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阿逗帮不了你?

在很多人眼里,刘禅一直是无能愚蠢的皇帝。很多人对刘禅的印象只有一个,就是“他起不来”,主要是因为刘禅做了一件真正让人发笑的事。但是,当我们说刘禅起不来的时候,从来没有人说别人起不来。为什么历史上只有刘禅?刘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

有句话叫“扶不起的阿斗”,意思是一个人胆小、固执己见、没骨气、没用。他就是一滩扶不上墙的烂泥,也不值得人们寄予希望,也没必要把心思花在这样的人身上。阿逗,又名刘禅,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第二位皇帝,在位41年。作为亡国之君,刘禅自己当然有很多问题。人们有理由看不起他,所以贬低他,讽刺他,把他当作反面教材。但是,他不是历史上唯一灭亡的君主,也不是同时代人中唯一无所作为甚至灭亡的君主。为什么刘灿·陈会成为一个扶不起的“标本”?

1.刘禅和他父亲刘备之间的反差太大了。

刘禅作为蜀汉的皇帝,继承了他父亲刘备的遗产。刘备早年虽然也被称为天下少有的英雄,但他颠沛流离,连一个自己大小的地方都没有。但是这个人从来没有放弃,一次次的被打败,被打败,越来越勇敢。他一直生活在夹缝中,但他从未放弃寻找自己的成功。刘备真正的起点是荆州,他的哥哥刘表就属于荆州。刘表觉得两个儿子不行,需要这个哥哥的帮助。

但是,这个地方是不允许独立存在的。曹操想掌握此地,渡过长江统一全国。没有这个地方,孙权就没有院门。此时的刘备还无力与这两大家族抗衡。诸葛亮告诉刘备,世界上还有一个地方可以属于你,令人惊讶。刘备明白,上天只能给他这样一个机会,但是强人并没有给他多少时间。刘备抓住了这个机会,夺取了西川,站稳了脚跟,建立了蜀汉政权。可以说刘备自强成功了。

刘禅没有像他父亲那样给他一个国家,但他失去了。

此外,刘备的遗嘱也给刘禅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刘备的遗书中有一句托孤的话:“继承人能辅助的,就辅助吧;如果是无能,可以自己拿。“过去一般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刘禅能协助他,他就协助他;如果你觉得他什么都不会,你自己当皇帝吧。现在又有了另一种解读:如果刘禅能帮,就帮他;如果你觉得他不是这块料,你可以(从我其他儿子中)再选一个当皇帝。

不管怎么解读,总觉得刘备对这个儿子不是那么放心,失望之情溢于言表。这也给刘禅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以为刘备觉得这个儿子也是个扶不起的主儿。如果刘备能给几句赞美的话,事情能不能好一点?如果说这段话是针对诸葛亮的,多少有点针对诸葛亮的意思,那么刘禅当皇帝的时候,被册封为太子,也没有一句赞美的话。

刘备说:“刘玉鑫,我汉朝国运遇到了困难。贼臣窃国篡位,国家无主。我观察到了有识之士和文武百官的良苦用心,尊重上帝的命令。我继承了汉朝的帝国工业。刘禅现在是皇太子,这样他将来就可以拜祠堂,以恭敬而严肃的方式安定国家。兹命节度使诸葛亮授印。希望王子听老师的教导,做一件好事得到很多好处。你一定要努力!”那时,刘禅已经当了两年的汉中王了!

3.诸葛亮的强势让刘禅无所作为,这也让人觉得,相比之下,刘禅更加无能

刘禅当皇帝时十七岁。在此之前,他没有独立做事的经验,只有诸葛亮一人大权在握。刘备去世时,给刘禅写了一封特殊的信,要求他像父亲一样对待诸葛亮。刘禅上台后,有的史书还说曾说:“政属葛氏,牺牲为我”,意思是一切政务都是诸葛亮说了算,只关心国家追悼会等事务。刘禅不只是说说而已,他真的做到了。刘禅称帝后,要求诸葛亮“治政”,即设立丞相衙门,独立运作。

