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俄日“北方四岛”争端的历史渊源
所谓北方四岛,主要是指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和日本北海道之间的四个岛屿,即后国、择捉、齿舞、色丹。
1945苏联在二战结束前发动了八月风暴军事行动,占领了南千岛群岛。北方四岛(“南千岛群岛”)
1945雅尔塔会议期间,美英承诺苏联可以在战后获得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的完全主权,并签署了《雅尔塔协定》。日本投降后,苏联根据雅尔塔协定宣布主权。1951年签订的《旧金山和约》第二章“领土”中,约定日本放弃对1905年《朴茨茅斯和约》后取得的千岛群岛和库页岛的一切权利和主张。条款中对千岛群岛的范围没有约定,但在签订合同时,日本国会通过的放弃范围包括国后岛和要被夺取的岛屿。但是,苏联当时并没有签署这个和平条约。
直到1956,苏联和日本签署了《苏日联合宣言》,但由于当时两国无法就南千岛群岛的主权问题达成共识,日本国会也在1956年2月取消了放弃国后岛、选择择捉岛的决议,并没有放弃南千岛群岛的主权。虽然苏联最初同意归还齿舞群岛和色丹岛,但在国后岛部分和夺岛后的岛屿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因此,最终签订合同时,并未就领土争端达成一致,宣言中也没有相关内容。此后,2004年,俄罗斯决定归还较小的齿舞和色丹岛(占争议面积的6%),但遭到日本拒绝。
2012年3月,新当选的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再次表示俄罗斯愿意归还北方四岛中的色丹岛和色丹岛。3月8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就此表示:“这不是归还四岛一半的问题。这两个岛的面积只占北方四岛总面积的7%,剩下的93%不归还就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