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立国史

发生在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这场战争揭开了明朝解体和灭亡的序幕。

那么被明朝统治的建州女真是如何反明朝的呢?明朝战败真的只是因为统帅平庸吗?后金的胜利真的只是侥幸吗?让我们步入17世纪,去了解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

1.东北:老虎出生在中国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生活在历史悠久的多个民族之中。女真是当时东北亚政治格局中相对弱势的一个。它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苏神,与西周有着密切的联系。宿神在汉代被称为城楼,南北朝时被称为不吉利,隋朝改名为弘,唐后期改为女真。在这几千年里,虽然中原王朝多次更迭,但女真的祖先一直与中原王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多次进贡。

明代女真分为三个部落,一个是建州女真,一个是海西女真,一个是蛮夷女真。这三个部落下面有许多小部落。明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对东北的统治。从永乐七年开始,明朝在中国东北建立了正式的行政组织,名为努尔戆徒司,统治着北起兴安岭,东至库页岛的广大地区。在行政上,它属于明朝的领土。

在三个部落中,建州女真发展最快,在明朝中期是高度发达的封建文化。原因很简单。建州女真靠近汉族地区,受汉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影响。这样,这个小众的升迁就快了。

那是1559,一个男婴出生在东北山区一个偏僻的女真山村。孩子的哭声打破了山谷的寂静。男婴的名字叫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性格坚毅,领导能力极强。随着他的成长,他的才华逐渐凸显。这样,一只东北虎正在崛起。那么山海关的明朝呢?

二、中原:明朝中后期,皇帝不理政事,官员腐败,百姓苦不堪言。虽然大明之美日薄西山,但在军事上,明朝可谓师夷长技。到了明朝,登濑总督孙在西方传教士的帮助下,建立了一支中国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使用西式火炮装备,甚至聘请西方军事顾问亲自训练士兵。此外,明末东北拥有天下最强的军队,李建立的辽东铁骑成为东北的屏障。明朝在东北的军事实力似乎毋庸置疑,但怎么可能在不到100年的时间内就被灭了呢?

这还得从1592的抗日战争和援韩说起。16年末的东亚,整个东亚文明体系内部正在发生一系列不寻常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集中在东北地区。公元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在明朝的帮助下,1598以日本战败告终。日本开始与朝鲜讲和,归还俘虏,撤出朝鲜。丰臣秀吉的忧郁最终粉碎了日本的第一个东亚梦,日本军队撤退到大陆。经过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明帝国的老人更加衰弱。辽东铁骑,李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东北屏障,都失守了。面对这样的局面,明政府在辽东地区已经捉襟见肘。这为女真人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三、东亚:17世纪,明朝在东北推行羁縻制度的同时,女真也在慢慢走向统一。他们之间的冲突在17世纪彻底暴露,这和当时的气候有很大关系。

17世纪是北方地区和北半球的小冰期。这个时代的气候特征以非常活跃的太阳黑子为标志,它影响了北纬40度附近的广大地区,并以明朝的中原为中心。那么这一时期的气候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干旱、洪水、蝗灾等各种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给北方的游牧民族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他们不得不南下寻找生存空间,这也给中原地区成熟的农业文明和农业国带来了极大的生存压力。

一场误杀成为明朝与女真决裂的导火索。

4.仇恨:杀父之仇明朝对女真部落的管理一直是以“卑而俗”和“统其诸部”为策略,即分而治之,互相牵制。不允许一家独大。大明一直是察哈尔蒙古和朝鲜的屏藩,注重平衡女真各部,所以李领兵不断对付各路势力。在一次对女真部落的战斗中,焦长安和塔克西父子两个。作为补偿,李代表明朝,任命爵长安的孙子为建州司令。殊不知这个新任命的年轻人,就是日后叱咤风云、动摇明朝根基的努尔哈赤。

面对明朝保护父亲的敌人,努尔哈赤愤怒了,带着十三甲出发去杀敌人。这个时候明朝和努尔哈赤之间已经出现了裂痕,但是努尔哈赤明白自己现在的能力已经很弱了,女真部落也没有统一。如果以他现在的能力对抗明朝,无异于以卵击石。于是统一女真成了努尔哈赤的目标。

