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在解决问题。
美国人对总统有特殊的情结。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历史上没有王权痕迹的国家。所以从第一代美国人到当代美国人,从来没有人喊过“国王万岁”。当然,今天的美国人永远不会高喊“总统万岁”。
几十年前,杜勒斯的孙子有一天小学放学回家,激动地问妈妈:“妈妈,你怎么不告诉我爷爷当过总统,历史课本上却写着呢。”母亲平静地说:“这真没什么好激动的。自从美国诞生以来,每四年选举一次总统不是很普遍吗?”这可能是典型的美国人对总统的看法。
美国人已经把这种共同的观点一代一代传下去了。在美国人眼里,总统只是美国地位最高的“打工仔”,他们是自己的老板。这大概就是美国社会的政治特征。
美国社会以信誉著称,但就是不信任总统。美国人公开宣称“总统不靠谱”,还有人专门写书解释“总统为什么不靠谱”。因为“任何人在巨大的诱惑面前都是靠不住的”,因为“绝对的权力绝对产生腐败”;所以他们对总统的权力施加各种限制;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美国国会整天吵吵闹闹,敲桌子打板凳,从来没有通过任何决议,哪怕是“反恐”提案。
美国人记得被称为“美国之父”的杰斐逊在200多年前说过的一句话:“如果让我来决定我们是应该有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应该有一份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我们可以看到,克林顿政府因为国会抓住了钱袋,不得不“关门整顿”。我们可以看到,里根的国防部起诉《华盛顿邮报》“泄露国家机密”,官司从州法院打到国家最高法院,结果却是国防部灰溜溜地输了;我们可以看到水门事件迫使尼克松辞职。我们可以看到,克林顿含泪跪倒在希拉里面前,请求原谅,能够登上美国报纸的头条,说明即使你是美国总统,也要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感到耻辱。
美国人一旦当上总统,自然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这些都是美国人送给美国总统的。美国人就是这么看的。因为如果他们不信任他,不选择他,他就得不到。所以,美国人对任何总统的态度都是一样的——准备收回信任。
关于制度和思想的问题。其实中国人并没有意识到权利必然带来的专制,只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美国不同。因为对权利的不信任,美国有制衡和监督的机制,而中国依靠的是权利人的思想觉悟,所以解放思想之类的口号总是比调整机制更迫切,从上到下,从政党到媒体喊得更大声。思想和机制哪个更重要?
关于党性问题。当党性与民意或宪法相悖时,过于坚持党性必然会失去选民的支持。所以在美国,过于坚持党性是愚蠢的政治策略,这是政客和下层民众的共识。然而,民主党的克林顿提交的法案仍将在民主党占多数席位的国会中失败。这就是美国,党,只代表一种思想,不代表一个组织,更不代表一种力量。在中国,党代表人民的利益,党会全面执行宪法的规定,所以不允许怀疑和否定。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前提,我没有得到更合理的解释。因为党员是人民选出来的,所以党代表人民?代表美国人民的国会议员每两年和每四年都会更换,更换的比例是硬性规定的。因为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民意会改变,代表民意的议员也会改变。因此,我们必须找到更合适的人选来更有效地代表民意,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包括总统在内的长达八年的任期也是权力制衡的必要措施。中国终于取得了一些进展。虽然总统、党委书记和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都在负责,但总有一个时间限制。总统也是最长的八年,但是这个总统不是我们人民选出来的。他为什么会成为总统?我们不知道他就任总统后承诺了什么政策和发展方向。我们不应该知道吗?
