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温州山水诗和寺庙对联,感受其文化魅力。
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温州素有“七山二水,半屋半田”之称。土生土长的斯里兰卡,瓯文化自然离不开山水。山之仁在于庄严,水之智在于灵动,激励着欧人和外国文人墨客对中国山水诗发源地温州山水的赞美。山水诗发端于南北朝。公元422年谢灵运任永嘉(温州)太守时,留下了许多描写温州山水的诗篇,其中《登江心孤岛》是他第一首描写江心小岛的诗,受到唐代诗人孟浩然、李白、杜甫、韩愈的称赞。
南宋的陆游、羽烈王,“永嘉四灵”的赵旭、姬旭、翁卷、赵师秀,也为温州山水留下了大量诗篇。
明代的刘基、黄淮、何、张伦、张聪、顾希畴;清代的义尊、梁,郭沫若、、朱自清、夏、梅冷生、吴禄山、、苏、王、、苏等著名艺术家,都从不同角度赞美温州的美景。
山以永恒的禅定为其存在方式,任凭风云在山谷间流转,花开花落,永恒的山高大而令人向往。水心甘情愿地流向一切低洼处,细致的湿润有益于一切卑微,这是山水的灵魂。
山水文化的长期潜移默化,铸就了温州人务实、张扬的创业精神如山,现实适应能力和灵活智慧如水。
东海文化的吸收与开放
温州在历史上曾三次对外开放。第一次对外开放是在南宋高宗绍兴二年(公元1132),在这里设立船务,管理海外贸易。第二次是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温州成为英国在中国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对于人类来说,海洋意味着自由、机遇、创造、资源、力量和各种可能。靠海的港口经常挤满了商人,或者纵横世界。
然而,在温州的历史上,更多的时候是背对大海。那时候,海是隔离与隔绝、危险与威胁的象征。“海岸”这个词包含着巨大的障碍、困难和困境。温州在三次难得的对外开放机遇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南宋的首开,让温州以“货弱人多”、“鱼盐丰富、商贾富庶”而闻名。清朝第二次开埠,英国人在温州城西街买了房子,办了基督教堂,在东塔下建了领事馆,在巷建立了第一所西院——定理医院,65438至0990年在温州开了22家洋行,形成了“欧为海疆国,城为半洋商”的局面。新中国第三次开放80年代,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温州模式诞生,温州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丰富了温州,震惊了全国。
改革开放,温州人背水一战。只有面向大海,大海才能孕育出相对开放、大气、吸收、开放的充满向外界学习兴趣的文化,即敢为人先的冒险精神。
除了上述四种主要的欧文化之外,还有:
1,佛文化。温州有许多佛教寺庙。著名的有白鹿城松台山的“景光塔”和“景光寺”,合称“景光塔”。此塔是唐代一位僧人、禅师“易素觉禅师”学佛的地方。庙国寺镇寺之宝来自宋神宗元丰时期的“猪头钟”,极具文化价值。姚希黄坳国安寺的千佛塔因有1026尊浮雕佛像而被称为千佛塔。
2.道家文化。瑞安桃山丞相陶弘景是温州最有名的道士。相传“山中宰相”陶弘景曾隐居福泉山。他是南朝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和医学家。他采药种药,种甘蔗(药用),白给穷人治病。后人感受到他的善良,把他居住的地方称为“桃山”,把他种药的地方称为“姚期”,把甘肃称为“陶喆”。
3.儒家文化。温州历史名人中,孙诒让(1848-1908)被誉为“近代大学者,历代大学者。”孙氏二十岁就被征召入伍,他的学问博大精深,以研究经典为体,以了解时事为旨。他一生著述近40种,涉及经学、史学、诸子、文学家、校勘学等,其中《周礼正义》为“新疏之冠”、“不可为先”。《墨文子史》开辟了研究“新墨家”的途径。晚年弃旧学,兴学救国,“兴学之本,在于兴学。”
4.姜欣雨石岛文化。姜欣雨原本是两个小岛,中间有一条小溪,叫做中川,也叫谷雨。谷雨两端有小峰,峰顶宝塔东西向,为东西塔。绍兴七年(1137),授意蜀僧自普陀至谷雨设坛传经,抛石填中川,创庙,名中川寺,即江心寺。姜欣雨是中国四大著名孤岛之一,素有“瓯江蓬莱”之称。姜欣雨有许多名胜古迹。主要人文景观有浩然楼、宋文心郭公庙、成贤阁、谢公亭、英国驻温州领事馆等。历代的学者和诗人已经唱出了1000多首关于姜欣雨的诗,它是中国唯一的孤岛。
5.科举文化。温州历史上文风鼎盛,文人辈出。最著名的科举文化是瑞安曹村。可以说,“中国文人第一村”仅南宋就达87人。其中进士24人,特演进士19人,武学进士6人,国子监进士38人。叶先生说:“走进曹村,随便问一个闲坐的村民,似乎都能随意讲一个很长的故事,可见其文化底蕴之深厚。”
