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材料发展史

1614年,苏格兰人约翰·耐普尔(1550-1617)发表了一篇论文,文中提到他发明了一种计算四则运算和平方根运算的巧妙装置。

1623年,威廉·席卡德(1592-1635)做了一个可以加减六位数以内数字的‘计算钟’,可以通过响铃输出答案。转动齿轮进行操作。

1625年,威廉·奥特雷德(1575-1660)发明了计算尺。

从1642到1643,Blaise Pascalene发明了齿轮操作加法器,这是第一个机械加法器。

1666年,英国的塞缪尔·莫兰发明了一种可以计算加数和减法的机械计数机器。

1673年,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制作了一个带有阶梯形圆柱轮的计数器,称为“阶梯计算器”。这个计算器可以把重复的数相乘,并自动加到加法器上。

1694年,德国数学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对帕斯卡的帕斯卡进行了改进,制成了一台可以计算乘数的机器。它仍然由齿轮和刻度盘操作。

1773年,菲利普-马特乌斯制造并销售了少量精确到12位数的计算机。

1775年,斯坦霍普第三伯爵发明了类似莱布尼茨的乘法计算器。

在1786年,J.H.Mueller设计了一种差动延伸,但不幸的是没有资金来制造它。

1801年,约瑟夫-玛丽·雅卡尔的织布机使用打孔卡来控制编织图案。

查尔斯·巴贝奇的扩展。

1847年,计算机先驱、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s)开始设计机械差动延伸。整体设计耗时两年,这台机器能以31位精度完成运算,并将结果打印在纸上,所以一般认为它是世界上第一台机械计算机。然而,由于设计的复杂性和频繁的变化,查尔斯·巴贝奇直到去世也没有将他的设计变成现实。直到2008年3月,人们才造出了查尔斯·巴贝奇的差速机。这台机器有8000个零件,重5吨。目前放在美国加州硅谷的计算机历史博物馆供人参观。

1854年,乔治·布尔发表了《思想规律的考察》,讲的是符号和逻辑推理,后来成为计算机设计的基本概念。

1882年,威廉·S·巴罗斯辞去了银行职员的工作,专心致力于发明加法器。

1889年,赫尔曼·何乐礼的电动制表机在竞赛中表现出色,并被用于1890年的人口调查中。赫尔曼·何乐礼采用了提花织机的概念来计算。他用一张卡存储数据,然后将其注入机器,以汇编结果。这种机器使人口调查的结果在短短六周内就能得到,而这需要十年的时间。

1893,发明了第一台四功能计算器。

1895,古列尔莫·马可尼传送了一个广播信号。

1896年,霍尔瑞斯创建了制表机公司。

1901年,打孔键出现,此后半个世纪变化不大。

1904年,约翰·A·弗莱明获得真空二极管专利,奠定了无线电通信的基础。

1906年,李德福尔德特在费尔明增加了一个带有第三个阀门的二极管,创造了一个三电极真空管。

1907年,录制的音乐组成了纽约第一个官方电台。

1908年,英国科学家坎贝尔·斯文顿描述了电子扫描方法,并预言用阴极射线管制造电视机。

1911年,霍尔瑞斯的手表机器公司与另外两家公司合并,成立了电脑制表录音公司(C-T-R),这是一家制表和录音公司。但在1924年更名为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Kamerlingh Onnes在莱顿大学发现了超导。

1931年,范尼弗·布什发明了一种可以求解差分程序的计数机器。这台机器可以解决一些让数学家和科学家头疼的复杂差分程序。

1935年,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推出了“IBM 601”,这是一种带算术部件的穿孔卡片机,能在1秒内计算出乘数。它在科学计算和商业计算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总共制造了1500个单位。

1937年,艾伦·图灵提出了“通用机器”的概念,可以执行任何算法,形成了“可计算性”的基本概念。图灵的概念优于其他同类型的发明,因为他使用了符号处理的概念。

10月,约翰·文森特·阿坦索夫和约翰·伯里制造了一个16位加法器。这是第一台用真空管计算的机器。

1939年,Zuse和Schreyer创造了“V2”[后来称之为Z2],它沿用了Z1的机械存储,并使用继电器逻辑增加了一个新的算术组件。但当祖泽完成草案后,这个计划中断了一年。

