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春联的由来是什么?

贴春联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城乡家家户户总要贴上新的春联,辞旧迎新。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始于约1000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一种历史现象。此外,根据《玉烛集》、《燕京岁时》等著作的记载,春联的最初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符涛”。在古代神话中,传说有一个鬼界,其中有一座山,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一鸣,夜游的鬼魂就会赶回鬼域。鬼域之门位于桃树区的东北面,门旁站着两位神灵,分别叫神荼和雷宇。

如果鬼魂在晚上做了一些不自然的事情,神茶和雷宇会立即找到它,抓住它,用芒草制成的绳子绑起来,送给老虎。所以全世界的鬼都怕茶,怕滞。于是人们把它们雕刻成桃木,放在家门口,以辟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把神茶和雷宇的名字刻在红木板上,认为这样做也能消灾。这种红木板后来被称为“符涛”。到了宋代,人们开始在红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杀煞之意,二则表达美好祝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他们还在象征幸福和好运的红纸上写对联,并在春节期间贴在门窗两侧,以表达人们对来年好运的良好祝愿。

为了祈求家族长寿,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持着贴门的习惯。据说在大门上放两个门神,所有的妖魔鬼怪都会被吓倒。在民间,门神是正义和力量的象征。古人认为长相奇特的人往往有神奇的票数和过人的技能。他们正直善良,捉鬼捉魔是他们的天职。人们推崇的捉鬼人钟导就是这样一副怪样子。所以民间的门神总是怒目而视,面目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兵器,随时准备与胆敢上门的鬼怪作战。因为中国房子的门通常是两个相对的,所以门神总是成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