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79狙击步枪发展史

新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国初期采用前苏联制造的莫辛纳甘M1930非自动狙击步枪作为军用狙击步枪。1956年,中国以56式半自动步枪的标准名称,实现了前苏联研制的SKS(西蒙诺夫半自动卡宾枪)的国产化,并从中选择加工精度好、命中精度优异的枪支,安装光学瞄准镜,作为狙击步枪供应部队。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中国反复讨论自主研制狙击步枪和实现国产化的可能性,最终决定废除老式的莫辛纳甘M1930非自动狙击步枪,仿制前苏联的德拉古诺夫狙击步枪。

中国仿制的德拉甘诺夫狙击步枪在1979年以“79式7.62mm狙击步枪”的名义被中国陆军采用,中国陆军在使用过程中对该枪提出了一些改进要求。按照军方的要求,经过局部改进的最终型号在1985年被中国陆军采用,命名为“85式7.62mm狙击步枪”。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79式和85式狙击步枪的出口类型开始通过北方工业公司出口到国外私人市场。中国79式狙击步枪整体无支架设计,外观看起来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机构仍采用前苏联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的设计。自动模式是传统的导气式,活塞筒位于枪管上方;作为锁定方式,采用旋转锁舌机通过旋转运动完成开合动作;栓框很大,整个栓都包裹在栓框里;除了扳机,表壳中击发机构的基本形状和动作方式都是AK系列的标准设计。

但79式狙击步枪并没有完全模仿AK的机理,而是做了一些中国独自做出的改进。最大的改进是在充分吸收AK优点的同时,采用无支撑结构将弹匣巧妙的组合成枪托,并在弹匣前方设置了握把。

自动机也改进了很多。众所周知,AK突击步枪的枪架、活塞导杆、活塞是一体式的,而79狙击步枪的这三个部分被设计成独立的,相当于把导气式和后坐力利用式合二为一。通过将三部分设计为独立的部件,降低了枪架的后向速度和后向能量,从而防止后向枪架猛烈撞击壳体后端,相对降低发射时的后坐力。

在79式狙击步枪的活塞筒前,还增加了一个气体调节器,有一个可调节的入口。

塞式气缸中气体压力的作用。这种功能在以简化为第一目的设计为步兵装备的AK突击步枪上是没有的。气体调节器可以调节进入活塞筒的气体压力,便于发射不同压力的子弹,用于排除污染造成的故障。中国新步枪家族将枪架、活塞导杆、活塞等部分设计成三个独立的部分,采用了类似导气式和后坐力利用式相结合的自动方式。这样,发射气体最初作用在活塞上的压力就成为保证枪机灵活动作的重要因素,所以在使用不同压力的子弹时,气体调节器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我国弹药生产厂家众多,很难说不同弹药厂生产的子弹性能完全一致,所以气体调节器对稳定步枪的动作特别有效(即使发射不同压力的子弹)。此外,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温差极其明显。温差伴随着季节差异和地域差异,很容易带来发射气体压力的变化,这可能成为步枪故障的最大原因之一。因此,作为预防和消除这些故障的重要手段之一,燃气调节器的存在是极其重要的。

79式狙击步枪设计为高精度狙击。为了提高瞄准精度,几乎是

光学瞄准镜的大底座布置在炮管后部上方,也作为活塞导杆与枪架的接触点,也用于保持枪架导杆。79式狙击步枪的击发机构和AK突击步枪基本相同,不同的是AK突击步枪的锤簧是三根钢丝拧成一股再缠绕起来的,非常结实。而79击步枪的锤簧仅由1钢丝制成,很可能是为了避免强力锤簧造成发射前震动影响瞄准精度的弊端而采取的特殊措施。

因为锤簧力变小,失火的可能性增大。作为对策,79式狙击步枪取消了在枪机中安装非常细的撞针的做法,而是增加了撞针的整体体积和重量,将撞针安装在枪机架上,以防止误击发。通过这种结构上的改变,用惯性很大的击针来弥补锤簧力不足的问题,从而达到防止瞎炮的目的。枪栓框架向前移动,使得枪栓旋转并与枪管的后端锁定。在此之前,已经防止了击针突出到螺栓前面而误造成事故的现象。虽然这是一个很不起眼的部分,但是对于原版AK突击步枪作为参考,

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由于无支撑设计,扳机布置在弹壳前方的枪管下方。扳机由瞄准镜底座下方的扳机转轴固定。为了将扳机的运动传递给阻力铁,一根长的扳机连杆向后延伸。这种结构引起了一些问题。首先,扳机连杆的热传导。我曾经射过一把芬兰产和中国产的无托步枪,扳机固定在枪管上。根据当时的射击经验,发射一定数量的子弹后,枪管的热量传递到扳机上,使扳机发热。虽然没有达到用手摸不到的地步,但是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射手的注意力。

