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末浙江总督官邸在镇海?

一方面,明朝总督始终是以中央都察院(朝廷、副朝廷、内廷)和兵部(尚书、侍郎)的名义设立的“临时官职”。另一方面,它越来越充满了垄断地方权力的官方长官的色彩,超越了地方三司。一般来说,总督官邸应与第三司,尤其是主管民政的大臣。但自嘉靖设立浙江巡抚以来,形成了两个常住地,即省会杭州和县城镇海(明代称定海),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巡抚署。而且万历后期,巡抚只留镇海,成为一种习俗。在明代,定海县实际上是宁波下辖的一个县。为什么比宁波甚至杭州优越,取得了相当于省会的地位?只有结合《明史》等国史、地方志阅读《明东南倭患及抗日战争史》,才能理清万历后期浙江巡抚、督抚频繁离杭并最终定居镇海的原因。

明代浙江巡抚、巡抚、大将军官邸示意图(不含下派时期)

镇海平沃

浙江巡抚常驻镇海,是他作为全体藏民贡品的独特身份所形成的。明朝末年,南日本和北中国的入侵,即东南沿海的倭寇和北部边境蒙古的骚扰,是长期困扰明朝、危害社会的两大问题。明朝朝廷规定宁波是日本朝贡船只登陆中国的唯一港口。日本朝贡船只来中国,都要先进入镇海考察,然后由水路在府城登陆,再通过大运河去北京。不仅如此,镇海作为中国古代唯一与大运河相连的不冻港,也是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朝贡的第一站。历史上是向唐宋派遣使节的第一站。我国最早的日文专著,地方编撰的《日本考证》中,明确提出了镇海的地位:“一切贡献,必归于丁(海),仅次于宁(博)县(市)、杭(州)省(市),而达京师。故指定为传声筒。”

明朝出使中国的路线和日本骚扰地图

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因海贼占据郭昶县(今舟山)诸岛作为巢穴,明太祖实行清野政策,废弃的郭昶县并入定海县,居民内迁,仅留少量禁卫军镇守舟山城。所以明代定海县的县域也是相当大的,疆域相当于镇海区、北仑区、舟山市的大部分。

明永乐十六年后的宁波府

嘉靖后期,日本入侵爆发。二十六年(1547)七月,浙江首次设置巡抚。朱纨以右副都督的职衔向浙江进贡,同时掌管福建复兴建宁张泉的海路和军务,驻杭。次年,在镇海,指挥闽都都督吕堂、海道副使卫懿公攻克该县亚洲最大的海上走私贸易基地双屿港,大败倭寇、葡寇。三十三年五月,南京兵部尚书张静奉命“为原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督,含南直隶、浙、鲁、粤、桂、闽”(《明世宗实录》)。从此,浙江巡抚开始成为一个永久的官职。当时的总督是名副其实的御用职位,所以驻地也是不断变化的。任浙江巡抚期间,驻嘉兴,巡抚李守杭。

明嘉靖三十四年出版的《广於菟》没有明确的总督哲治的住所。

嘉靖三十五年二月,明朝第一位著名的抗日大臣胡宗宪进入兵部,任左侍郎、浙江知府军务总督左宜都。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在担任东南抗战主持人期间,住所一直在变化。嘉靖《浙江通志》记载:“浙江巡抚,旧不永久。有事,派大臣视察,或大臣,或大理卿,或御史,官员无定额,治理无定所。嘉靖三十九年,太保太子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胡宗宪巡抚、巡抚,由旧清察院改建为总督府。”万历五年(1577),因巡抚官阶在都察院,于是巡抚许万正式定名为都察院巡抚。总督府北面有杭州鼓楼,名镇海楼。徐渭代胡宗宪写的《镇海塔记》中有一句:“嘉靖三十五年九月,又火了。我奉命将浙闽军务直奉巡抚,在杭州开府,方移嘉兴。”当时,胡宗宪确实暂时留在嘉兴剿灭了大寇徐海,当天的投降仪式也是在平湖县城外举行的。

