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水乡方胜古镇

方胜古镇位于河北霸州市方胜镇。这座古镇建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相传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在方胜留下“水莲香长存”的诏书。民间甚至有“南有苏杭,北有方胜”的说法,是中国北方不可多得的水乡古镇。

周末从天津西站沿着西青路一路向西行驶,一个小时就能到达“方胜古镇”。

这座古镇位于仲婷河北岸。这片水域被称为“东电”,因为它位于白洋淀的东部。

早就听说方胜建筑有“三宝”——“戏楼、牌坊、文昌阁”,这次可以快速看一下。

进入古镇首先看到的就是三宝之一的“牌坊”。这座建于明末清初的“牌坊”,默默地守护着古镇的南门。

牌楼高六米,是典型的北方建筑风格。柱顶横匾南写“护国护民”,北写“人伦”。下端四根木柱下有四根柱子。柱子被两个铁箍紧紧箍住,柱子嵌在石头地基里,没有柱子的支撑。这是牌坊最精致的地方。

历经世事变迁,“牌楼”傲然挺立,精神抖擞,不愧为方胜人眼中的“瑰宝”。

“牌坊”的东面是方胜楼的“文昌阁”。

方胜文昌阁建于明郑德十四年(1615),历代都有修缮。

“文昌阁”又名“魁星楼”,为方形三层阁楼建筑,主体高达33尺,比喻33层。宽敞的院子四周都是墙。

走进文昌阁,两边有楼梯可以上下到二楼。在这里,三堵砖墙组合成一个神龛,供奉的是端坐的“文曲星”文昌神的雕像。左边是白马和马童的雕塑。四壁刻画佛教故事,神仙栩栩如生,匠心独运。

“文昌神”是我国著名的道教神,又名“文昌葛军”、“梓潼帝君”。相传文昌人,姓张名崖子,住在蜀中七曲山,晋时被杀。后人建庙纪念他。唐宋时多次被封为“迎仙王”,元朝时仁宗被封为“帮助元朝开文昌的鲁皇帝”。相传玉帝命梓潼掌管文昌府,名震天下,故称“梓潼帝”。

上到三楼也是最高的楼层。它是一座全木结构的建筑,由32根柱子支撑,中间是一座“魁星”雕塑。神仙是最好的,主要文才起起落落,天下闻名。因此,它成了历代学者朝拜的圣地。

“魁星楼”里还高悬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天下闻名”。

文昌阁被方胜人尊为珍宝,不仅因为它为航行在东电的船只提供了航行便利,还因为它的顶部高度是当时中国文昌阁之最。

换个角度看方胜的“魁星楼”。

文昌阁周围的风景也不错。

略显冷清的三清殿

文昌阁下写生的孩子们

从文昌阁出来,穿过牌坊,沿着吴淼前街往北走。当你到达中山路的尽头时,你会看到方胜建筑“三宗保”的“剧院”。古代剧院的旧址最初位于吴淼钱洁的西侧,它的南面朝北。重建后的剧院在原址基础上向北移动了400米,位于中山路北侧、王嘉大院西侧。

“剧场”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咸丰年间重建。我们现在看到的剧院是按照剧院上世纪二五十年代的老照片设计建造的。

方胜的“戏楼”又称“九成楼”,地位和影响力均居方胜“三宝”之首,是历代著名的民俗文化娱乐场所。

剧院是大型建筑结构,屋顶很大。屋顶四角装饰有套兽、蹲兽、吊兽。主脊两端饰以一吻(据说是海中之鱼,可喷浪下雨,可作为屋顶装饰,以避火)。两边的屋檐上挂着两个铜钟,整个屋顶的正面只靠两根明晃晃的柱子支撑着。椽子大约有60米长。

20世纪60年代初,当地人拆除了这个古老的剧院,因为他们用木头建造了一个河闸。

2007年,古镇修复时,对古剧场进行了改建,并增加了更衣室、卫生间、东西走廊、看台等附属工程。

五店前街西侧的“张家大院”正在维修。继续往剧院的东边走,你就会到达“王嘉庭院”。

王家大院原名“唐诗祝”,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原来的房子被分成了四个小院子。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中,西南、东南两个院落以及正门、二门、三门全部被毁,现在西北、东北两个院落基本保存完好。

“王家大院”的门楼原来是朝西的。这座重建于2006年的门楼朝南,面对着吴淼的前街。

王家大院的门楼上镶嵌着精雕细琢的三方砖雕,分别表现出“北京白塔寺”、“上海”和“天津河”的特色。门楼后有一座砖雕,门楼正中刻有“荷香”二字,但简化字“盛”却成了古建筑重建中的典型败笔。

现存的王家大院西北院是一座传统的清代建筑。

现存的东北王家大院是一座欧式建筑。

北烧锅酒是方胜的名酒,有着200多年的悠久历史,采用纯粮酿造,采用传统的烹饪工艺。

方胜古镇酒文化博物馆位于剧院西侧。

走进博物馆之前,一幅对联已经让你沉醉朦胧。

大殿两侧壁画上的人物都是仙风道骨。

推开这扇斑驳的木门,进入展厅。

世代生活在仲婷河上的方胜人有句谚语:“岸上一碗大福泉,喝在心里暖暖的,甜甜的。”赞美北方烧锅酒。

传说中的“煮锅”技术

封存圣坛的醇酒。

北烧锅酒厂坐落在古镇永济路大门口的牌匾上。

从王家大院出来,沿中山路向东,就是1958为纪念中苏友谊而修建的中苏友谊文化宫,现在是博物馆所在地。

进门登记身份证信息即可免费参观。

这张历史沿革表讲述了方胜古镇的发展历程。

馆内一楼大厅布置了水乡古镇的大型沙盘,古老的商业文化,水乡古镇依水而居的建筑风格,水乡秀丽的外景,衬托出立体动感的“清明上河图”。

博物馆二楼通过“古镇一街”的形式,展示了古镇的店铺、繁华的城市景象和多元化的贸易文化,以及街镇的民风、民俗、民情。通过雕塑还原、场景再现、照片、实物、影像,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了方胜这座古镇昔日的繁华景象。

走出“中苏友好文化宫”,继续向东漫步,站在方胜的通济桥上,仿佛看到了古镇水乡的昔日芳华。

“方胜古镇”是北方罕见的水乡。虽然不像今天南方的很多水乡那么妖娆,但处处透露着尚未被过度开发的淳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