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如下:

(1)学校不再局限于培养神职人员,而是培养懂得世俗知识,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具有德性,能够投身于社会进步的人。有些学校甚至把培养具有资产阶级企业家的品质、彬彬有礼、举止端庄大方、身心健康、富有开拓精神的资产阶级绅士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

(2)相信知识、学习和文化在促进道德提高、社会进步和人类进步中的作用。

(3)拉丁语和希腊语成为学校的主要课程,而古典文学在学校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史和地理被列入学校课程。在一些学校,数学和印染科学是重要的学习内容。

(4)把游戏和体育作为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倡导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5)宗教道德教育逐渐解体,开始倡导人道主义、乐观主义、热爱自由、追求平等、合理享受等新的道德观念。尊重孩子,反对体罚,成为一些教育工作者的强烈诉求。

(6)古代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教育孩子的思想受到重视,并逐渐付诸实践。

(7)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师法自然、利用实物和直观教具的思想,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8)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产生,首次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1]

位置

基本信息

一、文人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定位:关于“成人”的教育

教育本来是人的教育,但我们看到它不自觉地放弃了教育“人”的责任,消解了自己的本质。忽视了人的教育,加强了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教育一旦脱离了人,脱离了人的灵魂或精神,严格来说就不是教育了。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类灵魂的教育,而不是理性知识和认识的积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是其人文性,人文教育不能脱离教育,包括大学教育,大学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

正因为如此,人们不断呼吁加强人文教育。然而,关于加强什么样的人文教育,我们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和取向。

一般来说,人们谈论人文教育,并不是一个确定的、公认的含义,而往往表达多种含义。最常见的有三种:一是人文教育,二是人文教育,三是关于“成人”的教育。以下是这三个表达的基本意思。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教育。这是当时进步思想家、教育家倡导的一种教育思想和实践,从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人性论出发,突破中世纪经院哲学和教会蒙昧主义教育的统治,赞美人的价值和力量,要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倡导培养身心健康、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新人的教育理想,并据此进行教育创新。它在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其基本精神对今天的教育仍有有益的启示。但由于其历史局限性,以及在后续发展中脱离实际的倾向,以及越来越强调以掌握知识为目的,这种教育思想也对当时及后来的欧洲教育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