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庄妍的民间艺术与民俗

民间艺术:

1,戏剧:明末至清代,庄妍村有拜歌、说唱等戏剧形式。村里在东门建了两个剧场,供逢年过节村民庙会娱乐。民国以前,戏班叫“戏班”。戏班有“五学生”、“五旦”、“五花脸”、“八景两箱管”等30余人,民国中期,庄妍村的程继洲办了庄妍火神戏,卖了自己的耕地,雇了老师,买了戏服,以党明勋为师傅,程继洲为班长。1940,兴为主奏,关老虎为乐师,程继洲为班长。主要剧种有豫西靠山泉,主要演员有周青娃、梁太娃、曹、、刘黑子、、高、、谭大苍、谭、、吴蔡澜、范观音等。演出的主要剧目有《华心丸》、《我的美人案》、《反徐州》、《刀劈杨凡》等。1951年,嵩县商业联合会会长齐玉林请曹在嵩县筹建专业戏班,曹还与程继洲谈好,将火神剧原班18人合并为嵩县和平戏班。

65438年到0958年,胡学良写了《小麦卫星飞上天空》,剧本在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文化大革命期间,庄妍村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取代了专业剧团。负责人是张三水和胡学良,音乐家吴乐清和谭大苍。主要剧目有《封面》、《三月三》、《一元银圆》、《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

1971年,庄妍村学校组织学生成立文艺宣传队,由杨北超老师、杜培良老师担任队长,组织学生、吴、邢相如、张惠芬、等人分别表演了《红灯记》、《沙家浜》、《为人民服务》等节目,并代表公社在陆浑演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业余剧团又活跃起来了。1980年,庄妍村成立了剧团。1982年经县批准为半专业剧团,在庄妍、天湖、宜川、河北等地演出历史古装剧。84年,剧团被批准成立。

2、唢呐:又称蜂鸣器。庄妍村的唢呐历史悠久。在旧社会,婚丧嫁娶只需要一把唢呐,一盘笙,一副梆子。地位低下,被称为“穷人”之一。

曹家唢呐已经代代相传五代了。班长曹西安曾于5月代表嵩县赴洛阳参加“第三届辛雷音乐会”,1985,获集体二等奖,曹双军、曹爱珍获个人二等奖。2001被市电视台采访出专辑。

王家唢呐班老板王根贤,1996年8月代表嵩县参加“洛阳杜康杯唢呐大赛”,获得集体组织奖和个人荣誉奖。

曹、王唢呐吹豫西大地。

3.青铜器:旧社会,逢年过节,火神出巡,村民按村或火神祠组织表演。演出期间,他们大出风头,粗犷豪放,气势恢宏,扣人心弦。解放初期,神社解体,由村集体组织,在盛大的节日里演出。

1966文革期间,除“四旧”铜鼓外,均被破坏。1979年,庄妍村出资12000元购买鼓、刷、锣等乐器,村委会组织刘喜超作为教练进行集体练习。曲调主要有鸟枪装、四排、长兴等。

4、杂耍:

(1)高跷:庄妍村的高跷始于清朝光绪年间,解放前后兴盛。有丑的,有正的,有小的,有老的,有老的,有丑的,有胡子的商家。基本动作有“过板、八字走、摊头、舔鸡、卧倒等。”主要演员有:胡、张天、、赵宝全、高、王德连等人。

(2)骑柳棍:用一对轮子,在车轴里绑一根木杆。丑八怪丹翻着戏服或皮大衣,手里拿着扇子或烟袋,坐在木杆前端。另一个人手拿木杆走路,按松。丑旦忽起忽落,幽默有趣。

(3)独角兽:始于清代。一人穿大裤头双手持木棍成单腿裤,上衣对着靴子,形似单角。它的肚子光秃秃的,上面画着动物的脸,表演时用一只角踢人,起到了播放声音的作用。

(4)旱船跑:始于民国。用竹子绑一条船,船上有顶,四周用红绿布围起来。人站在竹船里,用假裤子和“三寸金莲”鞋把它放在船上,假装下着倾盆大雨,玩着大板。

(5)张弓背张坡:始于解放初期,自己练张弓,背上穿女人的上衣、裤子、鞋子。张工一手拿着张坡的假头,左右摇晃,滑稽可笑。

(6)竹马:将竹子扎成马的形状,外面糊上纸。人站在竹马中,表演者不分男女老幼,手持马鞭,呈“8”字形说唱。

5.民间舞蹈:解放初期,陕北的秧歌、打鼓、腰鼓鼓劲传入我们村,有一段时间非常流行。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腰鼓鼓舞在民间依然存在。

(2)民俗:在庄妍村,很久以前就有“女练缝纫,男辛辛苦苦”,“富嫁之人五颜六色贺寿,贫家节俭,一个爱心人立志”,“不治之症,信城近医,信山野村巫,子认亲,万古爱神”的说法。清末到民国时期,赌博、抽烟、买卖婚姻的人尤为严重。老人和死者给孩子送了三份礼物。安葬后的第二天,孝子去拜访了三年。第一年,春节贴蓝对联,第二年贴绿对联,第三年贴红纸对联。三年内不允许你在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在庄妍村,长期以来有一种将老人作为合作社处理的习俗,即五到十个家庭联合起来,每个家庭在老人去世后处理面条、被褥或席子,以解决燃眉之急。

庄妍村一年一度的节日顺序是:立春迎春,东郊的小姐们吵吵闹闹。春节是对祖先、亲戚和朋友的庆祝。正月初七,火神出巡,青铜杂耍十分热闹。元宵节,家家户户都挂灯笼。2月2日炒爆米花,吃软茴香豆。在四月的第一天,一个古老的寺庙将举行购买农具。春分(也就是田舍)十天后,这家人把他们的祖先祭祀到坟墓里。端阳节太阳升起前,割艾叶浸草药治百病,手脚扎五色线,喝雄黄酒,吃粽子。6月6日,康干饼,一个古老的迷信为孩子咀嚼灾难。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十月初一,烧五色纸衣,门外焚香,送寒衣。十月初八,古寺会看大戏。在冬天的至日祭祖,在腊月初八煮粥。腊月二十三请灶神。腊月扫房尘。在除夕夜,桃子象征着新年。

解放后,经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节日顺序发生了变化。男女平等,男女都是农忙时犁地,女人空闲时勤做家务,男人出去工作。破除迷信,不要再求上帝相信女巫。宗教信仰自由,婚丧嫁娶节俭。2002年6月进行了火葬。已婚男女到乡政府和县民政局办理结婚证,彻底杜绝了买卖婚姻、说媒、换亲戚、换亲戚等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