1939-40年,Schreyer用真空管完成了10位加法器,用氖灯完成了存储器。

1940年6月,贝尔实验室、塞缪尔·威廉姆斯和斯蒂比茨完成了一台可以计算复数的机器。它被称为“复数计算器”,后来改名为I (Model I Relay Calculator)。它使用电话开关作为逻辑元件:145断路器和10条形开关。数字用“加3BCD”表示。同年9月,电传打字机被安装在一个数学会议上,并由新罕布什尔州连接到纽约。

1940,Zuse终于完成了Z2,比V2好用,但是不太靠谱。

1941年夏天,阿塔纳索夫和贝里完成了一个专门为解线性方程组而设计的计算器,后来被称为“ABC(阿塔纳索夫-贝里计算机)”。它有60Hz的50位存储器,以电容器的形式安装在两个旋转的鼓上。时钟

1941年2月,Zuse完成了“V3”(后称为Z3),这是第一台可以编程运行的计算机。它也使用浮点运算,7位指数,14位尾数和一个符号。存储器可以存储64个字,所以需要1400个断路器。它有1200以上的运算和控制元件,编程、输入和输出与Z1相同。1943年6月,霍华德·h·艾肯(Howard H. Aiken)完成了“ASCC Mark I”(自动顺序控制计算器Mark I),也被称为“哈沃德Mark I”。这台机器长51英尺,重5吨。它由75万个零件组成。它有72个累加器,每个累加器都有自己的算术单元和一个23位寄存器。

1943 65438+2月,Tommy Flowers和他的团队完成了第一个“巨像”,它有2400个真空管作为逻辑元件,还有5个纸带阅读器。

(阅读器),每个每秒可以工作5000个字符。

1943,由John Brainered领导,

ENIAC开始研究。约翰·莫奇里和j·普雷斯珀·埃克特负责这项计划的实施。

1946年,(ENIAC)在美国建成。

1947年,美国计算机协会(ACM)成立。

1947年,英国完成了第一个存储真空管O 1948贝尔电话公司开发了半导体。

1949年,“延迟存储电子自动计算器”(EDSAC)在英国建成。

1950“自动化”一词最早用于汽车行业。

1951年,磁芯由麻省理工学院制造。

1952,第一个“存储程序计算器”诞生了。

1952年,第一个大型计算机系统IBM701宣布建造完成。

1952年,第一个符号语言翻译器发明成功。

1954年,贝尔电话公司研制成功第一台半导体计算机。

1954年,第一台通用数据处理器IBM650诞生。

1955年,第一台带磁芯的大型计算机IBM705建成。

1956年,IBM推出了科学704计算机。

1957年,编程语言FORTRAN问世。

1959年,第一台小型科学计算器IBM620研制成功。

1960年,数据处理系统IBM1401研制成功。

1961年,编程语言COBOL问世。

1961年,第一台子系统计算机由麻省理工学院设计。

1963年,BASIC语言问世。

1964,第三代计算机IBM360系列制成。

1965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推出第一台小型机PDP-8。

从65438年到0969年,IBM成功开发了90列卡片机和system-3计算机系统。

1970,IBM系统1370计算机系列制成。

1971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设计完成了髂骨IV型超级计算机。

1971年,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由Intel公司研制成功。

从65438年到0972年,微处理器基板开始大量生产和销售。

1973年,IBM研制成功第一张软盘。

1975年,雅达利——8800微机问世。

1977年,科莫多尔公司宣布全组合微型计算机PET-2001研制成功。

1977年,TRS——80微型计算机诞生了。

1977,Apple-II微型计算机诞生了。

从65438年到0978年,开始应用VLSI。

1978年,磁泡存储器第二次用于商用计算机。

1979,夏普宣布做出了第一台便携式微型计算机。

从65438年到0982年,微型计算机开始普及,大量进入学校和家庭。

从65438年到0984年,日本计算机行业开始研发“第五代计算机”——具有人工智能的计算机。1984: DNS(域名服务器)域名服务器公布,互联网上运行的主机超过1000台。

