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江(福建省第二大河流)详细数据

九龙江又名漳州江,是福建省仅次于闽江的第二大河流。它最初被命名为刘颖河。六朝以来,因“福建守备屯兵陇西,堵江为界,插柳为营”而得名。

九龙江与干流北溪及其支流西溪、南溪汇合,经漳州流向厦门港对岸的台湾省海峡。下游的漳州平原是福建省四大平原之一。上游水流湍急,下游河道宽阔稳定,可通航。九龙江干线全长258公里,流量446立方米每秒。

九龙江流域范围坐标为北纬116 47′~ 118 02′,北纬24 13′~ 25 51′,流域面积为147465438。流域人口占福建省总人口的17%,经济总量约占福建省的26.7%。

中文名:mbth,九龙江:Chiu-lung River,Chiu-lung chiang别名:漳州河位置:闽南源头:连城瞿溪乡黄生村干流:北溪支流:西溪、南溪干线总长:258km,流域面积:14741km2,流量:446m3/s,河长。出发前必读,景点动态,景点介绍,重点信息,门票预定,干支流水系,干流,支流,水文特征,径流,潮汐,泥沙,盐度,洪水,生态环境,水污染,水土流失,工程建设,水利水电,防洪堤,神话传说,干支流水系干流,北溪,起源于乌龟。北溪河干流长274公里,流域面积9640平方公里。北溪流域的地貌地质特征是:中上游(华安以上)岩石类型复杂,有砂岩、页岩、石灰岩、花岗岩、流纹岩等。河谷盆地和峡谷相间,如龙岩市区盆地、漳平市区盆地、华安县盆地、新桥镇盆地。华安至河口以花岗岩为主,已进入沌口以下下游河道,河谷逐渐变宽,河岸也逐渐降低,河道堆积逐渐加强。到了浦南(离出口约43公里),开始进入漳州平原,这是全省最大的平原,积累是绝对优势。到漳州盆地东南边缘的江东桥一带,河谷形状变窄,宽度不足200米。出峡谷后汇入西溪,流入厦门港。九龙江出口为河谷淹没型河口,江面宽阔。西溪郑源的支流是穿厂河,发源于龙岩市钟石镇南部的十方山。支流有花山河、黄溪河、永丰河、龙山河。花山河和串场河在京城附近的郑店交汇,称为西溪。西溪流经漳州平原,直至抚河与北溪汇合,然后向东流入大海。晋城至抚河长35公里;抚河到河口的距离为11 km。西溪河水系呈扇形,中上游占全流域面积的86.8%,下游仅占全流域面积的13.2%。郑店和西溪在谷形和河坡上有明显的差异。郑店以上,西溪所有支流均属山区河流,河谷狭窄,河流比降大,可达15‰以上;郑店以下是一条平原河,河谷很宽,坡度很小,只有3‰。郑店以上,西溪以淘为主,郑店以下,西溪以堆积为主。西溪全长172km,流域面积3940km2,约占北溪流域面积的40%。九龙江南溪注入九龙江入海口。南溪主航道长88公里,总流域面积660平方公里。郑源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平和县红坡石山沟,一个是平和县太极峰。其他支流,北溪,在与西溪汇合前,有小池溪、小溪、偃师、凤城、新桥、宁阳、新安溪、有影响、坑梓口、执信、池溪、西江、文水、仙溪、南方溪、平溪、竹溪、林墩溪、金龙、麻阳溪、仙都溪。九龙江径流水文特性九龙江背溪发源于龟山,西溪发源于博平岭。北溪河源区降水量2000mm以上,径流深1400mm以上。年平均径流等深线图分布特点是西部山区大于东部沿海平原,从1000 mm减小到600 mm,北溪年平均流量260m3/s(浦南站),径流模数30.6L/km2/s,径流深963mm,径流系数0.636,年径流量82.2亿立方米,为丰水河流。径流年内变化很大,CV值从0.35到0.4不等。最大年平均流量440m3/s (1975),最小年平均流量161m3/s (1963),相差2.75倍。实测最大洪峰流量9400 m3/s(1960年6月26日),最小流量21.1 m3/s(1963年5月27日)。九龙江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春季占30.1%,夏季占43.1%,秋季占17.8%,冬季占9.0%。最大洪水从5月到7月持续3个月,占48%。最大洪水月为6月,占21.7%。最小水月为1月,占2.6%,最大水月与最小水月之比为8∶35。西溪的情况和北溪差不多,但由于流域面积小,年均流量不如北溪。西溪(郑店段)年平均流量为117 m3/s,最大年平均流量与最小年平均流量之比为2.95倍。实测最大流量为6140 m3/s(65438+10 06 960),最小流量为2.78 m3/s(1963 05 25)。