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隋唐宫廷音乐最著名的一首歌是什么,以及一个艺妓的简要描述。

隋唐音乐(589-907)

隋朝统治者建立了“七曲”、“九曲”的宫廷音乐制度,把文化的发展建立在多民族共存发展的基础上。唐代的“丝绸之路”连接了欧洲和亚洲,广泛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全新的唐代音乐风格。唐朝最高统治者对音乐的热爱和倡导,对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引导和一定的主导作用,形成了民族爱乐的风气。贵族、文人、大宴、小宴必有歌舞相伴,使得社会对音乐和歌舞的需求不断增加,歌舞伎人大量涌现。高质量的歌舞机构为培养高素质的乐言人才提供了保障。与此同时,民间音乐中的“曲子”和“通俗说”开始盛行,促进了歌唱艺术的发展和说唱形式的确立。总之,在唐代社会,宫廷燕乐和民间流行乐两大音乐潮流,形成了遥相呼应的壮观局面。

1,唐代的音乐机构

太常寺。到了唐代,建立了政府和朝廷管辖的两种不同体制,乐师数万人。分工之细,规模之大,技艺之高超,是历代之最。太常寺是唐代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构,由太常庆掌管。旧唐书?6?1的官方记载中有:“太常清的职司,掌管州府礼乐、郊庙和国事,……”“太岳部”和“宣道部”是隶属于它的两个音乐机构。“太乐部”负责“雅乐”、“燕乐”及音乐艺人的培训和考核。

《焦芳》和《梨园》。朝廷直属的音乐机构有“焦芳”和“梨园”。“焦芳”是一个培养和训练音乐家、教授和管理宫廷音乐的机构。前往唐高祖唐高祖。全盛时期集中了唐代歌舞音乐人才2000多人。“梨园”是唐玄宗在皇宫内设立的音乐歌舞机构,主要教授法语歌曲。以紫禁城内的梨园命名。皇宫内的梨园由朝廷官员掌管,宫外还有其他梨园隶属于两城的太常寺。长安有“梨园别教所”,洛阳有“梨园新所”。梨园里的人员都是从太常乐手中挑选出来的,排练往往由唐玄宗亲自指挥。梨园艺人被皇帝称为“梨园弟子”,后来的戏曲艺人也被统称为“梨园弟子”。唐梨园创建于开元二年(714),解散于大历十四年(779),历时65年。

2.宫廷音乐

乐言法院。乐言是一场盛宴。隋唐宋宫廷宴饮中的音乐。乐言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李周?6?1春官。先秦时期的燕乐,其意义类似于东汉以后的“食为乐”。后世的燕乐概念,也表示宴饮、游乐和一般的音乐欣赏活动,基本上概括了宫廷民间音乐的全部用途。隋唐燕乐是广义的燕乐,是指汉族民间音乐和外国、外来音乐的总称。狭义的燕乐是指唐代十大乐种之首。沈括《孟茜笔谈》记载:“前王之乐为雅乐,前朝新命为纯乐,河湖之乐为燕乐。”

多乐隋唐时期的许多乐曲,最初是根据宫廷乐队演奏的音乐来源不同,比如国内民族不同,国外国家不同,来划分干部的。《隋》由七首乐曲和九首乐曲组成。唐在《隋》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情况调整为《九曲》、《十曲》。唐叔?6?1乐记)载:“高祖即位后,因旧隋制,享宴九曲。”虽然隋唐时期形成了许多音乐作品,但大多产生于南北朝时期,是当时大规模文化交流的产物。唐玄宗年间,十首曲子改为两首:左部和里部。

隋唐大曲,又称乐言大曲。是集器乐、声乐、舞蹈为一体,连续表演的大型艺术形式。在形式和规模上,它比尚青大曲有了更大的发展。乐言大曲进一步吸收外来音调和艺术形式,丰富和发展了这种音乐结构复杂、规模庞大、音乐节奏、速度和力度多变、乐器组合多样的综合艺术形式。代表了中国歌舞音乐发展的高水平。大曲的结构分为乐(乱序)、歌(中序)、舞(舞次)三部分,与“香河大曲”的艳、势、乱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唐大曲主要曲目有:绿腰(刘瑶)、欢乐世界、凉州、博美、玉林岭、浑陀、宝剑、破阵乐、衣装、玉树后花园花等。可惜唐大曲没有传世的乐谱。上述曲目中,只有《破阵乐》(又名《秦王破阵乐》)是武则天时期由日本使节苏田真人带回日本的,日本保存的乐谱共有九种。

