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滨水慢行系统将有效串联一批历史文化景点。

北京滨水慢行系统将有效串联一批历史文化景点。

北京滨水慢行系统将有效串联一批历史文化景点,城市滨水慢行道路将主要建设在城市河道管理和保护范围内。未来,市民随河骑车回家的美好愿望将成为现实。北京滨水慢行系统将多个历史文化景点有效串联起来。

北京滨水慢行系统将有效串联一批历史文化景点。记者从市水务局获悉,根据《北京市城市河流湖滨慢行系统规划》,到2035年,北京将在554.8公里的长度范围内,建成1109.6公里的城市滨水慢行系统。

慢行系统相对于机动车的快行系统,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要交通方式。北京作为一个河流密集的城市,六环内约有52条主要河流,长度约550公里。如果在沿江空间开辟慢行系统,居民短途出行质量将得到有效提升。

据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项目负责人介绍,城市滨水慢行道路主要建设在城市河道管理和保护范围内,利用浔河路等滨水空间,为骑车人和行人建设环境优美、体验舒适的综合慢行道路。建成后将与市政道路、住宅小区、公园绿地、文物古迹等互联互通。据测算,将有效串联170多个公园绿地和200多个历史文化景点。未来,市民随河骑行回家的美好愿望将成为现实。

北京滨水慢行系统将有效连接多个历史文化景点。2非机动车和人行道是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来,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不仅具有交通功能,还逐渐与河流、公园和街心花园融为一体,并具有休闲功能。

去年,北京完成了二环路慢行系统的改造,开通了贯穿“田慧”地区和北轴线的0.42公里自行车绿道,建设了37条慢行林荫道...

绿色的景观和美丽的道路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骑自行车和步行。去年,北京市自行车骑行人数达到956543.8+亿,增长约37.6%,市民骑行意愿较高。据北京市交通委介绍,今年北京将继续建设21自行车道和20条慢行林荫道,逐步推进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与滨水、园林绿道的融合,为市民创造更好的慢行环境。

采取“硬措施”畅通通勤之路

非机动车道不连续,机动车侵占严重,一直是慢行系统发展的痛点。

去年,北京市完成了京藏辅路慢行走廊优化、二环辅路慢行系统改造、东单南北大街、平安大街慢行系统优化升级等几项重大工程。

以二环路慢行系统改造为例,通过减少机动车道宽度、实施局部工程改造、明确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隔离等措施,在二环路上骑行变得更加舒适。根据Hellobike的数据,20265438年9月至11年9月,西二环南北方向单车订单同比增长21.9%;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骑行人数环比增加16.7%。

北京市交通委城市道路管理处景路波表示,去年,交通部门还完成了东单南北大街延长线和平安大街慢行系统的优化升级工程,推动了整条道路从主干道功能向绿色交通道路的转变,让更多市民骑行上路。

今年,北京将优化东三环、北四环辅路慢行环境,推进自主设计道路东扩南扩建设,选择雍和宫-国子监等历史文化街区,创建试点慢行优先街区。

在“软措施”上倡导非机动车和行人优先

硬件达标了,软件也得跟上。景路波告诉北青报记者,该市主要通过三项措施改善交通秩序。

首先,通过改善交通标志和标线,优化信号配时等。,74个路口自行车全年设置一次左转,明确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交通流线和通行权限,路口交通秩序明显改善。同时,根据胡同交通特点,在王府井九韶胡同、帅府园胡同、煤渣胡同等9条胡同开展了30 km/h限速区试点工作。

二是深入开展“文明驾驶、礼让行人”专项整治活动,全市118示范路口、30个校园周边示范岗交通秩序明显好转。

三是科学划定自行车停放区域,实现51重点赛道站点电子围栏全覆盖,规范自行车停放秩序。

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统计,从满意度来看,市民对慢行系统改造的满意度达到8.41(满分10),84.1%的市民认为改造效果良好,慢行系统改造效果得到市民的认可。

“新模式”慢行系统与滨水和园林绿道的整合

随着慢行系统的建设和北京自行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骑自行车或步行出行。近年来,人们逐渐发现慢行系统不仅是非机动车道和人行步道,还有滨水和林荫道。

刚出地铁站,上班族就可以通过街心花园的石子路走到目的地;在小区门口,可以步行几百米到街心公园;在路边,城市慢行系统和滨河路是一体的,市民不仅可以通勤和骑行,还可以在周末锻炼身体...

“步骑”是这款新车型的关键词。景路波介绍,去年,北京开通了贯穿“回天”地区和北部中轴线的42公里骑行绿道,构建了安全、持续、广泛的“骑行+步行”网络体系,促进骑行、步行与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

同时,北京继续推进核心区林荫路网建设,共完成慢行林荫路37条。为吸引市民“打卡”休闲,北京市积极打造文化旅游“行走在北京”主题线路建设,建成4条骑行线路,引导和鼓励市民和游客环北京骑行。

今年,北京将继续推进滨水通道一体化、园林绿道与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联通,建设“行走在北京”21自行车道,建设20条慢行林荫道,推进清河10公里慢行系统建设,开辟提升西南二环水系28公里滨水道路。在滨水慢行系统和公园策划落地一批骑行、马拉松等运动休闲项目,多种方式宣传报道,扩大慢行系统影响力,引领绿色出行新时尚。

北京滨水慢行系统将多个历史文化景点有效串联起来。沿着海滨大道骑马或慢跑是一种享受。今年,北京将继续提高慢行系统的服务质量,推动一批自行车和马拉松项目进入公园和滨水慢行系统。

资料图新华社

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北京将加强慢行系统与公交、轨道的融合,推进轨道站、各大公交站出入口自行车电子围栏建设,便利绿色出行系统“最后一公里”出行。优化东三环、北四环辅路慢行环境,推进自行车道东扩南展,选择雍和宫-国子监等历史文化街区,创建慢行优先街区试点。

同时推进滨水、园林绿道与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联通一体化,建设“行走在北京”21骑行路线,建设20条慢行林荫道,推进清河10公里慢行系统建设,开辟提升西南二环水系28公里滨水道路。在滨水慢行系统和公园策划落地一批骑行、马拉松等运动休闲项目,多种方式宣传报道,扩大慢行系统影响力,引领绿色出行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