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第一名——消失的历史
到了唐朝,又变成了一座小山包。唐朝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的一天,塔婆岗上金碧辉煌,村民们争相相互告状。于是人们聚在一起,在塔坡岗上挖掘,挖出了三尊铜佛。当佛像被移走时,一股清泉涌出。根据碑文可知,东晋时有一位佛教高僧大毗耶舍,曾在此讲经并建经堂。村民们于是打井取水,并在柱子上重建塔坡寺,供奉三尊铜佛。人们以为是佛教的山,就把季华乡改名为“佛山”?。
佛山就是这样得名的。后来,天下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佛山之前,有塔坡”。
明朝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明太祖朱元璋毁寺,塔婆寺被毁。此后,重建后的塔婆寺改名为塔婆寺,不再祭祀佛祖,而是祭祀东岳大帝(即道教所崇拜的东岳泰山神)。后来由于时代变迁,塔婆庙年久失修,“虽有轮廓,却毫无内涵”。现在的塔婆庙是2013年6月重建的。寺内已无佛教、道教造像,寺门口已改名为“塔坡碑”。
新安街还有一座护国公古庙,在佛山楚帝对面。也见证了佛山这座古城的变迁。
护国公古庙位于市中心新安街46号。清朝始建于明代,历经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光绪等朝代多次整修扩建,规模略有扩大。现存的山门、香亭、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沿纵轴由南向北排列,院落布局呈四边形,是清道光十五年(1835)、同治二年(1876)重建修缮后的面貌,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寺山门庄严宏伟,石额镌刻“主古寺”字样。山门和大雄宝殿都用山顶带壶耳的火山墙封住,大雄宝殿三室宽三室深。梁架是吊梁和穿斗的混合结构。
他所崇拜的唐鄂公尉迟敬德,据说是铁匠出身,发迹的。该庙是佛山铁商神生日和祭祀祖先活动的重要场所。原来的戏台和庙前的迪达厅是用来演戏和人神共赏的。这座庙里没有神龛和祭祀用具,但仍有一块碑文,上面刻有清代同治年间铁商捐资修庙的十八行,对研究当时铁商的规模和分工,乃至业内的拜神习俗,都有重要价值。这座寺庙是佛山现存唯一的古代手工艺大师庙。鉴于其在建筑、艺术、历史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于1989年被指定为佛山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