西溪流量季节变化与北溪相似,6-8月为洪水月,占全年的45.0%。汛期为4-9月,9月流量大于年平均流量;冬季最小隐月在65438+10月,其流量平均占全年的2.9%。西溪河流程短,全流域靠近海岸,受台风影响大,流量变化大。最大月平均流量和最大洪峰流量可能出现在春季或夏秋季。感潮九龙江下游属于感潮河段。上世纪50年代,河口潮间带,北流过龙海郭坑铁路桥,西流在漳州东新桥。自南水北调左干渠、南水北调右干渠和西溪船闸建成后,潮间带界线下移。马岐以下河段,潮位变化明显,低潮差2.5 ~ 3m,小潮差1 ~ 1.5m,平均潮差2m左右。石马月最大潮差一般为3.5 ~ 4.6米,年最大潮差超过4.1米。从外海传入九龙江河口的潮波,兼有前向波和驻波的性质,且以驻波为主。最大落潮流速出现在* *前3-4小时,最大落潮流速出现在* * *后0-2小时。潮汐是不规则的半日潮浅海潮汐。由于浅水效应,上游潮汐的历时差增大,潮差减小。如厦门验潮站的潮起潮落历时分别为6: 013和6: 26,而世茂的潮起潮落历时分别为4: 01和8: 041。九龙江口潮流为不规则半日潮浅海潮流,属于往复流。一般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河口断面流速大于河道断面流速,南岸大于北岸。九龙江年平均输沙量为24665438+万吨,5-7月输沙量占全年的58%,6-次年2月仅占4%。北溪(浦南站)多年平均含沙量0.21 kg/m3,年平均输沙率53.5 kg/sec,年输沙量1.69万吨,最大464万吨(1961年),最小61.6万吨(1年)。西溪(郑店站)多年平均含沙量0.22kg/m3,最大含沙量2.54kg/m3,年输沙量771万吨,最大1.83万吨(1.961年),最小21万吨(654.38),60年代以后如浦南站1952 ~ 1959平均含沙量为0.121 kg/m3,1962 ~ 1970平均含沙量为0.206。郑店站1952 ~ 1959平均含沙量为0.122 kg/m3,1962 ~ 1970平均含沙量为0.189 kg/m3,1971。由于含沙量增加,河流下游淤积相当严重。1935 ~ 1966期间,河道平均淤积高度2米左右,局部河段4 ~ 5米,导致坡度减小,水深变浅,水位升高,给防洪和航运带来不利因素。此外,西溪大桥闸的建成和北溪郭洲头导流闸的修建加速了河床淤积。盐度九龙江河口由于径流量小但潮差大,盐度较高。根据1981干湿季盐度在不同潮位和底层的分布,从湾内(西南)向湾外(东北)盐度逐渐升高。在低潮和中潮时,海门岛和虞姬岛之间的盐度梯度最大,表明这里的河水和海水混合强烈。河口区的水盐度分布除了有东西向的纵向梯度外,还有由南向北递增的横向梯度。海门岛附近盐度如下:枯水期,低潮表层为14‰,底层为20‰;* * *表层26‰,底层30‰。丰水期,低潮表层6‰,底层20‰;* * *表层24‰,底层30‰。洪水九龙江洪水主要由北溪和西溪洪峰汇合而成。西溪流域面积虽比北溪小,但由于两岸土地肥沃,人口耕地多,经济发达,灾情比北溪大。洪水可以淹没漳州、龙海、南京等大片耕地。北溪洪水对长泰和龙海县的内林、角美等地威胁很大。洪峰形成于闽西或闽西南山区,多发生在台风季节。九龙江下游洪水主要发生在西溪,其上游支流有官溪(花山河)、串场河、蓬江、永丰河等。河道短,坡度大,汇集快。这些洪水的支流在南靖县靖城镇附近汇集后,洪峰几乎同时到达郑店,4小时后可蔓延至漳州市区中山桥。洪水峰形高而尖,突发性强,涨跌快,持续时间短,其中单峰洪水占80%,持续时间3 ~ 5天;双峰洪水占20%,历时5 ~ 9天。暴雨中心常出现在南靖县船厂溪中部。郑店水文站最大洪峰由川长溪和花山河洪水叠加决定,其多年平均五日洪量可达3.5亿立方米左右。北溪洪水系由锋面暴雨引起,洪峰多为双峰。民国二十七年(1938),为防止日军从厦门港入侵漳州、石马,在九龙江下游河口设置了四道封锁线,破坏和改变了原有的水流运动规律,加上多年来水土流失等原因,河床淤积严重,洪水位逐年上升。比如上世纪30年代初,漳州和石马之间,枯水期航运水深可达2米,年通航吃水1.8米,载重50吨。目前,1000多平方米的沙洲已漂至镇头宫封锁线上游50米处,漳州至龙海已不通航。有记载以来,宋代嘉定九年(1216)、明代成化十年(1474)、明代隆庆四年(1570)、清代康熙七年(1668)、清代乾隆五十九年(1794)。1960,1961,1963,1976,1981,1984,1985和65438。