杭州鼓楼

三十六年,胡宗宪督镇海,为的是彻底消灭以舟山群岛为巢穴的倭寇。十一月,海口首领知望被困镇海。在此期间,作为主要幕僚的徐渭也随军而来,写下了《驱岩二首》、《山感》等与当地地名相关的诗歌。三十七年春,在招宝山观海,望岑岗刺探军情。徐渭写了“在招宝山上陪客人看海,然后我激动地打岑港看贼贱。我想用公户开福的魅力来呈现它”。这一次,胡宗宪调动军队包围了知望在岑岗的同伴。著名的军事将领,如、宁绍台将军和戚继光,都参加了战斗。不过岑港的倭寇还是很厉害的。直到1998年11月,他们终于被消灭,剩下的都逃到了福建和广西。

哲知巡抚徐渭“随客去招宝山看海,瞥见岑港贼垒,愿以开福公户之韵献上。”

在胡宗宪的邀请下,来自鄞县的前南京兵部尚书张也一直在抗日前线观察和参与战争。他看到胡宗宪克敌制胜后,特意在招宝山立了平邑碑。碑文还告诉我们,当时的镇海是浙江巡抚的唯一驻地。“从戊午(嘉靖三十七年)三月,我巡海,一直到十月,定海其实就是驻节。”

武陟总督

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明朝不仅在东南沿海设置了最高文官总督浙直,还设置了掌管浙江、南直隶两省的浙直将军。明日起任的内阁首官朱国桢在《府邸素描·总督总营》卷八中说:“文官称总督,武官称总营,两者都是虚名。”总兵和总督一样,名义上是中央第五军总督府派来的钦差大臣,待遇和自己的军衔挂钩。《明史·正史五》记载:“凡将军、副将军之兵,皆由公、侯、伯、杜充任。”哲治连长是东南抗日前线最高武职。始建于嘉靖三十四年,驻临山卫(今浙江余姚临山镇)。次年,因镇海是全体藏民的进贡之路,总兵府驻泉。

“攀上招宝山”的浙支连长余

嘉靖四十二年《定海县志》中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总兵府因巡抚署而改名。”《明史·正史五》中的一句话解释了总兵府改名的原因:“一任总兵府守浙江,成立于嘉靖三十四年,宰相为浙江知海防。三十五年后,我改镇为柘枝。”以文控兵,是明朝中叶以来的国策。既然有文官“浙江巡抚直接负责军务”,武官就不可能是“浙江宰相直接负责军务”。

嘉靖《宁波志》中的定海县地图

不过哲智的连长有点特殊。与其他公司相比,他可以控制公务员。《明世宗实录》中说:“哲治将军说是镇守,驻扎在山附近。副总司令说:“我会帮助你守卫金山...张的《嘉靖宁波志》中对总兵的职责作了明确规定:“总兵府,总司令,负责守卫浙江地方,抵御日本侵略者,保护军队和人民......水路的海盗全部出动到各省沿海,一个一个抓起来。所有重要事项都将与省长和副司令员一起讨论和执行。领地内的知府以下,如果参加将军、驻军、将官,就会受到约束。“从这些史料中可以看出,虽然哲知总指挥的名字是‘哲知’,但他的权威并不输于哲知总督,有权调度沿海六省的兵马,有权与各地总督商议。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辖区内的一切力量,协同作战,更有效地抵抗日军的入侵。

作为一个完整的节日城镇,第一,必须有武陟的钦差大臣,也就是总兵的护卫;一种是有文官钦差,即总督来督军务或总督来提督军务。谁来掌控这个不可思议的强大的哲智连长?只有兼掌六省的哲知总督会管(嘉靖四十年七月,胡宗宪还使江西)。这就是嘉靖年间浙江巡抚兼浙江巡抚胡宗宪进驻镇海的原因。在胡宗宪、俞、陆唐任期内,抗日大局取得决定性胜利,日军在浙江的侵略基本平息。就这样,嘉靖四十二年正月,戚继光以浙富副总司令的身份协助福建抗日。

