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有什么特点?

第一,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由于种种原因,汉族在中国多民族国家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其他少数民族对祖国历史发展的贡献是不容忽视和否定的。比如秦汉统一中原,匈奴统一北方草原。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对汉族的经济和文化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第二,不要站在一个民族的立场上看民族关系,而要站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立场上看民族关系,对历史上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事件和人物,要充分肯定和赞扬,反之,就要否定和鞭挞。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历史上站在汉族封建统治者立场上的史家,在史书中对少数民族有过诋毁和丑化,要注意扬弃和批判。第三,各民族人民之间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友好交往,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构成了中国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才得以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当然,在阶级社会中,各民族之间也曾有过矛盾、斗争甚至战争,但与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相比,那只是民族关系的次要部分。因为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各民族之间的矛盾、斗争、战争,从根本上说都是各族统治者挑起的。从这个角度看,民族矛盾说到底就是阶级矛盾。由于民族矛盾和斗争的复杂性,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把民族斗争归结为阶级斗争。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有的是暴虐反暴虐,如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领导的反辽战争;有的是进步与落后矛盾斗争的性质。如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为了保卫江南经济发达的先进地区和人民免受北方宗族贵族的侵扰而进行的进步战争。有的是为了消灭割据政权,维护祖国统一,如康熙皇帝平息准噶尔分裂势力叛乱的战争;还有一些纯粹是一些民族统治者之间的混战,比如十六国时期北方的一些民族之间的战争。具体分析后,既要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又要明确肯定或否定。这里还要注意严格区分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战争和我国各民族共同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前者是我国兄弟民族之间的内部事务。虽然有对与错、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但我们不应该用“侵略”和“反侵略”这两个词来定义。后者是我国各族人民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问题,与我国各民族之间的斗争有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