另外,关于法律上的无罪推定,关于堕胎是否可能,关于社会福利。我总觉得在美国,人们关心的是人,而不仅仅是政党和国家。
生活在现在的中国,可怕的不是中国的现状,而是在这种现状下,我们知道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人们可以完全是另外一种生活方式。
说实话,我们不能否认中国这些年的进步,我相信它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但在我的时代,我认为现在是走弯路。一党执政,党政不分,不允许不同声音,信仰不自由,言论不自由,教育制度不合理,弱势群体没有话语权,等等。腐败,我觉得只是问题的表现,不是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的政治体制必须进行大的改革,这必然会威胁到* * *的统治地位,更实际的是威胁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而这些人就是中国的统治阶级。所以,这个阻力太大了。
我从来不赞成暴力革命。所以,无论如何,我还是相信中国会一步步好起来的。也许这需要很长时间。希望法律不断完善,也希望知识分子和普通人能够行使自己的权利,就是说出真相,让这些真实的声音被越来越多的人听到。
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琳达的《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收录了作者90年代以来发表的13篇手稿。这些文章从独特的社会学视角,系统分析了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社会生活的一系列变化。这些文章指出中国的社会变革意义重大。最引人注目的是结构上剧烈的、持续的、深刻的变化。作者用“转型与断裂”的概念来展现当前的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表明90年代后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社会,有着自己的特点。从经济、历史和比较的角度来看,国家、民间统治精英和人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农民工流动、社会稳定和市场转型,都是当今中国迫切需要厘清的问题。
一,中国改革理论的回顾
作为一场伟大的历史变革,中国的改革开放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在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基本使命和地位是什么?人们对此有不同的理解。有人把改革理解为纯粹的经济变革,于是有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说法;这种理解方式无法解释政治权力介入经济活动的现象,从而导致改革的扭曲。因此,有人从“权威本位(转型)”的角度出发,认为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政治运行机制的转型,由此出现了“新权威主义”、“民主先行”等概念。但在缺乏社会自组织、自协调机制的情况下,这些着眼于政治体制转型的做法,必然使改革开放处于“乱一放,统则亡”的状态。所以,这些认识都没能抓住改革的深层内涵。
其实我们说传统时代是政治时代,是对以前社会典型特征的总结。政治取代了一切社会事务,或者说超越了一切社会事物。同样,我们说要建立的经济时代只是对新社会典型特征的概括。无论是政治时代还是经济时代,都只是社会的一个方面,或者说社会是这些因素驰骋的场域,一切都在社会的大舞台上相遇。正因为如此,近年来社会学在改革理论中异军突起,他们对改革问题的分析和体制改革的深度令人耳目一新。因为我们正在经历的不仅仅是政治时代向经济时代的转型,更是深刻的社会结构变革。这不仅包括政治时代的过去,还包括经济时代的到来,包括法律、文化、观念等其他方面的变化。这种改变是政治时代最好的“解药”。因为政治时代是政治时代因为政治是所有社会因素的主导因素,经济政治化、法律政治化、意识形态政治化,可以说所有社会因素都是“政治化”的。如果我们现在再来一次政治经济化、法律经济化、意识形态经济化,所有的社会因素都会经济化,这无疑会成为继政治时代之后的又一个悲剧。
第二,社会结构的变化
诚然,中国的改革绝不是某一方面的变革,而是全面的社会变革。社会是经济和政治赖以存在的基础。改革触及的不仅仅是经济或政治,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中国改革的深刻内涵在于,它不仅是一种制度变迁,更是一种社会结构变迁。社会结构是一个具有更深层次经济制度含义的概念,制度只是社会结构的某一层次。社会结构比制度有更丰富的内涵。
中国改革最实质性的意义在于它引发了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结构,按照社会学家的理解,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及其社会关系的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结构是一个万事万物的桶。社会结构的变化不能只归结于一个方面,它是综合的、全面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都是构成社会结构的因素。也可以说,社会结构是他们生存的基础。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就会有什么样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我们说传统时代是政治时代,是因为传统时代就是这样的社会结构,政治凌驾于社会之上,一切社会因素都受政治影响和决定。改变政治时代意味着打破导致它的社会结构。所以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本质是社会结构的变化。同样,是新的社会结构取代了旧的社会结构,而不是经济时代。因此,我们选择社会结构作为观察和分析的视角。
毫无疑问,经过近20年的改革,中国的社会结构确实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能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或大或小的变化。我们周围的世界如此陌生,身处其中的人很难理解。当你遇到新的东西,准备去思考的时候,它已经过去了,或者被新的东西取代了。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正在改革的人不禁思考。正如一位哲人所说,追踪波的源头有时比追上它更重要,因为如果我们不知道波的源头,就很难把握波本身以及它会去哪里。实际上,中国正在发生的是一场社会结构的变革,一个中国人几千年来从未见过的新的社会结构正在改革的阵痛中诞生。理性社会的建立来源于理性改革。只有抓住变化的本质,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