嘉靖三十八年,浙江省都督卢堂题词“六国来王处,为平倭第一关。”

邓后桃山哲治大将军吕堂

因为浙江富帅的职权相似,相互配合,但也相互牵制,往往会产生矛盾。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浙知府、浙知事胡宗宪因涉严党案被捕。这时,哲之的苦难基本平息了。"所以哲蚌寺的总督很缺."都察院左副都督赵炳然,右兵部侍郎,都察院右知府,掌管浙江军务。”(《明世宗实录》)自赵秉然起,浙江巡抚的职责也定为“浙江等地巡抚兼军务提督”。第二年年初,哲之连长吕堂被解除胡宗宪的同僚职务,由杨尚英接任。杨尚营一上任,就被只管一省的赵秉然给骗了。赵秉然呼吁浙浙总兵分家。”苏、宋、浙水师皆统于总兵,驻定海;陆军师全部归副总司令管,驻金山卫,总督管。现在总督府改革了,判了两个镇,互相牵制,不能调动。请划地,分辖区,各为水陆军务。”(《明朝赵秉然传》)就这样,伴随着浙直总督一职,负责镇守浙江、南直隶两省,调度沿海六省兵马的最高武官也被裁掉了。浙江总兵从此定制。

万里定制

万历十一年,因省城杭州军民变动,浙江总兵进驻杭州。但鉴于镇海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制定了浙江总兵驻杭镇海的制度,汛期和战时继续留在镇海,汛期过后留在杭州,仍在海上巡逻。

浙江总兵的重要职责是“巡海”,防止倭寇从东面过来。那么浙江巡抚作为“提督军务”,是否有这个责任跟随总指挥官?乾隆《镇海县志》中的“军门楼”一文记载:“军门楼位于县城东,城隍庙西。万历七年(郡),建赵嗣基为巡抚巡海之所。”《赵思姬》一文也记载:“当时巡抚在司署驻海上司,后命扩建民宅开府。”因为巡抚本身的官阶属于监察系统的御史,历任巡抚原来都是驻扎在本县的巡检司行署。万历初年,巡抚吴要求定海县拆除民房,建总督府,县民因此紧张。县令赵嗣基是个好官。他在县城城隍庙西边找了一块空地,在上面建了总督衙门。这样浙江巡抚在镇海也有了固定的巡抚衙门,民心也稳定了。据地方志记载,总督府前不仅有显示总督府职责的“文武总章程”作坊,还有显示总督府抱负的“江海澄清”作坊。

随着万历朝鲜战争的爆发,驻守杭州和镇海的弊端逐渐显现。29年11月,连长再次驻镇海,不再驻杭州。“浙江府刘元霖防上海,第一件事,重新强调有权说浙江的将军部队驻扎在扎定海,控制杭州、嘉文台等地...从中。”(《明神宗实录》)那经常和总兵商议军政的总督呢?根据文物史料,朝鲜之战后的总督也主要居住在宁波。宁波月湖瀛洲街舞坊是府城唯一的明代牌坊,建于万历年间。三十四年,陆、李康贤等17名宁波学子同时中考,在宁波引起不小的轰动。浙江巡抚甘石斋(万历12月33日至5月36日在位)为了祝愿他们能得到唐朝朝廷如会、方的重用,计划为他们修建这个三室四柱的“瀛洲”作坊。但据《明神宗》记载,甘世嘉于万历三十六年五月离任,此牌楼非其任内所建。直到万历三十九年(1611),高(万历三十七年正月在位,至四十二年左右)以甘世杰和他们的名义建造了“颍州吴杰”作坊。

