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的结婚年龄是多少?朝代之间有哪些区别?
“春秋谷梁传?文公十二年,一个人在西周二十岁?王冠和丈夫?,女15岁?然后呢。男女过了这个年龄就可以结婚了。同时,《李周》还规定,男性30岁结婚,女性20岁结婚。这一时期,女性结婚较晚。
但是到了汉代,这个年龄就大大提前了。汉代男性结婚年龄为15和16,女性结婚年龄为13和14。“汉朝历史。《惠帝纪》载:?如果一个女人超过15到30岁还不结婚,五个算。?如果女方15岁以上不结婚,要交5倍的税,国家会干预。
从西周到汉代,结婚年龄为什么提前了?有人认为这与越王勾践有关。据《国语?在商,越王勾践下过这样的命令?女子十七岁不嫁,父母有罪;如果丈夫二十岁还不结婚,他的父母就有罪。?越王勾践为了报仇,悬赏全国各地生育。早婚早育自然是题中之义。
汉代以后,早婚似乎成了一种传统,历代都反复沿袭。比如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颁布法令:男年满20岁,女年满15岁,无丈夫者,州县以礼嫁之。再比如,宋朝的规定?其中男的是15,女的是13,他们听婚?;明朝朱元璋规定男性16岁结婚,女性14岁结婚。
这是法律规定,从历史人物的角度来看,也反映了女性早婚的现象。比如班昭只有14岁的时候,就已经嫁给了曹师叔;18岁,李清照嫁给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南朝陈的妃子张丽华,10岁入宫时运气好,随后怀孕。
古代女性大多在18岁之前出嫁,身体还处于发育阶段,身心扭曲。过早结婚生子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再加上古代医疗条件比较差,女性的命运可想而知。
既然如此,为什么国家还要一次又一次地提前人们的结婚年龄呢?其实道理并不难理解。古代生产力低下,战乱不断,人口膨胀是对抗天灾人祸的最佳方式。每一次战争和自然灾害之后,国家都要鼓励人们早婚早育,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规定。
值得一提的是,既然要早婚早育,就很难做到优生优育。古代人口的疯狂膨胀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后果,比如孩子死亡的概率很高,人的体质不断下降,这也是古代人平均寿命短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