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的原始瓷窑遗址在哪里?
德清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东临上海,南接杭州,西临天目山麓,北依太湖。德清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孕育了南朝著名文学家沈约、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经学大师俞樾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
德清是中国陶瓷史上“德清窑”瓷器的故乡。长期以来,文物部门和专业人员致力于古窑址的调查、发现和保护,新发现古窑址近百处。这些古窑址上至商代,经西周、春秋战国、汉六朝,下至唐宋,证明了古代德清制瓷业延续了两千多年,这是全国其他地方窑口所不及的。德庆窑是中国历史悠久、自成体系的著名窑系。其中最耀眼的商周原始青瓷窑遗址群,是迄今为止国内仅见的。其技术成果和窑变技术是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是研究中国乃至世界青瓷起源的宝贵实物资料。
2007年5月,由故宫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德清博物馆组成的考古队,在德清县经济开发区龙胜村石寨自然村,对火烧山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原始青瓷窑址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 并取得重大发现:此窑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发掘出的建窑烧制原始青瓷的窑址,为探索龙窑起源提供了重要证据,因为龙窑被誉为青瓷的摇篮。
2007年6月5438+10月至2008年3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德清县博物馆,在德清县经济开发区龙胜村东山自然村发掘了一处2000多年前的窑址。在亭子桥的发掘中发现了七处窑址,并出土了大量原始青瓷礼器和模仿青铜器的乐器,以及各种窑具。从发掘资料来看,亭子桥窑址是战国时期为皇室和上层贵族烧制生活和丧葬用高级瓷器的窑址,发掘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对研究中国陶瓷发展史,特别是中国成熟青瓷的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本世纪初,在浙江绍兴、杭州、余杭、长兴、安吉、海盐等地的一些越国贵族大墓中,出土了大量质量较高的原始青瓷,并带有类似青铜的原始青瓷礼器和乐器。200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无锡洪山越国贵族墓”出土了500多件仿青铜器的原始青瓷礼器和140件原始青瓷乐器,震惊了考古界和古陶瓷界。根据对这些瓷器的品级和用途的分析,专家认为,规格如此之高、仅在2000多年前王公贵族墓中使用的瓷器,绝不是普通民窑,很可能来自越国皇室的“官窑”。
德清亭子桥窑址的考古发掘,终于解决了这个疑问。考古发掘出大量仿青铜礼器和乐器。其烧制技术高于许多晚期瓷窑,质量可与东汉以后的成熟青瓷相媲美。器物类型几乎囊括了近年来江浙一带大型越国贵族墓葬中出土的各种原始青瓷礼器和乐器,与“无锡洪山越国贵族墓”中出土的类青铜原始青瓷礼器和乐器如出一辙。这说明亭子桥窑址的发掘为近年来越国贵族墓葬的类青铜原始青瓷礼器和乐器找到了明确的产地和窑口,证实了战国时期专门为越国皇室和上层贵族烧制生活和丧葬用高档瓷器的“官窑”就在德清。官窑与民窑相比,是烧制瓷器的作坊。主要为皇室贵族定制高级瓷器,技术代表了当时制瓷的最高水平。
专家认为,德清亭子桥窑址是战国时期岳的一座“官窑”,比过去学术界公认的官窑早几千年。对比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成熟青瓷,从理化资料可以看出,成熟青瓷早在东汉之前就在德清烧制,中国成熟青瓷的年代至少可以提前500年。此前一般认为上虞小仙坛窑址是中国最早成熟的青瓷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