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的历史传说
这一天,他把侯丰、齐波、李牧等老臣召集在一起,说:“我们都埋在土里了,体力和精力都耗尽了。我们得选择一个替代者!”大臣们也有这种想法。
齐波说:“你身边有二十五个儿子。选个好的就行了。”
李牧也说:“你整天为大家操劳,成绩如山高,恩情似海深。选择一个孩子来继承王位是合理的。随便选一个。”
黄帝说:“老子有成就,不等于儿子有成就。为了维护本世纪的成就,我们必须把世界交给有技能的人。要找到有真才实学的人,还得考选。”
黄帝下令公布名单,天下有才之人皆可考。考一分钱,武德三科。文章的要求是:时间有限,能写几百篇;武的要求是:能持一千弓一万弩,百步之外射断高悬的丝线;最后,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测试他们的美德。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能继承王位。考试日期一到,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黄帝、侯丰和齐波亲自监督了测试。武林上,英雄云集,奇才辈出。有的是刀、枪、剑、戟、弓、弩、梭、苍绿,样样精通;有的是口才,答如流。可惜识字的只能识字,武的只能武。为了不埋没人才,黄帝把他们一个个详细记录下来,准备按能力分封。
经过十天的测试,只选了一百人,剩下十几个。最后只剩下两个:一个叫玄涛,一个叫昌邑。论文,两个人三天之内能写几百篇,内容不重;论武功,百步能射断三悬丝线。为了比较水平,给他们加了几个科目,但是经过一番刀枪棍棒的战斗,还是不分上下。
现场看的人都不停鼓掌,都议论纷纷。他们能力相当。谁应该继承王位?他们经过讨论,交由黄帝最后检验德行,谁占上风就让谁领先。黄帝把小轩和昌邑叫来,每人给了他一个珍藏多年的宝葫芦。他说:“这是两个宝葫芦。只要把它们打开,就会流出一条宽三尺、深一尺的水流,奔流200里干涸。水影从嵩山南坡向东有300英里远。你们每人拿一个葫芦,从嵩山脚下放水。水量不得减少。看看谁能让200里的水流动到300里远。谁将继承王位。”
玄涛和昌义都是很有心计的人,谁都不会示弱。他们都下定决心让这个葫芦里的水流向水影。两人都带着葫芦来到嵩山脚下,一个站在山崖的南边,一个站在北边。他们打开葫芦放水,只见清澈的水顺着山坡流下,像两条大河,滚滚东流。这两股水流穿过峡谷,越是平坦,只走了两百里就干涸了。他们都焦急地摇着葫芦,但仍然没有一滴水。没办法,只好按照黄帝解释的秘诀,把水放进葫芦里再试一次。一次,两次,三次...我一天试了几十次,还是和前几次一样,在它到达地方之前就做了。晚上,他们躺在床上想,无论和谁比赛,都没有失败过,无论难度有多大,都没有难倒今天这个葫芦。但是,父亲明确告诉我,这两个能盛200里水的葫芦,只要掌握要领,就能流300里。这个点在哪里?那天晚上,两个人都没睡好。两天过去了,他们还是没有成功。第二天一早,小轩高高兴兴地来到昌邑。他说:“兄弟,我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法,我要试试。”常毅心想,既然你一试就有把握成功,怎么能告诉我呢?他问:“兄弟,你能做什么?”
玄涛道:“你还记得我父亲曾经说过,这两个葫芦,能盛200里的水,只要掌握要领,就能流300里。重点还是在两个葫芦上。你以为一个葫芦一个人能流200里,两个葫芦在一起就是400里。既然能流400里,从嵩山脚下到水影也就300里。为什么不呢?”
昌邑听到这里恍然大悟。他用手搂住弟弟,反复说:“妙!多好啊!”
随即,兄弟俩一起上山,同时打开了葫芦。水流数百里,两股溪水汇合,直入颍河。颍河水量骤增,向东流去,永不枯竭。
玄韬和昌邑两兄弟,请了黄帝和他的前辈。黄帝和他的臣子们看到后,都高兴地称赞道:“好!好吧!这真的很有希望。"
黄帝又把他们召集在一起说:“从这里,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道理:当两条溪流在一个地方交汇时,水量会越来越大,永远不会枯竭;两股水流一旦分开,就没有多少力气了。数百条河流可以汇成一片大海。这和治国是一样的。人心涣散,一事无成。同心同德,国家才能越来越强大。你们两兄弟,不管谁继承王位,都要带领人民,齐心协力把国家治理好。"
玄涛和昌义听从父亲的教诲,互相让步。最后,昌邑说:“这是我哥哥的第一个主意,他应该继承我父亲的王位。”玄涛说弟弟年轻能干,就让他干吧!两个人相让了很久。黄帝见两人都是诚心诚意的,就说让玄韬继位,昌邑辅佐,共商国事。
黄帝称小轩葫芦流出的河为沁水,昌邑葫芦流出的河为渭水。两河交汇,称为“双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