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石雕的历史溯源
这个传说诞生于哪个朝代,哪一代的故事,无从考证。然而,青田石雕却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石雕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浙江博物馆里,有四只六朝时期青田的雕猪崽,是当时的墓葬用品。小石猪的造型虽然简单粗糙,却记录了1500多年前青田石雕的历史痕迹。作品线条简练,造型简约,形神兼备,艺术上可见汉魏风格。
唐宋时期,青田石雕发展迅速。从龙泉双塔发现的五代吴越国时期的青田石雕佛像雕塑来看,说明唐代青田石雕的题材和技法有所突破。到了宋代,青田石雕刻吸收了巧玉的工艺,运用了“因势而造型”、“因色而巧”的技法,发挥了青田石本身的石色、石质和雕刻能力的优势,开创了“多层次雕刻”技法的先河。多层次雕刻是青田石雕的一大特色。细腻的描绘和复杂的处理是任何玉雕都难以做到的。
清代和民国初年,青田石雕作为江南名品多次被选为贡品。80寿辰,大臣们用青田石雕制作了一套(60枚)“宝典福寿印”作为生日礼物(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随着远洋贸易的开通,青田石雕远销英国、美国、法国,多次参加国际比赛,并在1899巴黎运动会、1905比利时运动会、1915美国太平洋世界博览会上获奖。宣彤第二年,青田石雕在南京召开的南洋劝导会上获得银奖。
光绪《青田县志》记载“赵子昂最早从我的家乡取点灯石作印章,明代石印盛行”。正因为赵子昂的书画如此出名,他在创作和利用积压的青田石刻方面的成就早已被人遗忘。明朝的文鹏是个幸运的人。他偶然在南京西虹桥旁遇到一位搬运青田石的老人,买下了四筐青田冻石,使他得以施展自封自封的艺术才华,成为一代篆刻大师,从而开创了中国石印的新时代。在明代,润泽可爱的青田石受到了世界各地的崇拜,为中国古代篆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划时代的贡献。到了清代,青田石雕作品,“大仙佛多威风,小的有几案,精的刻了个饺子,倔的刻了个虎、豹、熊、狮”,从实用品扩展到了观赏品。
据史料记载,青田石雕技术起源于六朝。它注重艺术根据材料的应用和色彩的巧妙。有相石、开坯、雕刻、封蜡、抛光等工序,尤其是雕刻技艺,圆雕、雕、高低浮雕、线雕交替使用。青田石雕题材广泛,有鱼、虫、花鸟、山水人物等。都是精雕细刻,形神兼备,手法写实艺术,大气精致,工艺规范,各具风格。
新中国成立后,青田石雕发展迅速。目前石雕从业人员一万多人,年产值数亿元。他们的作品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青田石雕创作了一批具有时代新意的精品。特别是著名石雕艺术家张世宽的《葡萄山》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对当代青田石雕创作影响很大。在张世宽的雕刻刀下,一块色彩斑斓的冻石变成了一座雕刻精美的葡萄山。岩石里,老藤缠绕,新藤缠绕,树叶翻飞,葡萄低垂。那串圆润晶莹的葡萄令人垂涎三尺;几只活泼的松鼠,在藤蔓上,在树叶间,在岩石下,或翘起脑袋,或追逐嬉戏,真的很有趣。石雕艺术家还选择高粱、小米、竹笋、辣椒、杨梅等谷物、果蔬为题材,巧妙的用石头的颜色进行雕刻,创造出一件件充满乡土气息的艺术珍品。有的在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获奖,有的被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