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主板上有几个插槽。它们是什么槽?

计算机主板上的插槽有:

1.CPU插槽

大家都知道CPU插槽是插CPU的地方。目前为止分为Socket 7,Socket 370,Slot 1,slot A,Slot 1用于奔腾II,奔腾III,赛扬系列。1998推出,现在是最受欢迎的槽点。

2.ISA插槽

ISA(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是IEE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1987正式制定的基于PC/AT总线的标准。ISA插槽ISA黑色62+36线插槽,其中一段62线基于8位PC总线,可以独立使用,插入8位扩展卡。增加62线和36线后,扩展成标准的16位ISA,可以插16位扩展卡。ISA的工作频率设置为8.33MHz,数据传输速率为8.33 MB/s,随着系统工作频率的快速提升,其扩展卡逐渐被淘汰,现在最新的主板已经开始取消ISA插槽。

3.内存插槽

当然,内存条是用来插内存的,也是用金手指接触法接触内存条的金手指。俗称“RAM DIMM”。不同的内存有不同的内存插槽结构,从外观上看主要体现在长度上的不同。目前主要有两种内存,一种是168线的SD内存,也就是说它有168个带插槽的触点,两边有84个金手指触点;另一种是主流的DDR内存,184线。因为结构和电气性能(主要指电压)不同,不能通用。目前大部分主板都有2-3个插槽,内存条因为两边都有固定耳,所以比较容易识别。

4.PCI插槽

PCI(外设部件互连):1993 Intel发布PCI 2.0版本,PCI开始进入主板,对应的PCI扩展槽是平行于ISA的白色槽。现在主要的内置板基本都是用PCI总线接口,所以主板上的插槽也是最多的。PCI有两种类型:124线的32位PCI插槽和188线的64位PCI插槽。目前普遍使用32位插槽。PCI插槽的时钟频率为33.3MHz,32位PCI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33MB/s/s,远高于ISA。所以PCI出来后,很快成为了总线扩展的主流,流行的扩展卡也转移到了PCI上,比如显卡,声卡,网卡,MODEM卡等等。

5.AMR插槽

AMR(音频/调制解调器Riser语音/调制解调器卡):在Intel 810芯片组或威盛的MVP4和Apollo Pro Plus 133芯片组的主板上,可以找到一个很短的新插槽,外观为棕色,长约5厘米,靠近主板上的PCI插槽。这是AMR插槽。

作为AC'97规范的一部分,AMR提供了一套完全开放的工业标准,规定AMR扩展卡可以同时支持语音和调制解调器功能。通过这种设计,系统制造商可以通过开放的工业标准设计卡,以非常低的成本在主板上实现音效和调制解调器功能。现在也已经淡出市场了。

6.IDE插槽

IDE是英文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的缩写,中文翻译为“集成驱动电子”。IDE接口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TA)定义的,所以也叫ATA接口。它只能连接两个容量不超过528MB的硬盘。IDE接口只用一根线连接硬盘和主板,所以在386和486的时候很流行。通常,主板上有两个IDE插槽。在两个IDE接口旁边,一般都会标注接口的序列号。比如IDE1一般用来连接硬盘,IDE2用来连接光驱等设备。

7.AGP插槽

AGP(加速图形端口):1996,是Intel公司在PCI基础上开发并力推的新一代局部图形总线技术,允许图形芯片与CPU或主存直接进行数据交换。随着多媒体应用的深入,3D图形需要占用大量的显示缓存和更高的总线带宽,PCI总线已经不能满足日益繁重的显示数据传输。于是AGP诞生了。AGP显卡和内存之间有高速通道,直接使用系统内存处理图像数据,但是会占用宝贵的系统内存。AGP插槽是台式机主板上的一个棕色插槽。AGP接口已经成为笔记本电脑上的外设接口,AGP接口上只能安装AGP显卡。它直接将显卡与主板内存芯片组相连,大大提高了电脑对3D图形的处理速度。主板只有一个AGP插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