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战争巅峰时期的对抗是怎么回事?

宋辽战争的起因是

宋辽战争旷日持久,北宋两次北伐都未能收复岩云幽州,双方长期无法夺取。然而,持续的战乱让双方国内民怨沸腾,国库空虚。终于在公元1004年,两国订立盟约,结为兄弟。

979年,赵太宗赵光义一直想结束南北割据,统一中国,收复被辽国占领的幽州之地。当时对辽朝发动了第一次北伐,宋辽战争开始了。没想到这场战争持续了25年,深刻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在赵光义之前,赵光胤对五代十国末期的国与国之争深有感触,应运而生。他代表周朝称帝,一心要结束乱世大世界,建立统一中国的宏愿。俗话说“在一起久了,就在一起久了。”五代十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长河中黑暗交织的乱世之歌。连年战乱,国与国之间兼并,大地涂炭,百姓漂泊,天下英雄乘势而上。这种背景造就了乱世英雄的情怀,也就不难理解赵光义北伐统一中国的理想了。

虽然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赵光义也差点在幽州城下被箭射死,但这些失败并没有阻止他进行第二次北伐的决心。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辽帝景宗驾崩,少爷继位,母后专权,使得北宋的朝臣都认为是入朝的好时机,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辽国虽然是改朝换代,但是朝廷是统一的,辽国的萧太后政治是清明的,任人唯贤的,国家是和谐的,是成功的。对辽国局势的误判,让北宋第二次北伐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在宋辽战争的巅峰时期,出现了对抗。

历史上的宋辽战争,是指公元979年建国后,宋太宗、赵光义决定北伐收复幽州后,以岩云地区归属为由划分纷争,持续25年的长期战争。终于在公元1004年,双方订立单源之盟,宋与辽成为兄弟之国。

公元975年,北宋与辽国交好。公元979年,赵太宗赵光义决定统一中国,收复岩云幽州,出兵北伐。一是打击与辽国结盟的北汉政权,得到辽国的援助。但宋军打破辽军援线,北汉于当年五月向宋朝投降。后来北伐战线的障碍消除,一路畅通,直通辽朝。

次月,宋太宗决定继续北伐收复幽州,遭到大多数大臣的反对。因为攻打北汉,宋军已经是连续作战,疲惫不堪,没有休息过,工资也没有奖励。所有的士兵都是久坐不动的,宋太宗不想失去追击辽军的机会。只征得一位将军的同意,他就命令宋军集合并带领自己的军队北上。幽州之围,战斗旷日持久,被辽军五院部队和随后赶来的援军包围,大败。赵光义被人用箭射伤,逃回北宋。这一次,他未能攻击幽州,这严重挫伤了赵光义的势头。赵光义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北伐在赵光义发动时,由于辽朝皇帝景宗的去世,双方和平相处了几年。公元986年,年轻的大辽皇帝即位,其母专权,使得北宋认为是这个机会,决定进行第二次北伐。实际上,北宋错判了大辽的国情。虽然是当时辽朝的少爷,是专制的母后,但辽朝集团与齐新联合,朝臣团结,政治清明,为第二次北伐的漫长斗争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