动词 (verb的缩写)徐力:韬光养晦韬光养晦,作为左后卫建州都督,年轻的努尔哈赤曾经带着他的朝觐队伍向中央进贡。当时努尔哈赤的内心开始躁动不安,因为中原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皇权的巨大诱惑,还有埋在心里的杀父之仇。可以回顾一下努尔哈赤统一的艰辛。从公元1583年开始,努尔哈赤集合了祖辈留下的力量,开始统一女真国各部。到公元1603年,建赫图阿拉城,努尔哈赤很快实现了女真国各部的统一。他避免与西海岸的女真发生冲突,与蒙古和朝鲜拉拢合作,对明朝中央政府表示顺从,年年交好。

据明朝的记载,努尔哈赤好好看了两部《三国水浒传》,声称自己有谋略。现在保存下来的旧满文木简就说明了这一点。除了加强自我完善,努尔哈赤在1599年下令用蒙古字母和女真语的发音创制满语,进一步完成了他统一女真各部的大业。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追溯到其祖先北宋的女真族政权金,建立了一个新政权——大金,史称后金。他自称致力于养育他国贤明可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开始学习中原的政治文化。

面对越来越多的部委和越来越完善的统治机构,女真统一后的努尔哈赤看着犀利的爪牙,仰望着老得掉牙的明朝。拔出了他的砍刀。

不及物动词决战:第一次交锋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的口号正式向明发起进攻,抚顺一战大败。

公元1619年,面对后金在辽东的迅速崛起,明朝集结了几支军队,由辽东统帅杨浩率领八万八千余人。朝鲜以蒋宏利将军为五都元帅,率13000余人驰援。此外,努尔哈赤尚未投降的叶步兵也前来参战,总兵力达到。

努尔哈赤虽然兵力只有六万,虽然处于劣势,但是他胆大率直。他跟他来过几次,我只去了一路。这就是一战努尔哈赤成名的萨尔浒之战。他以少胜多,赢的淋漓尽致。刘玲和杜松都死于明末。经过这一战,明、金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七。原因:胜负的原因是明朝的失败。当时主要是明朝几支军队缺乏统一调度,协同作战的结果。最后被统治者打败,导致整局失利。其实仔细分析的话,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明朝对军队的管理长期泛滥,野战部队缺乏训练,士兵人心浮动,使得军队一遇到突发事件就立刻崩溃,无法迅速组织有效的防御或反击措施。从前线士兵到朝廷大臣,连皇帝本人都要负责。因此,这场战争的失败反映了明末军事、行政、制度的衰落。我们可以说,明朝在未来的某一场战役中会失败,即使在萨尔浒之战中没有失败。

另一方面,努尔哈赤的胜利不是侥幸。努尔哈赤不仅勇敢,而且足智多谋。向东征服东海女真各部,向西吞并女真各部,初步建立了统治秩序,确立了以旗统民、以旗备战、以旗农耕、军政合一的统治形式。这是满族统治者实行的八旗制度。所谓八旗,就是黄白红蓝。

八旗制度实际上是一种财产关系,解决了它的分配和财产归属问题。一旦发生战争,所谓八大家族都要打仗,大家一起分赃。其实这些少数民族领导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组织能力和号召能力。成吉思汗如此,努尔哈赤也是如此,但最重要的能力是提供一种组织形式,让所有人都追随他。努尔哈赤创立的八旗制度显然符合这一规律。从这个角度来看,努尔哈赤注定要赢得萨尔浒之战,反之,明朝注定要失败。

正如黄仁宇先生所评论的:“明朝不能发挥自己的力量,不能举出军事科技,这不仅表现在一时,也表现在官僚组织和社会状态的背景下,以及积累的习惯上。1619这一年无非是无情的暴露弱点罢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一个衰落的王朝,即使能打胜仗,最终也会失去整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