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增强农村干部化解信访矛盾的能力

关于做好当前农村信访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了解和掌握新形势下农村信访的特点

1,案例来源多元化。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由于管理体制和利益结构体系的变化,一些历史的、深层次的问题通过信访逐渐凸显和反映出来。从来源来看,有上级或政府信访部门的转介,也有个人自发提交的;从原因上看,有现实的、历史的原因,有的是决策执行过程中程序不规范、不公开、不科学造成群众误解,产生了一些本应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的问题作为信访条件。

2.处理起来很复杂。从多年的信访实践来看,信访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积案,有无理纠缠,每个单位处理信访的方法也不一样。《信访条例》把以前的“归口管理”改成了“属地管理”,虽然是很大的进步,但是错综复杂,有些问题根本解决不了。

3.行为多样化。有个体上访,也有集体上访,有个体上访聚集群众串联上访的趋势;有同级上访的,也有越级上访的,甚至直接去省里北京上访的;有的信访人常年上访,有的信访人有“信访不信法”、“信不信底”、“小题大做,小题大做,解决了就好”的错误认识。

二、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农村信访工作的重要性。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真正关心、爱护、关心信访工作人员,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广大信访工作人员增强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把信访工作做得更好。“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信访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全国广大信访工作者的无比关怀和殷切期望,对做好当前农村信访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抓责任,落实各项责任制。领导责任制落实到位,对不负责任、矛盾突出的领导干部给予警示谈话和重点管理;“一票否决制”落实到位,包案责任制落实到位,实行“一个问题、一个领导、一个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制度;领导接待日制度落实到位;服务宗旨落实到位,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从源头上治访。

2、抓预防,把矛盾调解在当地。坚持预防为主、提前介入的原则。对于重大问题,建议由一把手亲自处理,并进行协调,以便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坚持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坚持“应散而不聚,应解而不结,疏导而不误导、淡化、激化”的宗旨,让信访群众有说话的地方。

3、抓法制,推进依法治访深入开展。加强和完善信访长效机制,实现信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通过“作风建设年、农民教育年、先进教育年”等活动,大力学习宣传《信访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农村民事法》等法律法规,从根本上解决群众“有事可做、有事可诉、有事可解决”的问题。

4、掌握基层情况,完善信访信息的主渠道。加强基层信访工作,坚决落实重心转移。提高基层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切实解决基层找不到门、找不到人的问题,在基层及时化解,完善基层信息网络。信息员的触角要伸向群众,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对有上访苗头、可能超出上访范围的信息要及时上报。对于特别重要、紧急的信访信息,在报送上级的同时,应制定相应的预案。同时,做好信息跟踪反馈,绝不瞒报信访信息。要随时掌握事态发展,随时通报情况,直到问题解决,人民群众投诉,不再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