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虹》是爬上天空的双头虫——山海经讲述甲骨文的秘密。

“彩虹”原本是一个象形文字。

一种拱形如桥、两头有头的巨虫,有角,嘴很宽——这是甲骨文中“虹”的形象。与刻在同一个龟甲上的文字相比,“虹”更像一个软体动物的简笔画,而不是方形的文字。

什么是彩虹?彩虹是大气中的一种光现象,即天空中的小水滴是太阳光照射和反射形成的弧形色带。从外环到内环,它们以红、橙、黄、绿、青、靛、紫七种颜色出现,出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反。

教科书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但是老祖宗哪里知道这个科学道理?他们只看到雨后天空中的彩桥,于是他们发挥了无限的想象力,认为“彩虹”是一条长着巨口的双头蛇或龙,雨后出来喝水。这就是商代人造“虹”字的逻辑。他们在甲骨上刻了一行字:“虹自北来,饮于河中。”

商朝灭亡,西周建立。西周灭亡,进入春秋时期。

“彩虹”这个词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一条长着尾巴的双头蛇取代了原来两头有头的巨虫,加上“申”代表闪电,创造了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闪电后有雨,雨后出现“彩虹”。新字形强调了“彩虹”和雨的关系。这是秦朝的隶书,也叫大篆。

后来秦国石鼓文别出心裁,把双头蛇写成“虫”,用“功”来表现它的伟大,创造了“虹”字,一举奠定了后来的格局。需要注意的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大多都有自己的文字体系,但谁的拳头大谁就是算数的。秦朝建立了,然后...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国第一部字典)中评论说:“虹?也读作dìd ng。它看起来像一只虫子。”?剑是彩虹的别称。许慎时代,殷墟里还埋着甲骨文,没人知道。他只能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中推断出“虹”字出现的原因,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它看起来像一只小虫。

但是,民间传说仍然保留着我们的祖先创造汉字时的民族想象。《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北有两道虹。一个在书生之国的北方。”文章中的“虹”应该是彩虹,所以“各有二”。彩虹有两种:主虹和辅虹。如果它们同时出现,主虹位于内侧,辅虹位于外侧。辅助彩虹叫做“霓虹”。

《山海经》是公认的奇书。此书作者不详,一般为战国中后期至汉初的楚或巴蜀人所作。正因为如此,该书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始风貌和许多珍贵的古代资料和信息,其对“彩虹”的描述与甲骨文文字高度一致。

汉末《释名释天》一书说“虹”:“它天天在西边见太阳,在东边见太阳,啜饮东方的水汽。”一个明确了“虹”与“太阳”相对方位的概念,一个延续了我们祖先“虹饮于河”的“常识”。

后者直到北宋真宗年间,还有人写信证明这一点。据客家话说:“魏到蜀的那一天,或遇暴雨,就在西亭和客人们一起吃饭。在俄罗斯,彩虹从天而降,直入亭子,在宴席中垂首,吮吸其食。其彩虹头似驴,若向阳而红润,则为大众所畏所恨...十日后,我将拜中国书单。”

想象一下,婚礼,突然来了一场暴风雨,然后一个驴头跳进了宴会的顶端,把所有的食物和饮料都卷走了...画面太美了,主持人被吓得心惊胆战。好在彩虹虽然莫名其妙长了个驴头,性能也挺低的,但毕竟是神属性。因此,它的出现表明它是一个好兆头,所以,主人得到了提升。

文人记录风土人情和奇奇怪怪的故事,往往很荒诞。

1896年李鸿章赴俄参加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高尔基这样描述李鸿章在阿尔泰展厅的表现:“李鸿章在各种宝石陈列台前驻足,小胡子颤抖。翻译马上要求打开玻璃柜。当厚重的玻璃罩被掀开的时候,中国老人不慌不忙地从袖子里伸出手,那只手似乎在动,一下子滑到他的肘部,于是那只老迈的铁青手臂上长着长长指甲的细长手指伸进了玻璃柜,从一块汉白玉石板上拿起了一块巨大的翡翠——这是这个展厅里最奇特的展品。李鸿章把翡翠举到眼睛下面,来回看了看,微微点了点头,把拿着翡翠的手藏在袖子里。”

高尔基是亲眼看到的吗?没有。据他说,“法布里齐斯将军亲口告诉我,李鸿章在彼得堡雷赫金将军的公寓里拿走了大翡翠。”

这一幕很熟悉,不是吗——我是在一次晚宴上听人说的...

言归正传。在这些神奇的笑话用毛婷客家话写成几十年后,北宋科学家沈括揭穿了关于驴头的神奇淫秽。

沈括在去契丹的路上,在赤峰市林西县看到了“彩虹可以入溪喝水”的奇特景象。后来,他在《孟茜谈》中写道:“又是一场新雨,当我在帐前的溪水中看到彩虹时,我和我的其余同事扣住溪水观看,彩虹的两端都挂在溪水中。”他通过近距离的观察,验证了当代科学家孙彦先的观点:“彩虹是太阳在雨中的影子,有阳光也有雨水。”

古人认为“男说彩虹,女说霓虹”,彩虹同时出现,就是“阴阳交合”,类似于男女之间的不正当关系。《游学琼林》干脆说:“虹名?是天地之淫。”

《诗经》里有一首诗。易是一首讽刺女子私奔的诗:“?在东方,不太敢指指点点。女人有线,远离父母兄弟。朝西,拜雨。女人有线,父母却是远亲兄弟。如果你是一个人,你就会孕育婚姻。我不信,我不知道我的生活!”

诗的大意是一道彩虹出现了,一个女孩离开了父母和兄弟,和爱人私奔了。这种行为是可耻的。谁知道她以后的命运会怎么样——一定很糟糕。

《诗经》中有些篇章的标题在后世具有明显的借鉴意义,如《关雎》中的求偶、贾简的思念、的欢腾、的贪欲、的求德、?剑也成了私奔的代名词。

喜欢就请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