周颖吴杰坊

当地百姓对他的好意十分感激,便请鄞县人吴题写《忠诚公服者》献给他。从碑文中不仅可以了解当时到明天之间的情况,还可以了解浙江巡抚留在镇海的原因。此碑记载:“方是次,(朝鲜)之战虽已解决。而且(德川)家康氏是一个国家,抢我鸡舍和淡水。夜行人纷纷出境与海交易,真是棘手。”朝鲜之战后,关系没有明天缓和。德川家康统一了日本,建立了江户幕府。然后,又骚扰明朝及其下属国家。嘉靖时的倭寇是浪人和武士,他们的支持者最有名。相比之下,万历之敌有江户幕府背景。日本入侵的严重程度更甚。在浙江省,也有流氓擅自去边境,与敌人进行非法贸易,可以说是内忧外患。碑文说,他上任后,高举衣被食粮,巡视偏僻海岛,修缮沿海城市,检查粮库储备,并加入长期大米为鸟船,方便水战。1611年,日军侵占温州海域,被他打败。“丢尽丑者,无帆也。”《明神宗志》“万历三十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一文也记载了此事:“浙江傅高举,郑报虏洋人七十三人,其中有裴福宁。”此外,高举高打,兴修水利,为首都提供了大量的粮食。“你要是在北京拿着头衔和尾巴,那就是公家做的。”

“我没有西北的资源,感觉国家倒出了延吉,借了九塞的解珍来防蛮夷,借了临海的解珍来防倭...我知道西北的官员们常常赞叹吴越,而吴却越来越喉。若下令杀鲸博福特,则可知地毛不足以助军,但何时塞?所以,关注浙江的不仅仅是浙江,还有六幕接收;受益的不仅仅是明州,还有浙江和浙江。与众建战,皮功德秉行宣言,旗常随日月明。在清代的海宁,曾经是海角上的鹅卵石,被封为仙人。若乐公切于浙江之要处,则健民亦为公之要。”这是在题词末尾对吴高举政绩的高度赞扬。笔者认为,如果不保证国家粮税所在的解珍(镇海),浙江两省的粮食就无法供应到西北九塞解珍,延吉(首府)的安全也无法保证。所以,高举宁波(镇海)总督的贡献,是保卫江南浙两省,保卫全国。从这一点来看,镇海总督的地位可与“天子护国”,相当于“护国大臣”的明成祖相提并论。

钟诚公抚浙思碑(出自《淄川高家谱》卷八)

万历四十年闰十一月十一日,明朝正式确定镇海为浙江巡抚驻地,在《明神宗对日录》中有记载:“吏部回复:南治平依题留太平府,伏府留吴县等县;巡抚曹云离开泗州等县;浙江的伏伏题停留在定海等县...从中。”《明史·边防与海防》说:“自日本入侵世宗以来,沿海各大都市均设总督、都督、副都督、将军、游击队等。”镇海作为东南抗日的第一战略要地,拥有浙江最高的军政官员,包括巡抚、总指挥,远在宁波城之上,跃居杭州城之上,成为仅次于南京应天府的东南大都市。

从傅帅在浙江留下的文化遗产中,也可以看出镇海在中国海防史和明代对日作战史上的地位。自浙江省第三任总指挥陆唐为招宝山题词后,山上的威远城成为浙江傅帅争奇斗艳的书法之地,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口海防遗址、招宝山明清石刻。原有石刻40件,现存9件,其中明代4件,清代5件。比如天启二年,浙江巡抚苏茂立“海天清言”碑,以示野心;天启五年,浙江省总指挥何斌立碑评价镇海的历史地位和战略地位。

天启二年,浙江巡抚苏茂题词“海天清言”

天启五年浙江总指挥何题词“顶半边天”

从1633开始,江户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广佳闭关锁国,禁止日本人出海。随着海防和倭寇入侵压力锐减,加上后来的清朝和日本没有建立朝贡贸易体系,镇海在清朝的地位也急剧下降,无法像苏州吴县一样继续作为清朝总督的府邸,苏州也被确定为明朝总督的府邸。清代还将总督府改为县学堂。

民国镇海县地图上的校长堂

参考资料:

郭虹、金润成:《中国明代行政区划通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