3.民间音乐

音乐。隋唐五代歌,又称小曲,是指流行于乡镇、市场,广泛用于歌词的民间常见曲调。一般来自于经过长期流传、挑选、加工的民歌。曲调中的词叫调词。自隋以来,宋的《毕志》说:“自隋以来,今所谓曲家渐盛,至唐。”隋朝兴起的歌,本质上和汉代的和歌、清商音乐是一样的。唐代最流行的曲调有《五更传》、《十二点》、《阙调治》、《长相思》、《渔歌子》、《南歌子》、《于美人》、《支竹歌》、《杨柳枝》、《拜月》、《内家角》等。《杨柳枝》被称为《隋之歌》,是隋朝的一首名曲。唐·白居易用它填了八个字,其中一个是:

大家唱六个小调,雪花梅花到处吹。

不要听老歌,听新的杨柳枝。

关于唐代的乐谱,1900年在敦煌石窟藏经洞发现的一卷经卷背面用古记谱法写了25首曲子,现称为敦煌纸谱或敦煌乐谱,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在卷子的乐谱上,有25首曲子的曲谱和曲名,其中还标注了“慢调”、“急调”、“尤调”等字样。

俗字和异体字。通俗讲是唐代说唱艺术的一种,起源于佛教寺庙宣传佛教的活动。它的名字来自佛教词汇。在佛教中,“改旧名”就是“改变”的意思。布道者被称为俗僧,从佛经中取故事,编成通俗的诗文作品,以民间说唱、交替表演的方式演唱,并配以肖像展示。后来演变成唱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唱和说的书叫变文。

4.这一时期的音乐家主要有万宝常、李隆基,还有白明达、裴神福、段善本、康昆仑、陈康、陈卓、李冠儿、曹刚、裴新奴等。中国古代的作曲家大多是演奏家,优秀的演奏家往往会创作新歌。唐代的器乐极其丰富多彩,尤其是琵琶,最为流行。白明达,龟兹人,是随土耳其皇后来华的乐师之一。擅长琵琶和作曲,著有《万岁曲》、《七夕相会曲》、《投壶曲》、《泛龙船舞》等。裴神甫是西域疏勒人著名的五弦琵琶演奏家。他把传统的玩木头变成了玩手。段善本一生经历四朝,声名无与伦比。他的弟子包括李冠儿在内有几十人,他被称为大师。此外,龟兹传入的乐器在唐代也有比赛。李龟年、王曼奴、管翠、尉迟清等众多名家辈出,欲与琵琶一较高下。

声乐艺术是唐代音乐的精髓之一。段安杰《乐府杂记》曰:“歌者有音乐之声。故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肉高于一切乐。”白居易还写了一首“歌中唱,不如笛中奏”的诗,似乎代表了唐人对歌唱的看法。以永新、何曼、念奴、卫青、张为代表的金线、玉珠等众多优秀歌手。在《乐府杂记》中,永新有一段佳话:有一天,玄宗在秦征楼设宴款待百官,“台下热闹非凡,吵吵闹闹,根本听不到龙吟龙吟之声。”愤怒,别吃了。中督高力士问:‘叫永信唱一首歌,定能止噪。从中。永新扬了扬眉毛,播放着那个男人的声音,直到广场上鸦雀无声,若无其人;"快乐的人嗅到了勇气,担忧的人嗅到了胆量。"娘奴是天宝年间的一名歌手,被誉为“名妓之首”。唐玄宗曾称赞她“响在日出之上”。相传《念奴娇》是当时写的一首歌,原本的歌词应该是对念奴娇的赞美。有一个关于沧州歌手何满子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何满子被玄宗判了死刑。临刑前,何满子希望用自己的音乐做出赎罪的贡献,并在被处死时为玄宗做了一首《何满子》。但爱好音乐的唐玄宗为了平息文武大臣对自己喜欢的乐师的不满,杀了何满子。白居易在《何曼子》一诗中写道:

人间满是人名,惩罚迫在眉睫时写的歌。

一首四字八折的歌,从一开始就是断肠。

胡璋的诗还写道:“何满子,你看她怎样强忍泪水。”世人听过很多离别的诗句,可你听过绝望的音乐吗?《何满子》这首歌,是人生对音乐的永恒哀叹。

5.乐器。

随着民族音乐的交流,唐代出现了两种弦乐器:擀筝和西琴。前者约有七弦,用竹片擦弦发音;西秦是胡琴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