1984:惠普发布了一款优秀的激光打印机,惠普也保持了喷墨打印机的领先技术。

1984 65438+10月:苹果发布Macintosh。基于摩托罗拉68000微处理器。16M可以寻址。

1984年8月:由MS-DOS 3.0、PC-DOS 3.0和IBM AT发布,采用ISA标准,支持大硬盘和1.2M高密度软驱。

1984年9月:苹果发布了一款512Kb内存的Macintosh,其他方面没有任何改进。

1984年底:康柏开始开发IDE接口,可以以更快的速度传输数据,被很多同行采用。后来,EIDE进一步推出,它可以支持高达528MB的驱动器。数据传输也更快。

1985:飞利浦和索尼联合推出光驱。

1985: EGA标准出台。

1985年3月:MS-DOS 3.1,PC-DOS 3.1。这是第一个提供部分网络功能支持的DOS版本。

1985 10 10月17: 80386 DX推出。时钟频率达到33MHz,可以寻址1GB内存。指令比286多。每秒600万条指令,集成了27.5万个晶体管。

1985 165438+10月:微软Windows发布。但在其3.0版本中并未得到广泛应用。需要DOS的支持,类似苹果的操作界面,以至于被苹果起诉。直到8月1997才终止诉讼。

1985 65438+二月:MS-DOS 3.2,PC-DOS 3.2。这是第一个支持3.5英寸磁盘的系统。但只支持720KB。只有3.3版可以支持1.44兆。

1986 65438+10月:苹果发布高性能Macintosh。有4兆内存和SCSI适配器。

1986年9月:Amstrad宣布发布一款廉价且功能强大的电脑Amstrad PC 1512。配备CGA图形适配器、512KB内存、8086处理器和20毫米硬盘。采用鼠标和图形用户界面,设计面向家庭。

1987:连接机超级计算机发布。使用并行处理,每秒2亿次运算。

1987:微软Windows 2.0发布,比第一版更成功,但提升不大。。

1987:英国数学家迈克尔·巴恩斯利发现了图形压缩的方法。

1987:麦金塔II发布,基于摩托罗拉68020处理器。时钟16MHz,每秒260万条指令。有一个SCSI适配器和一个彩色适配器。

1987年4月2日:IBM推出PS/2系统。最初基于8086处理器和旧的XT总线。后来过渡到80386,开始使用3.5寸1.44MB软驱。引入了微通道技术,这一系列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出货量达到200万台。

1987: IBM发布VGA技术。

1987: IBM发布了自己的微处理器8514/A。

1987年4月:MS-DOS 3.3,PC-DOS 3.3。随IBM PS/2发布,支持1.44MB驱动器和硬盘分区。硬盘可以分为多个逻辑驱动器。

4月1987:微软和IBM发布S/2Warp操作系统。但是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功。

8月1987:临时声卡发布。一家加拿大公司的产品。

1987 10月:康柏DOS (CPQ-DOS) v3.31发布。支持的硬盘分区大于32Mb。

1988:光计算机投入开发。用光子代替电子可以提高计算机的处理速度。

1988:XMS标准的建立。

1988:EISA标准建立。

6月6日1988: 80386 SX发布,满足低价电脑需求。

1988的7月到8月:PC-DOS 4.0和MS-DOS 4.0。支持内存。但是由于bug,陆续推出了4.01a。

1988年9月:IBM PS/20 286发布,基于80286处理器,不使用其微通道总线。但是其他机器继续使用这个总线。

1988 10月:麦金塔Iix发布。基于摩托罗拉68030处理器。仍然采用16 MHz的主频,每秒390万条指令,支持128M RAM。

1988 165438+10月:MS-DOS 4.01,PC-DOS 4.01发布。

1989:蒂姆·伯纳斯·李创立了万维网的雏形。他在欧洲物理粒子研究所工作。通过超文本链接,新手也可以很容易地浏览互联网。这极大地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

1989:飞利浦和索尼发布CD-I标准。

1989 65438+10月:麦金塔SE/30发布。基于新的68030处理器。

1989年3月:E-IDE标准建立,可支持528MB以上硬盘容量。传输速度可达33.3 MB/s,并被许多光盘所采用。

1989 4月10: 80486 DX发布,集成1.2万个晶体管。其后续型号的时钟频率达到100MHz。

1989 165438+10月:声霸卡发布。

1990:SVGA标准的建立。

1990年3月:Macintosh Iifx发布,基于68030CPU,主频40MHz,使用更快的SCSI接口。

1990年5月22日:微软发布Windows 3.0。兼容MS-DOS模式。

1990 10月:Macintosh Classic发布,显示卡支持256色。

1990 165438+10月:第一代MPC(多媒体个人计算机标准)发布。处理器至少80286/12MHz,后来增加到80386SX/16 MHz,光驱传输速率至少150 KB/秒。

