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良斯高青萝卜的特产在哪里?
吴良斯高青萝卜种植于上蔡县吴良斯乡,俗称“高脚青”,栽培历史悠久。早在《诗经》中就有关于萝卜的记载。元代许曾称赞萝卜:“熟食甜如芋头,生荐脆如梨”。明代李时珍说:“做菜最赚钱,酱腌菜,醋豆豉,蜡糖,米。”。据《古蔡春秋》记载,吴良斯高青萝卜并非以吴良斯命名,而是与吴良斯一样,以吴良斯庙命名。吴良斯寺的名字来自一个悲伤的传说。传说织女下凡嫁给牛郎,王母娘娘恼羞成怒,派天兵天将下凡将织女接回天庭,拆散恩爱夫妻。织女被天兵抓走,牛郎带着孩子在后面追。一路走来,她重逢,一起哭泣,寺庙隔着湖,终于离开。这是悲伤和深深的悲痛。一路追到分离经过的地方,被当时的人们象征性地命名为纪念。目前,西平县冲曲(团圆)乡、上蔡县吴良斯乡吴良斯(五娘庙)庙、七七店(七七店)村、王莲湖(王娘湖)村等名称也由此而来。吴良斯寺的原名已不可考。从寺庙从“五娘庙”演变到现在的“吴良斯”,不知道多少年过去了。吴良斯的高青萝卜与佛祖结缘也是一个偶然。说是佛,其实是僧。和尚吃素,不吃肉。除了施舍给邻居,吴良斯的僧侣还种植一些食物和蔬菜,包括萝卜。当时,白圭寺(现为上蔡县塔桥乡的一座寺庙,以伏羲蓍草和白龟画八卦而闻名)的高僧们到无量寺讲学、教课。有一天,他们在耕作的地方溜达,看到庙里种的萝卜又高又绿,许多和尚都喜欢生吃,高僧们都尝了尝。入口脆甜,满嘴都是口水。佛祖手在胸前:“阿弥陀佛,苹果,梨子,像你庙里的萝卜皮一样丰富。”高僧的话不胫而走,十里八乡的百姓要求寺庙萝卜有效种植。“无量寺高青萝卜”的美名也传遍了农村村落,被人们称颂并传播至今。虽然是一个传说,但其优良的品质使吴良斯高青萝卜成为历史悠久的著名特色农产品。《上蔡县志》曾评价:“吃苹果梨,不如吃吴良斯的萝卜皮”。吴良斯乡位于上蔡县西部,历史悠久,古称蔡地。西周武王建立了蔡国,并封其为叔侄。秦设上蔡郡。金武帝四年(268),上蔡县改为武进县。南宋明帝太史三年(467),改称临汝县,县志移至航轩(今县城西南)。文帝元年(581),临汝县改为武进县,杨迪大业三年(607),改名上蔡县。据《古蔡风光》记载,“高青萝卜种植区属淮河流域,北汝河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境内。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14.9℃,年平均降水量871mm,无霜期225天。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中,无霜期长。该地区地势低洼,具有黄沙土壤特征,土壤松软保水性好,土壤养分丰富,富含钾、锌、硼、钙、磷和镁。由于其生长的地域、土质、光照、雨水等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优良特性。”吴良斯高青萝卜高约38厘米,直径10厘米。外皮深绿色,尾部亮白色,内瓤绿色,肉质紧实,无白糠花,汁甜脆爽口。含有丰富的糖、维生素、钾、磷等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18-23mg/100g,钾1800-2300mg/kg,磷0.03-0.05%,总糖3.8-4.8%,脆度65438。近年来,县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地理标志区域保护下逐年扩大种植面积,维护良好的发展秩序,继承和发扬其优良品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经济增收。产品远销国内多个省市,为吴良斯乡的农业发展增光添彩。
地域范围
吴良斯高青萝卜的地理保护范围包括上蔡县吴良斯乡,涉及七块店村、竹园村、岩南村、五道庙村、泗溪村、吴良斯村、陈寨村、王连湖村、刘戈村、吴淞村、后陈村、郝庄村、苗壮村、张昭村、富柳村、坡村。保护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3° 22 ' 00 "-33° 30 ' 00 ",东经114 10 ' 00 "-114° 20 ' 00 ",西北与西平县接壤,西南与西平县接壤。东西总长9_,南北总长9_。适宜种植面积4133公顷,年产量8万吨。
产品质量特性
1.外部感官特征:吴良斯高青萝卜为直根系,主根深度15 cm -30 cm。主要根群分布在20 cm -35 cm土层中,肉质根是同化产物的贮藏器官。萝卜花多为紫色,果实为荚果,成熟后不裂果。每个果实有3-10粒种子,脱粒容易。种皮一般有红褐色和黄褐色两种,深浅因品种而异。千粒重为7.0克-13.8克..茎直立,粗壮,圆柱形,中空,从基部分枝。基生叶和茎下叶有长柄,通常大头羽状0,有粗毛,有1 ~ 3对侧裂片,边缘有锯齿或凹缺;茎中上部叶长圆形至披针形,向上梯度小,不裂或略0°,不抱茎。产品萝卜高38厘米,直径10厘米,重约2公斤。它的樱桃叶是绿色的,皮肤是深绿色的,尾巴是亮白色的。2.内在品质指数:吴良斯高青萝卜皮深绿,尾亮白,果肉青绿色,无白糠,汁微辣,脆甜。据测定,吴良斯高青萝卜含维生素C18-23mg/100g,钾1800-2300mg/kg,磷0.03-0.05%,总糖3.8-4.8%,脆度165438。3.安全要求:产地必须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环境条件和生产质量管理标准,禁止使用未经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的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