宋先平二年(999)至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的910年间,共发生大洪水44次,其中1668、1794、1904、1908。九龙江北溪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洪水发生在民国31年(1.942),洪峰流量1.3000立方米/秒。建国后,九龙江西溪已有8次洪水超过3000 m3/s,最大洪水发生在1960,洪峰流量6140 m3/s;北溪最大洪水发生在1964,洪峰流量9400立方米每秒。生态环境水质污染北溪龙门段主要受龙岩造纸厂污染。污水量虽小,但由于水量小(平均流量3.11 m3/s),CODMn超标0.1倍,挥发酚超标0.2倍,属于ⅳ类水质。龙岩段受市区部分污水污染,BOD5超标0.4倍,属于ⅳ类水质。但龙岩出口葛口桥被龙岩地区造纸厂污染,水质持续恶化。主要污染物为BOD5、CODMn、挥发酚等。,属ⅴ类水质。麦园、白沙断面水质良好,属于ⅱ类水质。漳平段虽受造纸等行业污染,但河段水质较大(约为龙门段的22倍),故水质仍可属于ⅲ类。酸枣、浦南断面轻度污染,属于ⅲ类水质。九龙江西溪平河、龙山、串场、郑店、漳州(上段)水质良好,属ⅱ、ⅲ类水质;由于漳州糖厂废水污染,漳州(下段)水质急剧恶化,主要污染物为挥发酚、CODMn、BOD5等。,属于ⅴ类水质。在西溪大桥水闸下游几千米的断面上,挥发酚还是比较大的,属于ⅳ类水质。干流石码断面轻度污染,属于ⅲ类水质。污染的首要原因是畜禽养殖污染严重。流域生猪养殖基数大。2009年,流域生猪存栏总量超过290万头,大部分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畜禽养殖污水超标甚至直排。二是水电站建设密度过高。在龙岩和漳州,有1000多个大大小小的水电站。流域内主、支流的梯级化和过度开发导致湖库现象严重,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产生严重影响,湖库水源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三是工业结构性污染问题严重。造纸、食品加工、化工、制药、采矿、金属加工等主要污染行业产值占全流域总产值的44%,但COD和氨氮排放量占全流域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90%以上。四是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数量和规模不能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水土流失,局部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由于部分丘陵低山地区过度开发果茶园,采矿,滥采河沙,大面积种植巨桉林,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工程建设水利水电九龙江流域水资源理论储量165438+万千瓦,潜在水资源约44.2万千瓦。90年代,总装机容量已达到65438+20万千瓦。因为北溪河的水力资源比西溪河丰富,所以开发重点在北溪河。华安水电站建成后已并入闽西南电网。万安溪有4级电站,上游龙头水库万安电站4.5万千瓦,上游龙头大板水库坝后3000千瓦。有华安西浦溪新圩水电站、仙都溪后坂阁水电站等。西溪已建成船厂二级水电站,南一水库修复后可并网发电,装机容量2万千瓦,可增加下游南二、南三、南四水电站发电量。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九龙江成立以来,九龙江流域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总蓄水量为265,438+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为65,438+0,654,38+0.8万公顷,灌溉农田面积为85,400公顷(65,438+0.28万亩),约占总耕地面积的53%。九龙江中下游已建堤防约1.90公里,其中西溪79公里,可保护耕地约1.27万公顷,人口40多万。此外,还建设了天保等电力排灌站,总装机容量1.2万千瓦,受益面积0.47万公顷。