此外,在当皇帝的初期,许多决定都是由诸葛亮作出的,如与吴建立友好关系,平息南方各郡的叛乱,出兵攻打魏。尤其是与吴建立友好关系,不应该是做出这样的决定,因为刘备是因为征吴失败而死的。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和魏的关系基本上是出于进攻,也就是蜀国主动抗北。

这很符合后世惋惜汉家灭亡的心理,因为诸葛亮北伐中原的口号就是要恢复汉家天下。诸葛亮死后,对魏的军事行动已不如诸葛亮当年强大。在这种对比中,也让人觉得蜀汉帝国还是可以用诸葛亮这种人才来支撑的。没有这个支柱,蜀国就衰落了。这一切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刘禅的无能,也说明了刘禅真的是一根软绳,不是竹竿——提不起来!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刘禅也断送了诸葛亮的北伐。诸葛亮在北伐中走得最远,也就是取得最大胜利的时候,刘禅给诸葛亮发函要他回来。诸葛亮不知道首都发生了什么事,只好调兵遣将。回来后,诸葛亮问刘禅为什么要调兵。刘禅无话可说,只好以缺席首相来搪塞。这是认为蜀汉政权已经失去了统一全国的最好机会,认为刘禅确实是一个扶不起的主儿。

其实诸葛亮走的是刘邦和韩信各自为战的道路,但他的对手绝对不是受惊的秦三将军,而是强大的曹魏政权。诸葛亮的军队都没见过长安,更别说曹魏政权的首都徐县了!所谓“平定中原”“复兴汉室”,真的就是八个字。然而,小说家的文字自有其魅力,刘禅只能承认自己运气不好!

4.“乐而不思蜀”被认为是最没骨气的人。这样的人连一个府主都不如,更别说皇帝了。

公元263年夏,魏起兵攻蜀,开始了统一全国的决战。冬天,魏大将邓艾攻占绵竹后,接受臣下的建议,投降了魏。刘禅一家迁居洛阳后,被封为安乐公。当时的魏国皇帝已经沦为傀儡,权力实际上掌握在司马氏手中。于是设宴款待,并载歌载舞。蜀汉的老臣们看到后,除了像往常一样,若无其事,都很伤心难过。

司马昭对贾充说:“一个人如果没心没肺,是不是就是像这个人一样的下场?”!就算诸葛亮在此,也无法长久应验,何况姜维,谁更没本事?贾充道:“若非如此,殿下怎能轻而易举地吞并他!”!“这大概是第一次说刘禅是个不值得支持的主儿吧!

过了几天,又问:“你很想念舒吗?”说:“我在这里很快乐,但我不想舒。”。这就是“不思进取”这个成语的由来。这种没心没肺的言论,大概是无法忍受的。蜀国的前官员听说后,要求见,然后对他说:“如果王()以后再问,就应该哭着回答说‘祖坟远在甘肃、四川,所以心里时常难过,没有一天不想念他’,然后就闭上眼睛。”当司马昭再问他的时候,刘禅按照前面的话回答,司马昭说:“这怎么像你说的!”刘禅惊讶地看着司马昭说:“这是你说的。”司马昭周围的人都笑了。

如果说刘禅在前面的表现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风险厌恶者,那么下面的言论则说明刘禅根本就是一个不值得扶持的风险厌恶者。在封建时代,皇帝之所以不同于常人,是因为他有一份“遗产”,不管是祖先留下的,还是自己挣来的。刘禅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当然不敢谈蜀国的那份“遗产”,但作为一个普通人,按照他那个时代的要求,逢年过节、亡国之日祭奠父母,是最起码的孝道。

刘禅甚至不关注这种“人性”。他还是人吗?这样一个连左膀右臂都不如的“大师”怎么支撑?三国形成于争霸时代,走向统一也是历史的必然。刘禅的表现很可能会失去他在平时的传承。在三国英雄时代,他死的很幸运,死的很安详。谁敢指望他是“霸主”?

所以当诸葛亮自称管仲的时候,人们认可了他,但是汉朝的国家没有延续下去。无力提供帮助的阿逗自然承担了这一责任。当然,值得指出的是,如果刘禅之后再出现这样的皇帝,人们会说他像刘禅,刘禅成了身不由己的代表人物,其他的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