古人类学的研究员刘武解释说。

现代人和古代人最大的区别就是现代人身材修长,而古代人身材粗壮。不仅头骨形状、大小、厚度的变化符合人类进化的一般规律。然而,这种物理进化的速度在古代人类的历史中并不完全一致。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先是人直立行走,四肢向现代人的方向发展,然后大脑扩大,头骨发达。所以猿人头骨的形状落后于四肢。所以我们不难理解北京猿人的外形,比如猿人的头部有着和现代人相似的身体。吴汝康院士曾在《人类学杂志》1999发表论文,详细论证了北京人的化石不代表两种人,只属于一种人,即猿人。

反驳3遗传证据可以有其他解释。

那么,如何解释2003年美英科学家发现的抗食人基因?

2003年,科林格的论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后,一些科学家很快提出了质疑。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的人类学家阿伦斯说,他不太同意科林格的结论。阿伦斯认为,即使发现了这种反食人基因,也无法断定人类食人现象自史前时代就已存在,因为没有人目睹过食人习俗。

有科学家认为,现代人朊病毒基因突变不能证明人类祖先曾经有吃人的习惯,可能还有其他解释。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专家克里斯托弗·索利戈(Christoph Soligo)认为,传染性朊病毒可能会跨物种传播,食用被朊病毒污染的动物也可能导致保护性基因的出现。所以不能从朊病毒蛋白基因的突变来推断史前时期的食人现象。

对此,黄万博表示,基因验证需要很多假设。近年来国际上一些部落的食人证据,包括DNA分析和基因分析,都不能具体说明北京人的情况,每个种族还是有自己的个体差异。

北京人吃什么?

北京人不是食人族,那当时北京人吃什么?古生物学家普遍认为采集和狩猎。

黄万波指出,在发掘北京人的同时,考古学家还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和其他几个地方发现了超过6.5438亿件北京人制作和使用的石器,包括砍削工具、尖头工具、刮刀、雕刻器、石锤和铁砧。“根据前几天发现的石器,它们的形状和用途可以说明北京人已经进入采集和狩猎阶段。”黄万博指出,老一辈科学家一直持有这种观点。

此外,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动物的骨头都是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断裂的。他们认为这应该是北京人制作和使用的骨制器皿。比如鹿角被截断的根部可以当锤子用,鹿角尖是很好的挖掘工具。

对此,吴心之认为,北京人日前的采集并没有太大争议,但至于是否存在狩猎行为,目前还无法给出完整的结论。

在刘武看来,我们只能从出土的石器和其他遗物中推断史前北京人是什么样的,他的生活场景是什么样的。这些步骤包括,出土物上有没有留下猿类的痕迹?甚至在50万年前,北京人就已经在狩猎了,所以这种行为是不是主动狩猎,是因为一些情况...而这一系列问题是我们在认定北京人当时的生活习惯时要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