1991:发布ISA标准。

1991五月:声霸Pro发布。

19965438+6月0日:MS-DOS 5.0,PC-DOS 5.0。为了推动OS/2的发展,比尔·盖茨说:DOS5.0是一个DOS终结者,以后不会在上面花什么精力。此版本已超过640KB的基本内存限制。这个版本也标志着微软和IBM在DOS上合作的结束。

1992:由Windows NT发布,可寻址2G RAM。

4月1992: Windows 3.1发布。

6月1992:声霸16 ASP发布。

1993:互联网开始商业运行。

1993:经典游戏《毁灭战士》发布。

1993: Novell收购了Digital Research,DR-DOS成为Novell DOS。

1993年3月22日22:奔腾发布。集成了300多万个晶体管。初始工作频率为60-66MHz。每秒执行1亿条指令。

1993年5月:MPC标准2发布。光盘的传输速率要求300 kb/秒。在320 * 240的窗口中每秒播放15张图像。

1993 65438+2月:MS-DOS6.0发布,包括一个硬盘压缩器DoubleSpace,但是有个小公司声称微软剽窃了它的一些技术。所以在后来的DOS6.2中,微软将其改名为DriveSpace。后来WIN95中的DOS变成了WIN95OSR2中的DOS7.0和DOS7.10。

1994 3月7日:英特尔发布90-100 MHz奔腾处理器。

1994年9月:PC-DOS 6.3发布。

1994 10 10月10:英特尔发布75 MHz奔腾处理器。

1994:毁灭战士II获释。为PC游戏开拓广阔的市场。

1994:网景1.0浏览器发布。

1994:征服(命令和征服)释放。

1995年3月27日:英特尔发布了120 Mhz的奔腾处理器。

6月1995 1:英特尔发布133 Mhz奔腾处理器。

1995年8月23日:Windows '95发布。与之前的版本非常不同。完全脱离了MS-DOS,但是照顾到用户习惯还是保留了DOS的形式。纯32位多任务操作系统。这个版本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995 165438+10月1:奔腾Pro发布。主频可达200 MHz,每秒完成4.4亿条指令,集成550万个晶体管。

1995 65438+2月:网景发布了它的。javascript。

1996:地震,文明2,指挥与控制。《征服-红色警戒》等一系列著名游戏发布。

1996 65438+10月:网景领航员2.0发布,第一款支持javascript的浏览器。

1996 65438+10月4日:英特尔发布150-166MHz的奔腾处理器,集成了330万个晶体管。

1996: Windows '95 OSR2发布,修复了一些bug,扩展了一些功能。

1997:GR与盗车、雷神之锤2、银翼杀手等知名游戏发布,3D图形加速卡开始流行。

1997 65438+10月8日:英特尔发布奔腾MMX。游戏和多媒体功能得到了增强。

4月1997: IBM的深蓝计算机击败了人类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

1997年5月7日:英特尔发布奔腾II,增加了更多指令和更多缓存。

1997年6月2日:英特尔发布233 MHz奔腾MMX。

1997 16:苹果遭遇严重的财务危机,微软伸出援手,注资1.5亿美元。条件是苹果撤回投诉:微软模仿其窗口界面的投诉,并指出苹果也模仿施乐的设计。

1998年2月:英特尔发布333 MHz奔腾II处理器。采用0.25微米技术,提高速度,降低发热量。

1998年6月25日:微软发布Windows '98,有人试图肢解微软。微软反驳说这会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

1999 65438+10月25日:Linux内核2.2.0发布。人们对它寄予厚望。

1999年2月22日:AMD发布K6-III 400MHz。有测试称其性能超过英特尔P-III。集成2300万晶体管和插座7结构。

1999年2月26日,英特尔推出奔腾III处理器。奔腾III采用了与奔腾II相同的Slot1架构,并增加了包含70条全新指令的SSE指令集,以增强3D和多媒体的处理能力。起初时钟频率在450MHz以上,总线速度在100MHz以上,采用0.25μm工艺制造,集成了512KB以上的二级缓存。

1999年4月26日,台湾省学生陈盈豪编写的CIH病毒在全球爆发,近100万台电脑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美元。

