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的起源和历史故事

滇池的起源和历史故事如下:

滇池,又名昆明湖、昆明池、滇南泽、云南海。在昆明的西南部,有盘龙江等河流。湖泊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它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被誉为高原明珠。平均水深5m,最深处11m。湖水从西南海口排出,名为塘朗川,是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支流普渡河的源头。

滇池风景优美,是中国的国家旅游胜地。周边有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博物馆、西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朱倩寺、大观楼、晋宁盘龙寺、郑和公园等景点。度假村占地18平方公里。

原来湖周围经常有洪水。早在1262年,盘龙河上就修建了松花江大坝,1268年挖了海口河,以增加滇池的出流,减轻环湖洪水灾害。1955后,在湖泊上游的河流上修建了十余座大中型水库,沿湖修建了数十座电动排灌站,以缓解洪涝灾害,保障农田灌溉和城市工业、生活用水。湖里出产鲤鱼、鲫鱼和金钱鱼。

滇池古称南泽,又称昆明湖。关于滇池名字的由来,有四种学说。据常渠《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滇池之所以叫滇池,是因为它“浅而窄,似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