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北塔的历史渊源

我省唯一的古塔是“国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塔区,1997年6月5438+00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县级行政区,由此得名。

明朝隆庆四年(1570),五队、高岗峰筹建,明朝万历元年(1573)开工,万历十年(1582)由知府胡庚主持。塔高26米,七层八向,砖石结构。塔内空间宽敞,有一个可以爬到塔顶的砖砌螺旋楼梯。石头地基插入地下,底部可容纳100人。塔檐一至三层镶嵌细磨石,工艺精湛。塔顶由三个叠放的铁花瓶组成。在第二堵墙之间,一块用铁皮楔住的石碑上刻着工匠的名字。塔内空空如也,有一条砖砌的螺旋梯可以登顶。1944年,一个铁花瓶被日军空袭击倒,重达500公斤,塔的一角被花瓶损坏。地板的每个角落原本都装有青铜铃铛,风吹过时发出悦耳的声音。

塔建在天竺之地。然而,中国风格的塔式建筑并不局限于宗教意义,而是成为装饰国家和城市文化的象征。明朝万历年间,南靖礼部尚书邵阳人车大人所撰《北塔》中记载,修建北塔的原因是“宝卿府城东北二里,资江绍水两江交汇其间,地势低空。形上宜建塔镇,以培风水,撼人文。”北塔建成后,塔旁建有北塔寺和五年亭。相传明代镇江错僧钱邦茂曾在此歇息。因此,这里曾是明清时期佛教活动的场所。今天,它矗立在资江北岸,是宝卿古城的一大文化景观。

北塔位于紫韶与二水汇合处的下游,与东塔相对,与河对岸的上亭候、关圣殿等古建筑群相望,构成一幅美妙的画卷,素有“画中之天”之称。清代武德香亭外的亭子,与一朵云相连:云带铃穿树;月亮在江来上空移动,这如画的风景被生动地描绘出来。塔北浩瀚的碧水衬托出北塔的雄伟姿态,真是别有一番情趣。河水流千古,塔影千古。历经400多年的风雨,北塔依然雄伟。目前,邵阳市人民政府已规划以北塔为中心建设北塔公园。市委市政府在北塔公园周边划定了400多亩土地,划出30多亩土地用于保护北塔文物,并将北塔及其保护范围列为一级保护区。目前,北塔公园和北塔文物保护区的配套设施正在加紧建设。环境优雅的北塔保护区将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