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从康熙朝学到什么?
吴三桂造反初期,康熙大胆启用了汉人将领周培公。此时,尽管朝野反对,康熙还是坚守立场,不为所动。当周培公率军取得胜利,即将彻底打败吴三桂的时候,康熙听从大臣的意见,废了周培公。后来他找了个理由,把周培公送到盛京去当县令,在寒风中冻了几十年,直到周培公去世。为什么会这样呢?当初战事不利,果断启用汉人将领。这个时候大臣们虽然反对,但是并不强烈,因为毕竟不管启用谁,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还是一件血淋淋的事情;后来一个老百姓就能看出来,吴三桂是秋后的蚂蚱——过不了几天。康熙听从大臣建议,撤换周培公,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叛乱最终被满清平定,显示了朝廷的威望;第二,防止周培公实力太大,功过激发主,出现另一个吴三桂;第三,安抚了当时以满清为主的大臣,对于战后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非常重要。康熙懂得善用人,做出了大胆的选择,这一点在剧中很多地方也有体现:启用姚启胜做平台战略规划,后期台省进攻海战时,将全部责任交给台省将军施琅。康熙在立此令时说道:“姚启胜是个帅才,如今不用筹划了。让他继续担心吧。”姚启胜自己说:“陛下,老臣被您毁了!”我对康熙又敬又畏。康熙没主的时候说过,有的人如水,干净透彻,忠臣大多如此;有些人,像油一样,各个方向都很精致,权臣也是。但是炒菜的时候,不管是少水还是少油,味道都不正宗。油和水要搭配使用,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才能做出好的食物;纳兰珍珠似油,吴次友似水。两人都明白康熙的重要性。李光地也是一个例子。康熙用他扳倒明珠和索额图后,被贬到澎湖做知县。临行前,康熙对他说:“你为人狠毒,又有才华,不如用你来正邪。”但是我不能指望你做好事,所以我现在把你贬到边疆去做一个地方官。"
魏东亭是康熙少年时唯一的同学,父亲是康熙的启蒙老师。就是这样密切的关系,在抓获鳌拜之前,康熙还安排卧底在魏东亭的家中监视魏东亭的一举一动。魏东亭知道这件事后,虽然在杀死鳌拜这件事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也是汗流浃背。最后,魏东亭因为其他事情被康熙贬到天涯海角做知县,直到60岁才被召回北京。魏东亭去知府的时候说:“皇上这是杀鸡给猴看。”康熙斩钉截铁地说:“是的,你不接受吗?我只是想让天下所有的朝臣都知道,不管有多大的功劳,不管和我的关系有多密切,只要你做得不好,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看康熙治下的皇帝身手,真是令人佩服,可以用二十个字来概括:慈和威,互相克制,大公无私,谨小慎微,不择手段。借大臣间的不和互相牵制,赏罚对手,赏时绝不吝啬,罚时绝不手软,在魏东亭、索玉图等王公权贵家中安排卧底,小心翼翼地保护他们的帝位;当威胁到自己仁慈的事情发生时,无论如何也不能先打不过亲婚,等实力壮大了再打,哪怕牺牲人质,哪怕人质是自己的女儿。
连接:康熙皇帝简介:清圣祖和田弘云文武睿哲勤俭持家,尽职尽责,清廉贤惠。成仁皇帝被命名为叶璇。清朝的始祖顺治皇帝的第三个儿子,顺治十一年(1654)出生在北京故宫的任静宫。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驾崩。圣徒八岁了。八岁时,他失去了父亲,九岁时,他失去了母亲。内忧外患让人民苦不堪言。康熙帝临危不乱,勤于读书,精通历史、地理、数学、医学等多门学科。在祖母孝庄文皇后的协助下,他攻占了,废除了三藩市,收复了台湾省,平定了葛尔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此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康熙盛世。
康熙帝一生提倡孝道,对祖母和母亲非常尊敬。他的母亲小死后,他对他的第一任母亲小很恭敬,每年夏天都亲自在热河服侍小。重病期间,她每天都去寿宁宫探望,直到去世。康熙皇帝对她的祖母唐太宗的皇后庄妃和世祖的生母小文庄更加孝顺。孝庄文皇后生病的时候,几次走到天坛为她祈福,说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换奶奶的长寿。孝庄文皇后死后,康熙非常难过,下葬服丧。她待在慈宁宫外,刚过完除夕,大臣们邀请她回宫,却不被允许。回宫后,她还是每天去慈宁宫看东西,想人。
康熙帝一生励精图治,成就卓著。除了以上,康熙帝积极抵御外敌侵略,与俄国精确划界,两次亲自征讨准格尔,成就天下第一,从而完成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由于他在文化和治国方面的武功,后人称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卒于北京郊区长春园,享年69岁。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