1980年,北溪引水工程竣工,基本解决了厦门长期存在的缺水问题。防洪堤1959年6月,福建省水利电力厅拟定了《九龙江流域规划报告(草案)》。10年6月,福建省水利电力厅勘测设计院编制了漳州九龙江防洪堤工程初步设计,经福建省水利电力厅批准,于当年6月10开工。设计防洪标准为:正常运行:20年一遇,西溪(郑店站,下同)洪水位4200 m3/s,北溪(浦南站,下同)洪水位6260 m3/s,比洪峰低0.8 ~ 1.0m;超常规运行:西溪5690 m3/s,北溪7430 m3/s,保证50年一遇,洪水位低于1.0 m洪峰。1961年65438+2月完成。1962省水利电力厅根据1959 ~ 1962连续三年的洪水情况,重新编制了《九龙江流域规划报告(修订稿)》,报送水利电力部审查。同时确定了“以泄为主,蓄为辅,泄蓄并举”的防洪方针,以建设下游防洪堤和修建南一水库在船厂溪拦洪发电的控制方案。漳州九龙江下游防洪堤建成后,西溪河左岸土堤在1964 ~ 1965加高加厚,石堤外侧覆盖混凝土。1973至1974,西溪左岸,北溪保护漳州城堤段扩建改造,增设石质堤作为防浪墙。1981“9·22”洪水后,部分堤防增设压载平台。并对渗漏严重的堤段增建减压井。1985漳州市2.1km石堤采用高压定向喷射混凝土,修建地下防渗墙,深度16m。至1990,九龙江下游共有堤防24处,堤防长度108.31 km(其中:土堤106.14 km,石堤2.17 km)。主要建筑物有:水闸34座77孔,水闸14座18孔,涵洞14座17孔,减压井84座,丁坝54座。九龙江大堤经过几年的运行,由于河道淤积严重,河床抬高,防洪能力逐年下降。据实测计算,保护漳州市西溪左岸的龙海县康山、石堤、周霞、步文堤等河段只能防御5100立方米/秒的流量(郑店站),相当于18年一遇洪水,其余河段只能防御11年一遇洪水。北溪乌普、内林克防(浦南站)流量8900立方米每秒,相当于50年一遇。九龙江北溪下游洪灾区主要位于长泰县金龙溪两岸、漳州市内林、龙海县角尾。洪水面积11,000亩,1,960年一遇,已建成防洪堤63公里。其中,内林的堤防标准较高,堤顶高程可防50年一遇洪水;角尾江东大桥以下,堤顶高程基本可以防御6月9日洪水1960。问题是危房多,隐患多,需要装修加厚。龙津溪下游堤防、长泰城关坝段、左岸溪坝段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泄洪能力2320立方米每秒;官坂大堤薛梅大堤、河亭大堤达到10年一遇洪水,泄洪能力为1.770立方米每秒。据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北溪边住着一对夫妇。他们有一个儿子叫耿谷。鼓厚眼大,腰圆臂宽。他各种农活都干得很好,有一种沉默寡言、老实倔强的气质。他有一个叫石笋的妻子。据说石笋是鼓楼后的红竹林下新出土的石笋。耿谷和石笋成了亲戚,在结婚第二年的春天生了一男一女,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然而,那年盛夏,连续79天没有下雨。村民们跪在太阳下祈求下雨,但是一天一天过去了,一切还是老样子。后来有一天中午,终于有了下雨的迹象。然而,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黑色和白色的九条龙给村民带来了下雨的迹象。随着九色龙向南飞去,乌云消失了,空中飘来一条黄丝。黄灵在一本直书中写道:“每天护送一对儿女到九龙湖,供九龙使用,否则永不下雨。”为了拯救活着的人,村民们不得不忍痛抛弃自己的孩子,每个村子每天轮流派一对男孩和女孩去九龙湖祭拜九龙。但是十天过去了,仍然没有下雨的迹象。更鼓欲除九龙。虽然石笋感到痛苦,但考虑到村民受害,她还是同意丈夫为民屠龙。石笋从梳妆盒里拿出一个金钗,从红色的康乃馨上剪下一个烧成灰,然后把两个东西给了耿鼓,教他如何使用。第二天,耿鼓拿着箩筐惹了一对少男少女。在村民的陪同下,他告别了母亲和妻子,去了九龙潭。第三夜,随着水池冲出几十尺高的水柱,九条龙腾空而起,冲向箩筐。更鼓见机行事地从怀中掏出康乃馨灰——把它撒向九龙,返身惹得箩筐又跑了回来。瞬间,九龙八龙被香石竹灰弄瞎,杀在闽南山上。青龙躲闪的很快,幸好没被灰伤到。它会烧成黑色的巨石,但还是被石笋杀死了。相传九色龙化作一条大河,名曰“九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