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有多古老?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南。

明代(公元1368 ~ 1644年),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玄月”,位列“五岳”之上。

武当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周围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溪”等景点,景色秀丽,气势雄伟,被世人誉为“万水千山来朝”。

文章来自中国节能减排网。

武当山古建筑群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

明代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武当山修建了大量的建筑。到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治天下·玄月”牌坊建成时,武当山建筑群终于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以八宫两观为主体的庞大规模。

目前武当山的古建筑主要有太和宫、南延宫、紫霄宫、于震宫四座宫殿,玉虚宫、五龙宫两座宫殿遗址,安堂200余座寺庙。

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总面积654.38+0万平方米,极为庞大。

列入名录的主要文化遗产包括:太和宫、紫霄宫、南延宫、辅真寺和“玄月”牌楼。

太和殿位于武当山主峰天柱峰南,包括20余座古建筑,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

太和宫主要由紫禁城、青铜殿、金殿等建筑组成。

紫禁城建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是一组建在悬崖上的城墙,环绕着主峰天柱峰的顶峰。

古铜寺建于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它位于主峰前面的冯小怜上。它是中国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

金典建于明朝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位于天柱峰之巅,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镀金大殿。

南岩宫,位于武当山独阳岩脚下,始建于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

目前有天一真清宫石堂、梁毅堂、龙虎堂等建筑21座。

紫霄宫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建筑。它位于武当山东南的战旗峰脚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 ~ 1125),明嘉庆三十一年(公元1555)

主体建筑紫霄殿是武当山最具代表性的木质建筑。大厅里有36根金色的柱子,供奉着玉帝的雕像。其建筑风格和装饰具有明显的明代特色。

“治天下玄月”牌坊,又名“玄月门”,位于武当山东4公里处,是武当山的第一门户。

牌坊建于明代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牌坊全部由榫头和铆钉拼装而成,造型庄重大方,装饰华丽。是明代石雕艺术的杰作。

此外,武当山各寺庙还有65,438+0,486尊造像、409处碑刻、682件器物、大量典籍,也是非常珍贵的文物。

武当山古建筑群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精髓。

这里还衍生出武当道教、武当道乐、武当武术的精髓,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