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年代和生物历史对照表

新生代

第四纪全新世Qh 0.01晚更新世Qp,中更新世Qp2早更新世Qp 1.64新近纪上新世N2 5.00中新世N1 23.3现代哺乳动物出现古近纪渐新世E3 37.5。E2 50古新世E1 65鱼出现-。

中生代

白垩纪K 135被子植物,侏罗纪J 208鸟类和哺乳动物出现浮游植物,三叠纪T 250蜥脚类和鱼龙出现-。

古生代

晚古生代二叠纪P 290动物群精子出现于石炭纪C 362头足类出现于泥盆纪D 410总鳍鱼类、节肢动物、真蕨类出现于早古生代志留纪S 439裸子植物出现于奥陶纪O 510无尾类出现于寒武纪-570硬壳动物出现。

元古代

新元古代震旦纪Z 680出现无硬壳动物,南华Nh 800青白口Qb 1000出现有高等藻类的多细胞动物,中元古代蓟县JX 1 400出现有真核生物(绿藻),长城Ch 1800古元古代滹沱河Hl 2300五台WT 2500 -

太古代

新太古代Ar3 2800原核生物出现(真菌和蓝藻)中太古代Ar2 3200太古代Ar1 3600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太古代早期。

[编辑此段]阅读关于地质年代表

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识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世代和时代的名称及顺序地质年代表列。”学生们发现很难记住,尤其是纪的名字。研究地壳历史时,模仿人类历史研究中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方法,将地质史分为五代,再将子代分为学科和世代。与地质时代单位相对应的地层单位称为界线、系和系列。地层单位分为国际地层单位、国家或区域地层单位和地方地层单位。国际地层单位适用于全球,是根据生物进化的阶段划分的。因为生物范畴(纲、目、科)的进化阶段在全世界都是一致的。所以据此划分的地层单位必须是世界通用的,称为国际地层单位,包括界线、系列和系列。界线——世界上常用的最大地层单位,包括一代人形成的地层。作为体系边界的一部分,它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二个单位,代表一段时间内形成的地层。一般根据首次研究的典型地区的古地名、古民族名或岩性特征来命名寒武纪、奥陶纪、石炭纪、白垩纪。作为系列的一部分,它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三级单位,代表一个世界中形成的地层。全国或大的区域地层单位有阶段和时区,地方地层单位有群、组、段、层。地质年代单位包括世代、年龄、世界、时期和时间。世代——地质年代中最大的单位,在世代中形成一个分界层。世代名称与界线名称一致,如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纪-代的一部分,代表形成一系列阶层所用的时间。纪的名称与系的名称一致,如寒武纪和奥陶纪。

[编辑本段]地质年代的命名

震旦纪——很久以前,在中国(尤其是北方),发现在古变质岩系(即前震旦纪suberathem)之上、富含化石的寒武系之下,发育了一套厚而完整的无变质或低变质程度的沉积岩系。除了大量的藻类化石,几乎没有发现其他生物遗迹。当初这套地层命名为震旦系,当时称为震旦系。震旦是中国的古称。中国是震旦系发育最好的国家,地层完整,剖面清晰,分布广泛。所以中国早就把震旦系列入中国地质年的代表。寒武纪——它是以英国的寒武纪山脉命名的。奥陶纪和志留纪是以英格兰威尔士一个古老民族居住的地方的名称和这个古老民族的名字命名的。泥盆纪是以英格兰西南部泥盆纪州(现译德文郡)的海相岩系命名的。石炭纪——以英格兰高山石灰岩及其煤层命名。二叠纪——最初以乌拉尔山西坡的彼尔姆县命名,二叠纪的命名是因为当时德国南部的地层可分为上下两组。三叠纪——最初是根据德国南部地层的三叠纪特征命名的。侏罗纪——以法国和瑞士交界处的汝拉山(现译汝拉山)的地层研究命名。白垩纪——因英吉利海峡两岸主要由白垩土层组成而得名。

地质年代歌

新生会出生在三四代的早晚期,六千万年的喜马拉雅期;中生代白垩纪三叠纪,燕山印支期2亿年;古近系二叠纪碳质泥,志留系奥陶纪寒武系;海西至晋宁东部震旦纪青藏高原长城。注:1,新生代分为第四纪、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学属于喜马拉雅期,从6500万年开始。2.中生代始于2.5亿年,属于燕山期和印支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印支期都在三叠纪。3.古生代分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于晚古生代和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为加里东早期;震旦系、青白口系、蓟县系、长城系处于元古代,震旦系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