6.龙岗山遗址文化。龙岗山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战国时期,位于上游江边的龙岗山上,面积约1.500平方米。这里有丰富的遗迹,包括石器和陶器。石器包括抑制叶子的石箭头和穿孔的石矛。陶器包括砂红陶、泥质红陶、黑色皮革陶和印花硬陶。有水壶、花瓶、碗、壶、罐、纺车等。,又有筐纹、直纹、织纹、雷纹、刻曲线纹。7.战争遗址文化。著名的战争遗址有永昌堡、龙湾堡和金乡卫城城墙。永昌堡,位于新城村,是明代的抗日纪念碑。永昌博物馆有一个抗击日本海盗的纪念展。二战革命老区陈列馆和民俗陈列馆还收藏了金、宋、明、清各代民间文物65,438+000余件,永昌文人撰写的明版作品70余部。
龙湾堡位于龙湾山顶。因“法人作乱”,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与乐清盘石镇瓯北炮台隔江相望,镇守瓯江之门。堡垒平面呈椭圆形,南北直径40多米,东西直径约60米。现存有栅栏、6个炮眼、站台门和“龙湾堡”的石额、一座瞭望塔、一座武术馆和成群雕刻的古代士兵。
金乡圩,据史料记载古称“金舟乡”,始建于宋赵建言三年(1129)。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为抵御倭寇入侵,辛公唐河在乡建城,改称金乡卫。管辖瓯江口至下关港沿岸所有水陆关寨,包括玉环、南麂的广大海域。明嘉靖三十三年(1555),戚继光调赵、鉴江,戚家军对日冠的剑影不时闪现。
8.泰顺古廊桥文化。浙南闽北“景泰寿庆”四县现存古桥900座。有了这个优势,小县城都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四县中,泰顺是廊桥之乡,以精致独特最为出名。专家曾认为,泰顺清明上河图失传的江边场景中,有几座宋代的漳水虹桥。
9.文瑞百里唐河文化。温瑞塘河被称为温州的母亲河。唐河主航道北起市区锦绣路,南至仙岩,全长约17.7公里。其核心是五大景区和八大核心景区。五大景观区从北到南依次为南塘梧田段、三阳段、白象段、范友段、仙岩段。嵌入其中的八大核心景区依次是南塘瓯越居住街区、梧田老街传统街区、南湖文化广场、白象塔公园、范友生态园、垦潭萧也休闲公园、禄口公园、穗丰古村。
10,永嘉农耕读书文化。在《永嘉耕读文化是国宝》(温州日报2003年10月22日1165438)中,惠今先生指出,耕读文化可以说比美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南溪山水更有价值和魅力。农耕读书文化是南溪文化的灵魂。耕读文化,“耕读”是生存之本,“读书”是向上的途径,这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生存形态。多少农民孩子通过这种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两个字格言勤奋和检查,一行业务阅读和农业."有一个祖上的家谱说:“读书能使人骄傲,耕田能使人富裕,游手好闲,自暴自弃,自取其辱。”正是这种追求“朝服田舍郎,夕登皇殿”的传统,使得农耕读书文化流传至今。
11,白鹿古城文化。据记载,温州在东晋明帝泰宁元年(公元323年)开始建城。当时著名的风水师郭璞(山西闻喜人)留在温州为城市选址。郭“精于计算阴阳历,精通测绘之术。”他选择了瓯江南岸的几个山头,其中四个分布在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上,恰好是建城的天然依托。他把四座山象征为北斗七星的“斗笠”或“斗门”——沿河两山,东边是海坛山,西边是郭公山,还有南北相对的两山,南边是吉谷山,北边是松台山。连4山都是石头城,周围18里。城内挖有二十八口井,象征天上的二十八颗星,为城内居民供水,战时应急之需。白鹿古城是自然景观和人居环境相结合的珍贵文化遗址,是温州历史文化基础的一大亮点。
五马街千年文化12。五马街东起南街(现解放街),西至慈蟾街。原名五马坊,因王羲之成为永嘉知府的轶事而得名。据明嘉靖《温州府志》“王羲之,殷珊人,永嘉郡守,设五马坊,为历代所敬仰”。今天在这条街的西端树立的五匹马的雕塑是根据王羲之骑五匹马的典故设计的。五马街是温州人老少皆知的商业街和步行街。这条街历史最悠久的是五味河、金三义、老象山等三家百年老店,被誉为“浙南第一街”。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温州没能进入2003年评选的“浙江十大商业街”是一个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