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伪装技术有哪些?
要说军事伪装,其实就是在一定限度内伪装、伪装自己迷惑敌人的技巧。要说有什么,历史悠久的特洛伊马其实是始作俑者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也有类似的用法。侦查员躲在树干里,晚上出去侦察敌情,然后把敌情发给指挥部。
然而,大多数军事科学家认为,真正的军用伪装来自于自动武器的发展。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迷彩其实是一种与距离有关的“迷幻艺术”,尤其是人的迷彩,在长距离的战斗中,穿着不那么显眼的衣服做背景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士兵保命的手段,也是战略战术的发展。
比如拿破仑时代,长枪射程不超过200码,美国南北战争时,扩大到1000码。在长距离中,为了不击中目标,伪装是必要的。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领导的军队有了伪装的概念来对付敌人。一方面是缺少正装,一方面是为了迷惑敌人。
毫无疑问,战争促进了伪装的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纽约也成立了伪装协会。聘请了大量画家、建筑师、园丁、诗人、舞蹈家等设计师研究迷彩。学者们发现动物身上的颜色和条纹重构了它们的形状,使它们难以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从而确立了“破坏性染色”的伪装原理。
一战时,坦克、军舰、飞机四面伪装,只有德国士兵第一次穿上迷彩服。但是,其实迷彩在休息的时候很有效,但是一旦动起来,就比单色的衣服更容易被认出来。
但在当代战争中,简单的伪装就没那么有用了,尤其是夜视镜、远红外观测仪器等复杂仪器成为标配的时候。所以伪装也要与时俱进,比如空战中发展起来的隐身战术,现在发展起来的复杂传感器设置,让坦克可以变成巨型变色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