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政策是什么时候实施的?
新华网
中南海承诺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贫困户生活补助、灾民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十一五”规划第二部分第六章
【基层调查】截至2005年2月底,全国已有1534个县(市、区)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776.5万农村居民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半月谈记者在重庆这个农村贫困人口众多的城市进行了最新调查。重庆先后在南岸区、江北区、九龙坡区等10个区县开展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工作。
最低的“生命线”保护农村贫困人口
■半月谈记者许
从几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到现在点对点的全方位铺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村贫困人口筑起了一条最低限度的“生命线”。“十一五”期间,随着各级财政投入的增加,农村低保标准将继续朝着“应保尽保”的目标努力。毫无疑问,这也是中央政府承诺向全体人民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的具体体现。
农村低保帮助了贫困人口,促进了社会和谐。
农村低保制度犹如“及时雨”,深受重庆农村贫困群众的欢迎,基层政府对这项工作热情很高。
南岸区是重庆市最早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工作的地区。2003年7月,南岸区在对农村地区进行彻底调查的基础上,在长胜桥、迎龙、杨光和峡口四个偏远的农业镇开展了试点项目。根据南岸区的低保政策,农村低保标准为800元,即每年收入低于800元的农村贫困人口均可享受低保,800元由财政资金补足。当年1.01.575户享受低保,低保支出33万元。
南岸区民政局副局长邓从国告诉记者,目前全区9个镇全部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低保标准从800元提高到65438+万元。2006年,南岸区计划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1.200元。
谈起农村低保的好处,家住南岸区王家屏的80岁老人杨秀芬笑了。杨秀芬的妻子已经去世多年。现在家里四口人,膝下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残疾,另外两个儿子,一个患支气管炎,一个患心脏病。全家靠责任田生活,年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按照低保政策,杨秀芬一家每年可以拿到近2000元的低保,生活问题基本解决。杨秀芬感激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这些穷人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
重庆市民政局最低生活保障处处长齐志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以来,重庆对农村五保户、特困户等贫困人口实行不定期、不定期的临时救助,存在保障水平低、操作不规范、工作随意性大等问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将使农村贫困人口的救助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截至2005年7月,重庆市已有10个区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享受低保的农村贫困人口为9682户17909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42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
管理制度体现民主,低保资金全部由财政承担。
农村低保实行民主动态管理。据齐志坚介绍,重庆实行农村低保制度的地区,以家庭为计算单位,实行“村民申请、村委会调查、民主评议、张榜公布、镇政府审核、区县民政局审批、年审半年发放”的民主动态管理模式,低保资金发放实行封闭管理。这种做法可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农村低保工作在民主监督下规范运行,透明度高,从根本上做到“应保尽保,不保尽保”。
保障资金全部由财政承担。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重庆市10区,摒弃了其他省市由村集体分担部分低保资金的做法,低保资金全部由财政承担,每年纳入财政预算。除江北区实施低保全部由区财政承担外,其他区的低保负担均由区、乡财政承担。实行农村低保财政负担的好处是:一是保障资金有稳定的来源;二是有利于增强乡镇一级政府的责任感,保证审计好。
重庆在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同时,还多渠道帮助低保对象脱贫。在已经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地区,几乎都制定了一套针对低保对象的扶持政策,如低保对象子女学费减免、低保对象就业优惠政策等。
需要突破三个瓶颈。
概念瓶颈。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保障的重点在城市,在农村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一些区县的干部认为,农村孤寡老人有“五保”制度,农民有自己的责任田,温饱有保障。农村不一定要实行低保。一些干部认为,农村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在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条件尚不具备。
政策瓶颈。重庆市民政局最低生活保障处处长齐志坚告诉记者,目前,国务院和民政部没有出台关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规范性文件,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这使得地方政府开展这项工作非常困难。试点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管理不到位、程序不严格等问题。农村低保不纳入区县政府和部门考核,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的区县积极性不高。
资金瓶颈。重庆地处西部,经济条件差,困难群体多。很多区县都在“吃”财政。目前,年人均收入低于668元的绝对贫困人口(不含五保户)有55万人。如果按照800元的低保标准计算,保障基金至少132元,每年保障基金至少7000万元。因此,农村低保制度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勉强建立,而对三峡库区和渝东南的贫困县来说,开展农村低保工作相当困难。
重庆社科院专家认为,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也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目前,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严格管理,完善监督,切实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延伸阅读:如何买保险,哪个好,教你如何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