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试

作为首批实施高中课程改革的试点省份,山东、广东、海南、宁夏经过三年的探索,迎来了第一次高考。经过长时间的酝酿,这四个省区的高考方案逐渐清晰。年前,教育部批准了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的2007年高考方案。

与往年相比,2007年四省高考有什么特点?师生们是如何备战的?本报记者据此采访了与四省区相关的部分一线教育工作人员。

四省区高考方案敲定。

据了解,广东的高考计划采用“3+文科/文科+X”。文科“文科”包括70%的政治、历史、地理和30%的物理、化学、生物,而理科“文科”比例正好相反。x选修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和地理。“文理分科”是新方案的一个明显变化。广东考生将分为文科、理科、体育、艺术,广州市番禺区玉山高级中学校长谷音认为,这更有利于按照新课程方案全面开设中学选修课,也更有利于公平选拔。

海南采取“3+3+基础考试”方案,高考总分790分,比改革前提高40分。除语文、数学、外语外,文史类合并科目为政治、历史、地理,理工类合并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而“基础考试”按照10%的论文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石秀辉认为,海南的新方案有其鲜明的特点:一是与考试密切相关。作为检验高中办学水平的一种手段,考试曾经流于形式。改革后,高考不涉及的内容将放在考试中,其分数的10%也将计入高考总分。这样,高考就不会是唯一的指挥棒;二是在考试科目的设置上,整合成为单一科目,脱离了以往的“混菜”模式,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

山东省采用“3+X+1”方案。“3”指语文、数学、外语,“X”指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1”指技术、美术、综合实践等基础能力。“1”测试的是一个高中毕业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社会生活的最基本的知识和能力,比如观察社会生活、欣赏艺术、表达个人情感等。考试内容涉及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宁夏采用“3+综文/综管”方案。“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是所有考生必修的。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文史方向考生必须参加文科综合考试;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理工科方向的考生必须参加理科综合考试。银川市实验中学副校长王进修告诉本报记者,2007年宁夏高考,调整了一些不利于学生发挥的内容,题目很活泼,主要侧重考查综合素质。本校教务处副主任郎志平,高三语文老师。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07年高考语文卷的内容安排有了很大变化。阅读和写作被视为两个重点内容,尤其是作为综合能力的作文,在今年的高考中会显得尤为重要。阅卷组要专门安排一个挑错别字的老师,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辊面整洁度也要列为考核标准,辊面不整洁的要扣分。

“新课改后的高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兼顾,加大了对实践能力的考核。”非常关注四省区课改进程的哈尔滨教研所教研专家高爱玲在看了四省区的高考方案后,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她认为,四省区高中课改后的高考方案特别注重基础和广泛应用,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授高凌彪也对此进行了分析并表示,广东新高考方案在注重基础的同时,增加了学生选择性的概念;海南的计划比较全面,他特别欣赏海南把考试成绩计入总分的做法,但是考试科目相对多一些。山东和宁夏方案设置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由于新课程选修课较多,给命题带来了更多的技术难度。高凌彪认为,课改后的高考理想状态分为基础考试和选拔考试两部分。基础考试可与高中毕业统一水平考试合并。基础考试为必修,选拔考试为选修。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基础考试与必考内容相对应,评分制作为高校录取依据和本科以上高校录取资格。选拔考试对应课程的全部内容,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他的建议或许可以作为四省区未来高考方案的参考。

复读生可能更有优势。

记者在连续几天的采访中了解到,有老师已经预测到,今年高考,复读生可能会占据优势。银川实验中学的郎志平告诉记者,他们学校通过几次模拟测试后,发现复读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应届毕业生。主要是复读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他说,由于课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学习内容较多,课程进度较快。通常,学生在有时间完全理解他们所学的知识之前就开始了新课程。所以很多大一新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不扎实。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的复读生,在学习新教材知识一段时间后,在综合水平上表现出较强的优势。所以在2007年高考中,复读生很有可能占据优势。

