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阅读:《关雎》中的“江上岛”指的是哪里?

在《关雎》中,“在江岛”的含义多年来一直没有明确的注释,从教科书到各种版本的《诗经》。据专家考证,它位于黄河中游,也就是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西滩村。

翻阅《中国历史地图集》,在《周朝地图》上搜索,可以看到万里黄河中游有一片如岛的沙滩。湍急的黄河水,其主航道从这里一分为二,形成了围绕这片沙滩的两水之势。然后,在海滩的东端,它们合二为一,卷起巨浪,向东流入大海。这片滩涂面积一万多亩,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滩”。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西滩村的人们世代生活在这片被称为“河岛”的沙滩上。

从宏观上看,西滩与《诗经》十五国风“周南”所涵盖的区域是有缘的。《诗经》中的十五国风是指周南、赵南等十五地的民歌。关于周南,《史记·太史公列传》对《辞海》的解释中有这样一段话:太史公曾居周南。“吉杰”指洛阳;《索隐》说陕西的东部是周南的土地。西滩与洛阳一河之隔,洛阳属周南统治区。很多国风的诗也是河南民歌。

从微观上看,黄河在古代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排他性的。中国的河流很多,但在古代,尤其是汉代以前,除了黄河以外的所有水系都不能称之为河流。

在周朝的地图上,西滩可以说是万里黄河中唯一一个人类可以定居的岛屿。多少年来,黄河西滩绿树成荫,农家星罗棋布,瓜果飘香,渔舟唱晚,民以自给,民不纳皇粮,官不征土地税,不熟悉水的兵匪轻易不敢渡河入滩骚扰。村民们像世外桃源一样在这里生活繁衍,创造着自己的历史和文明。虽然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但西滩从未被淹过。

西坛的形成和存在,自然为关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诗歌表达的载体更加清晰。

关罗的雉鸠鸟和《窈窕淑女》主角采摘的植物——蕹菜,在西滩都能找到。水荠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龙胆科,现称水荠菜,又名金莲、水荷、水魁。《诗经》中说:“荠菜分布于我国北方和南方各省,以及韩国、日本和俄罗斯,生长于池塘和缓流溪中。”1987期间,济源市中药材资源普查领导小组在济源市吴王山区,包括西滩在内的溪流中和黄河沿岸发现了大量生长中的荠菜。

此外,从唐诗中可以看出,西滩在古代曾是古人的旅游胜地。唐代诗人文曾有一首诗,名为《江中美男子游亭序》:“倚栏独游,非宋雨才欲羞。满山光,刀剑戟摇,城楼移。鸟飞屋外夕阳西下,人过桥倒影。五湖添了多少恨,杨柳浮似寒梅。”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吴王山学道,也写过一首诗《侍奉诸君,任仲诚创河亭四韵》:“万里谁能游十洲,新亭云作中流。鲨鱼很难在房间里垂直玩耍,海蛞蝓离它很远。左右山穷远,东西大道锁轻舟。独留匠心传世,与普金远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