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雷彗星为什么能按时回归?

彗星是太阳系中的小冰体。当它们离太阳足够近时,会出现可见的彗发(稀薄、模糊、暂时的大气)和彗尾。这种现象是由于太阳辐射压力和太阳风对彗核的相互作用。

离子尾是由于太阳的紫外线电离了彗星的物质,离子在太阳风的作用下完全指向与太阳相反的方向。尘埃尾是由比较大的粒子在太阳光的压力下形成的,尘埃尾和离子尾指向不同的方向。

彗核的大小从几百米到十几公里不等,由松散的冰、尘埃和小岩石组成。彗星自古以来就有观测和记录,它们的出现通常被视为不祥之兆。

从公元前613年到20世纪初,中国有31次哈雷彗星的记录,最早的是公元前1057年。对太阳黑子的观测最早是在公元前4世纪的“占星”年在甘德进行的。正史对太阳黑子的记录始于公元前28年。到1638年,正史中大约有100个太阳黑子的记录,更多的记录散见于其他中国书籍中。这些珍贵的资料仍然具有很大的科研价值。

1682年,夜空中出现了一颗异常明亮奇特的超大型彗星。这颗非常大的彗星引起了英国牛顿时代天文学家哈雷的极大兴趣。他计算出这颗彗星是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其轨道是椭圆形的。最令人兴奋的是,他发现彗星每隔76年就会造访太阳系。他大胆推测了1682的大彗星,也就是1531和1607出现的大彗星,并进一步做了科学预测:76年后,也就是1758,1682引起大恐慌的大彗星将再次出现在天空。到了1758年底,虽然哈雷本人已经过世,但这颗大彗星应该是遵循了哈雷在平安夜上的预言。所以哈雷彗星被称为按时返回的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