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是如何演变的?
“年”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上面有代表庄稼的“和”字,下面有一个人,表示一个人满载收获回家,意为“丰收”。金文铭文基本保持了甲骨文的雏形。
篆书中的“年”字,在下面的“人”字上加了一条横线,变成了篆书中的“千”。因此,篆书的年字是“和”与“钱”两个字的组合。
隶书中的“年”字简化为“十”,“和”字的中间竖线和上面竖线合为一笔,“和”字变成了横线或圆点,上面的一些竖线也取消或变形了。
楷书“年”的字体又有了进一步的改变。上面的横线已经变成了左横,竖线不再出了。中间的两条短横线(或点)变成了一点或一条短竖线。
“年”的传说
据说年兽头大身小,身长十余尺,眼如两铃,来去如风;它叫时发出“年~”的声音,故名“年兽”。久而久之,人们逐渐发现年兽怕三样东西,即红、火、巨响。
所以后来人们会在新年兽到来的除夕聚会,贴红纸(后来逐渐改为贴桃符或红对联),挂红灯笼,放鞭炮等等,以此来赶走新年兽。
动物被赶走后,人们总是会高兴地互相说:“又一年了。”慢慢的就有了过年的说法,也就出现了过年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