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物流方面的。古代物流是以什么模式存在的?

根据现代物流理论,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一般被认为是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配送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如果从物流活动的实际工作环节来看,物流由上述七项具体任务组成。中国古代相应的物流系统包括物流网络系统、运输系统、仓储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原始搬运包装系统。限于篇幅,本文仅讨论中国古代的物流网络系统、运输系统、仓储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

中国古代的物流网络体系,最初与城市道路的规划布局有关。据《考公基》记载,“工匠治国,边九里,边三门,初九经,中九纬,后九轨,左祖右社,面向后市”;“后画九迹,围七迹,野五迹”。物流网络从城市扩展到全国,秦岭地区开通的著名的“金牛路”是最早的道路,是当时物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的陆路通道是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方便了各民族之间的互利贸易。西域36国与中原之间的商品交流持续了两千年。珠玉、马匹、丝绸、茶叶、瓷器、大米、小麦、棉花、布匹都成为商品,在交通可以到达的地区进行交换。通过这条伟大的道路,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明传播到西方乃至全世界。此外,中国西南地区还有一条始于唐代、兴盛于明清的茶马古道。它连接四川、云南和西藏,延伸到印度,到达西亚和西非的红海港口。物流网络的水路通道从秦时期发掘灵渠开始,成为古代中原到岭南最便捷的通道,全国水运逐渐成熟。建成于隋朝的大运河将南北五大水系连成统一的网络,维系着国家的命脉。同时,通过近海海运,将江南粮食海运到海河和京城。自元代以来,海上水运最远可达13000余里。西汉时期形成和发展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世界上最长、最伟大的路线,它贯穿了欧洲、亚洲和非洲。这是一条陶瓷之路,丝绸之路,香料之路,茶叶之路,涵盖了中国古代物流的很多具体内容。

中国古代物流的运输系统包括船和车。船这个词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已经使用了。《诗经》郭峰《河光》云:“谁说河光,一苇悬其上。“这说明水运在西周就已经出现了。史料记载殷、盘庚迁都河,武丁入河,可见当时水运已有一定规模。从传说中的黄帝到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7世纪),薛部落(今山东枣庄)以造车闻名。据《左传》记载,薛部落西仲是夏朝车政官职,掌管战车、运输车的制造、保管和使用。是中国官方物流运输的最早记录。三国时期的木牛流马进一步说明了中国古代交通工具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现代物流的仓储系统也可以在历史长河中找到。自夏朝以来,仓储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受到历代王朝的高度重视。仓库是储存粮食的地方,储存粮食以备不时之需,被视为“天下之大寿”。春秋时期的管仲精辟地阐述了建立国家仓储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于取之不尽的仓库,藏于用之不竭的豪宅”。基本上,中国古代仓库的基本用途是:储存和储备。仓储是保持漕运的粮食,供皇室、官员和百姓日常食用;储备金用于战争、饥荒和紧急情况。同时,仓储还具有稳定物价的功能。粮多了就进仓,粮少了就出仓买粮救灾,不至于价格暴涨影响市场稳定。汉初新都长安建成,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就包括太仓。洛阳韩家仓是中国最大的古代粮仓,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它被用作皇家粮仓,接收从京都以东各郡租来的大米。历经隋唐北宋三代,沿用500余年,后被废弃。唐代杜佑写的《将军典》说:“隋的资产储存于世界各地,隋的西京太仓,东京包括嘉仓和洛口仓,化州永丰仓,陕西太原仓,储存的米粟多则一千万石,少则一百万石。世界上到处都是正义的仓库。京都和并州分别有数千万的制桶和帛,但田云却非常高贵和富有。”关于仓储管理的思想,秦代有专门的仓储法,汉代提倡的不断清算制度,有专门的会计账簿,详细记录储存粮食的数量、品种、进出、经手人、核定等,成为后来封建王朝使用的主要仓储制度。宋代以后,对仓储有了更多、更细、更严格的规定。中国古代仓储制度最发达最完善的清代,有15个京师仓库,通州两个,德州、临清、淮安、徐州各一个,凤阳两个,都是国家级仓库,省、州、县都有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