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桥的历史演变

《明英宗实录》:“正统十一年八月,修建通州八里庄桥,命工部右侍郎王永河为监。”据通州志记载:“八里庄桥为永通桥,在普济门之东。建于正统十一年,李世民作了笔记。”李世勉《永通桥》:“通州城西八里河,京都之水向东汇流。这条河虽然不宽,但夏秋之交雨水泛滥,用木头造桥往往比搭船容易。内务府监狱的太监李德意听说了这件事,想用它来建造一座石桥。他命令官监太监王镇去经度。漕运总督吴兴发掌管漕运,陈欣掌管漕运。工部尚书王维占费,侍郎王勇兼提督,命太监阮安为丞相。桥东西五十尺,为水路三联。券与平底石互连,以铁为盖,分水石以铁柱保护。冲时桥南北二百尺,两边以石为柱。表二方,题为永通桥,盖有赐名。建了一座庙来祭拜河神。始于正统十一年八月,十二月完工,次年三月奠基。”此后500多年间,永通桥在明清、民国、80年代反复修缮。现状是南北走向的石制三孔拱券。永通桥曾经是东起山海关,南至天津的陆路交通咽喉。历史上,这一地区曾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中外战争。第一次,咸丰十年(1860)英法侵略军入侵天津、通州后,清政府为保卫北京,在此阻击侵略者,进行了八里桥战役。其次,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义和团在八里桥严厉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桥东京津公路北侧,有一座建于雍正十一年(1733)的“御制通州石板路碑”,碑文记载了当年朝阳关外石板路的修建。这座纪念碑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一个故事说,村子里曾经住着一个满族姓氏,* * *的妻子王妈汉卡是乾隆皇帝的奶妈。雍正三年(1725)曾为其立碑,现已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