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宥箴历史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人也是如此。

历史上有很多人确实很有才华,在某个领域有突出的贡献和成就,但是在政治上有很大的污名。

徐宥箴最大的污点是于谦谋杀案。

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两点:

首先,徐宥箴的品行有问题,他太追求名声了。

土木堡之变后,瓦拉首领还率领蒙古军队进逼北京。以星象有变为借口,建议迁都南京,遭到兵部尚书于谦的斥责:“南移者可斩”,于是对钱不满。后来于谦带领北京军民打赢了北京保卫战,相当于徐宥箴当面提出南迁。所以经常被同事调侃“久久不能动”,官位一直屹立不倒。

但是,他对名利的追求很重。当初,他提出南迁,是为了实现拓荒之功。无奈,为了升迁,他通过门生向于谦要了献酒给民族之子的职位,于谦也向景泰帝推荐了他,但他提出南迁给景泰帝留下不好的印象,说“这个提议是南迁徐琪邪?”做一个危险的人会毁了所有学生的心智,没有约定。认为这是于谦故意刁难自己,他对钱更加怨恨。

第二,于谦只是被徐宥箴诽谤,但这不是于谦被害的根本原因。

明英宗夺门成功复辟,徐宥箴功不可没。于谦被指控犯有叛国罪,被判处死刑。明英宗犹豫了,徐宥箴说“不杀于谦,则无名”,这更加坚定了明英宗杀于谦的决心。当然有徐宥箴的怨恨和报复的成分,这是比较客观的。如果于谦没有被杀,明英宗的夺门之变确实不合理。

而且历代都是禁忌。明英宗想杀于谦史书,但他不会这么说。徐宥箴只是替皇帝背黑锅。

除了杀了于谦,徐宥箴在水利方面也有很大的建树,就是治理黄河,客观上是对国家的一大贡献。

徐宥箴深受南方人的尊敬,原因有二:

第一,他是苏州人,官至内阁首辅可谓是非常重要的人物,家乡人自然会夸赞他。这在注重地域关系和仕途升迁的文人阶层利益面前是正常的。

第二,在于他的文化贡献,尤其是诗词书法。

明朝人这样评价他:“他从天官、地理、兵法、运河、阴阳神功,什么都学。诗气势磅礴,美轮美奂,用词特别精彩。我喜欢写草书,我容易改,这是人所不能及的。”

徐宥箴是吴门书派兴起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重要书法家,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他擅长草书,他的小行书特别精致。当时人们公认他“书法古雅,名震一时”。他的弟子吴宽和孙子朱允明都得到他的指点和支持,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明代徐莉早年曾见过徐宥箴的墨迹,认为他的字画“绝美”,称赞他为“吴中艺林之冠”。

徐宥箴的确很有才华,但被指控杀害于谦却成了他一生中不可磨灭的污点。

历史上有很多像他这样的人,比如蔡京、秦桧、严嵩,都被打上了汉奸甚至卖国的烙印,但他们确实很有才华。他们都是伟大的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