山东省青岛振华学校的校长王丽丽也持同样的观点。她还认为,2007年高考可能对复读生有利。王丽丽说,课改的推出并不意味着对过去课本知识的全盘否定。所以,使用新教材的学生和使用旧教材的学生,在不同教材的影响下,都有自己的思维优势。因此,复读生在吸收两本教材的知识点时,不仅可以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定位,还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年的课改可能对复读生更有利。海南省考试局统招处相关负责人也认为,新旧教材在很多基础知识上并没有太大区别。只要复读生态度端正,正视困难,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的希望很大。

编辑短信衡量综合水平

高中课程改革后,强调培养和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在试卷内容的变化上。山东省实验中学实施高中课程改革后,出现了一个比较新的课题。语文试卷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与最流行的短信写作挂钩。题目是:“新年将至,要给同学发短信送祝福。在这条短信中,你应该引用一个神话或童话故事,并使用拟人或比喻。请把你的短信写在80字以内。”这个题目既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又考察学生的修辞运用和想象力。这个考察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命题,成为了模块考试的重头戏。第一批进入课改的同学,充满了新鲜感,深深喜欢这次课改后考试的新变化。该校一次语文考试也有一道题:“请名人代言,是提高广告说服力的好方法。找有合适背景的名人代言等以下四个广告标题,从字面意思来说是最不合适的:a .请陶渊明代言‘自然即美’;b、请司马光、王安石背书‘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c、请乔治·桑代言‘女人能做男人能做的事’;d、请鲁兹背书‘心动不如立即行动’”。关于这个话题,该校石老师说:“过去对文章作者的考查主要采用作者姓名、国籍、作品的搭配题,考查的是死记硬背,而新的考查方式要求学生对作者的风格和思想有全面的把握,更符合课改的要求。

广东省中山实验高级中学教务处主任邵告诉本报记者,高中课改后,该校老师在准备试卷题目内容时,比以往题海战术更注重“团队合作”。也就是说,在拟卷子的时候,老师们要坐在一起讨论什么样的题目能衡量学生的综合水平。自从实行了这种形式的写作题后,试卷的题目变得非常生动和全面。

据多位老师反映,高中课改后,试题的开放性和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更加明显。此外,数学和化学试题的难度也明显降低,科目的知识点得到了更好的落实,学生学习这些科目的兴趣和信心增强了很多。课程改革实施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它的新鲜感。相比以往的教学和考试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大家追求的下一个目标。

“困惑”也是一个特点

山东省高考3+X+1总体方案确定后,学生开始有计划的学习。但是随着高三复习的开始,很多学生和家长反映,这个“1”怎么准备,什么时候准备还是个问题。济南三中学生小吴从网上下载了一套基础能力的样题。说完,他惊呆了。许多问题看起来不难,但可能并不准确。比如“列举两个有音乐伴奏的体育项目”,他说,“我只知道有一个滑冰项目要放音乐,但不知道它的名字。”基础能力题对考生素质的要求也让家长很矛盾。“孩子刚上高中的时候,我们不允许他看电视。了解新课程后,我发现有必要让孩子接触时事。现在真后悔平时没让他多看看电视。”一位家长说。

在这种情况下,山东省实验中学的林老师向本报记者详细讲解了如何把握“1”。林老师告诉记者,高考方案中之所以有“1”,是为了让老师和学校帮不上忙,主要是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原因很简单。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这个“1”就是为了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避免应试教育中的重复题。林老师说,在以前的考试中,老师会根据考试大纲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习题,以达到考试时掌握题型多,容易应对的局面。而这种“1”的体系就是老师帮不上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自主发挥。虽然这个“1”让大家觉得很困惑,但这是方案的特点。

林老师说“1”会涉及艺术、体育、科学、人文、社会等八大领域,是综合性的。也许试卷上的某个问题可能和他们几个有关。主要是希望同学们能用所学解决生活问题和社会实际问题。从此我们知道,它的设立是一个纯粹的综合水平测试,但并不是以考察这些领域的内容为目的。如果有对应过去应试教育的题,无疑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也不是课改的目的。

来源:中国教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