79式狙击步枪的扳机是用塑料包裹的,不难看出设计者在设计枪支的时候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根本问题是枪管的热量直接传递给扳机连杆;按道理,原本很长的扳机连杆很难正确的将扳机动作传递给电阻铁,尤其是受热膨胀的扳机连杆。

二是对扳机轴松动的担忧。79式狙击步枪的扳机是用很细的轴固定的。

如果固定在瞄准镜底座下,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扳机轴与轴孔之间会有间隙,可能会使扳机的运动更难传递到电阻铁上。79式狙击步枪是为了安全使用,手动保险放在枪托下的弹匣后面。手动保险可以360度旋转,手动保险向前旋转,使挡铁锁紧,进入“安全”状态。79式狙击步枪的动作方式类似于我国过去作为狙击步枪使用的56式半自动步枪,也非常接近85式狙击步枪。

排出的气体通过活塞筒上的导气孔进入活塞筒,推动活塞高速向后运动;这个动作传到活塞导杆上,使活塞导杆快速后退;到目前为止和传统的AK突击步枪是一样的,但是之后的动作就不一样了。后退的活塞导杆后端与枪架前端碰撞,被猛烈撞击的枪架开始后退;沉重的自重螺栓框架边缘

减慢速度,借助惯性后退,边退边转动枪机,用枪管开锁;继续后退的枪架抛出已发射的空壳弹壳,压缩重入弹簧,退到最后一端;在这一时期,与枪架和活塞导杆为一体的AK相比,分离式结构的79式步枪的枪架后退速度更容易减缓。由于车架后退速度较慢,可有效避免车架与壳体后端发生剧烈碰撞的弊端,缓冲后坐力,防止枪口向上跳动。之后,在被压缩的后坐力弹簧的拉力下,枪栓架开始向前移动,将弹匣顶部的一颗子弹推入膛内,使枪栓转动,完成锁紧。这种自动模式前半段和传统的导气模式一样,后半段相当于后坐力利用模式,很容易减缓枪架的后退速度。79式狙击步枪配有与KBU88式5.8mm狙击步枪相同的可拆卸式3 ~ 9倍变倍光学瞄准镜。这种光学瞄准镜名字不详,国内资料记载的是KBU88式5.8mm狙击步。

枪瞄准器。这种变倍光学瞄准镜可以在3 ~ 9倍的范围内逐步改变放大率,通过转动目镜前的放大率调节按钮可以调节放大率。镜筒中间的左右两侧有瞄准镜调零按钮。调整零点时,旋转取下这两个按钮,用螺丝刀旋转内部调零螺钉来调整零点。调整零点后,将瞄准镜上标记的距离标志对准目标,调整距离。

光学瞄准镜的十字线上有许多倒置的“V”形标志,其顶点是右边数字所指示的目标距离上的瞄准点(单位:100m)。1.5V电池安装在瞄准镜底座的后面。当瞄准镜底座前面的开关打开时,瞄准镜中的分划板发出绿光,在夜晚光线非常暗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有效的狙击。

瞄准镜座直接固定在镜筒后部上方的瞄准镜座上,转动瞄准镜座左侧的固定杆即可完成瞄准镜的安装和拆卸。这种光学瞄准镜还配有金属盒,从枪上取下后可以安全携带或运输。

79式狙击步枪除了作为标准装备使用的变倍光学瞄准镜外,考虑到光学瞄准镜的损坏或丢失,还配备了应急机械瞄准镜装置。金属尺和瞄准镜都是折叠的,使用光学瞄准镜时都是向下折叠的。

秤的上部前面有一个转盘。当这个圆盘旋转时,一个指示量程的数字将出现在刻度后面中心的圆孔中。圆盘周围的方形槽口深度不同,每个门都有对应的范围。

瞄准器是圆柱形的,有一个圆形的瞄准器固定器。瞄准镜有上下调节功能,用专用工具转动瞄准镜可以调节高度。旋转瞄准镜的专用工具与工具一起包装在专用附件盒中,如分成8段的组合擦枪杆,放在手柄中。与所使用的方形缺口光电门相对应的标尺后上部的左右两侧和瞄准镜上部的中央部位设有用于夜间瞄准的荧光点。毫无疑问,使用机械瞄准装置时的命中精度是无法和使用特殊光学瞄准器时的命中精度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