1999 5月10日,id Soft发布了雷神之锤ⅲ的首个测试版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雷神之锤ⅲ逐渐确立了FPS游戏的竞技标准,成为电脑硬件性能的测试标准之一。

1999年6月23日,AMD推出了一款名为Athlon的处理器,采用全新架构,CPU主频首次超越英特尔。从此,一场精彩激烈的处理器频率和速度大战开始了。

1999 9月1日,Nvidia推出了GeForce256显示芯片,并提出了全新的GPU概念。

10月25日,1999,10,代号为Coppermine的奔腾ⅲⅲ处理器发布。采用0.18μm工艺,集成256KB全速L2Cache和2800万个晶体管。

2000年6月65438+10月1,全世界都在等,呵呵,千年虫没有爆发。2月17日,微软正式发布Windows2000。

2000年3月16日,AMD正式推出主频为1GHz的“Athlon”处理器,由此拉开了GHz处理器大战。

2000年3月8日,英特尔推出了自己的1 GHz奔腾3处理器。同一天,资产高达50亿美元的铱星公司宣布破产,彻底终止铱星电话服务。五角大楼最终获得了铱的使用权,但用途仍不得而知。

2000年4月27日,AMD发布了“Duron”处理器,开始在低端市场向Intel发起进攻。

2000年5月14日,一种名为“我爱你”的病毒在全球爆发。仅三天时间就感染了全球近4500万台电脑,经济损失高达26亿美元。

2000年9月14日,微软正式推出面向家庭用户的windows千年版windows Me,这也是微软最后一款基于9X内核的操作系统。

2000年6月165438+10月12日,微软宣布推出一款轻薄型个人电脑Tablet PC。

2000年10月20日,165438+英特尔正式推出奔腾4处理器。处理器采用全新的Netburst架构,总线频率达到400MHz,增加了144条新指令,提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和3D图形的处理能力。

2000年6月5438+2月65438+2月4日,3dfx宣布将其所有资产出售给竞争对手英伟达,从而结束了其传奇历史。

2001 2月1日,世嘉宣布退出游戏硬件市场。

2001年3月26日,苹果发布了Mac OS X操作系统,这是苹果操作系统自1984诞生以来的首次重大改版。

2001 19年6月,英特尔推出了采用“Tualatin”内核的P3和赛扬处理器,这是英特尔首次采用0.13微米技术。

2001 10 10月8日,AMD宣布推出Athlon XP系列处理器,新处理器采用了全新的核心,professional 3D Now!指令集和OPGA (organic pin array)封装,并采用“相对性能标签”(PR标称值)的命名规范。同时,处理器出色的性价比让英特尔的压力倍增。

2001 10 10月25日,微软推出Windows XP操作系统,比尔·盖茨宣布:“DOS时代结束了。”Windows XP的发布也推动了处于低潮的全球PC硬件市场。

2002年2月5日,Nvidia发布了GeForce 4系列图形处理芯片,分为Ti和Mx两个系列,其中GeForce4 Ti 4200和GeForce 4 MX 440成为市场上生命力极强的机型。

2002年5月13日,久违的老牌显示芯片厂商Matrox正式发布了Parhelia-512(中文名:魔天)显示芯片,这也是全球首款512bit GPU。

2002年7月17日,ATI发布了镭龙9700显卡,采用了显示核心代码R300,毫无争议地将Nvidia第一次从3D性能的宝座上赶了下来。

2002年6月165438+10月18日,Nvidia发布了代号为NV30的GeForce FX显卡,并在该产品上首次使用了0.13微米制造工艺。由于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这款显卡也被称为划时代的产品。

2003年6月7日,65438,英特尔发布了新的移动处理规范“迅驰”。

2003年2月10日,AMD发布了巴顿的Athlon XP处理器。虽然推出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得到媒体的认可,但巴顿凭借着极高的性价比和出色的超频能力,最终创造了一个所有DIYer都会无限怀念的巴顿时代。

2003年2月12日,FutureMark正式发布3Dmark 03,却引发了测试软件的信任危机。

2004年,英特尔转向PCI-Express。

2005年,英特尔开始推广双核CPU。

2006年,英特尔开始推广四核CPU。

2007年,英特尔IDF大会推出了震惊世界2万亿次的80核CPU。

5438年6月+2007年10月,微软发布了Windows Vista(Windows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