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位著名画家的故事是怎样的?
齐白石小时候。
白石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八岁时,他开始放牛和砍柴。牛在吃草,他就用棍子(Gê n)在地上画画。后来做了木匠,白天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学画。他不顾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如坐针毡,一直画到灯油燃尽。就这样,他的画越来越好。
白石爷爷家里种了很多花草,引来了很多小昆虫。水缸里还有鱼虾。他每天都仔细观察它们。他想画一只蚱蜢,所以他跟在一只蚱蜢后面满院子跑,直到他能看到蚱蜢跳跃时腿的运动。还有人劝他绑蚂蚱(shuān)。他说拴在绳子上的蚂蚱不舒服,不自然,所以不允许画。
勤奋的观察和刻苦的练习使齐白石爷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画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2.“顾恺之的吃甘蔗论。
顾恺之是晋代最著名的画家。顾恺之爱甘蔗。每次吃甘蔗,他都是从甘蔗的末端开始,慢慢吃甘蔗的头部。这和大多数人吃的正好相反。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吃,顾恺之回答说:“只有这样吃,他才能好起来!”这里的“变好”就是“越来越好吃”。
现在经常用“倒着吃甘蔗”来形容事物“逐渐进入美好状态”,这是从顾恺之的有趣故事开始的。
3.王冕的故事
古代有一位伟大的画家,名叫王冕。他最擅长画荷花,很多人不厌其烦地从很远的地方请他画荷花。王冕小时候家里很穷。他白天给别人放牛,晚上自己学习。一天,王冕正在湖边放牛,突然下起了雨。雨过天晴后,湖里的荷花和荷叶被雨水洗得很干净。阳光下,荷叶上滚动的水珠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王冕非常喜欢,心想:“如果我把它画出来,就可以天天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了。多好啊!”于是,他赶紧用零花钱买了纸和笔,开始画荷花。一开始,当然,画得不是很好。有人看到了就嘲讽他说:“别浪费纸和笔,你画的太烂了!”但王冕没有气馁,继续画。最后,他画得越来越好,就像真的一样。王冕把荷花画拿去卖,把画的钱拿回家孝敬母亲。王冕家里因为他画荷花画得很好,渐渐有了起色,很多人抢着买,他就不再给别人放牛了。与此同时,他的名气也逐渐增大,最终成为一名著名的民族画家。
4.爱驴的“驴贩子”黄洲。
文革期间,多位国画大师遭到迫害,以画驴闻名的黄州也未能幸免,被扣上了驴贩子的帽子。于是,黄州赶了三年驴,和驴相依为命。很有哲理的黄舟把这次相遇当成了和毛驴相处的机会。他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的小毛驴。除了给驴喂草,他还经常用自己的饭票给它买馒头,有时甚至给驴喂糖。在这种形势下,黄州不仅没有失去创作热情,反而和毛驴相处了很久。将来他写的毛驴会像齐白石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一样出名,成为人们熟知的著名专家。《百驴图》是黄舟先生的杰出代表作品之一。图中的百只小毛驴毛茸茸的,黑色或灰色,由天然墨韵制成。白色的嘴、白色的眼睛和白色的肚子与身体的其他部分形成黑白对比。1978年,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时,向日本天皇赠送了第一幅百驴图作为国礼,成为中日两国人民期待世代友好的见证。
5.当郑板桥画竹和郑板桥还在县长的时候,当地的财主经常请他吃饭来巴结他。郑板桥不屑与他们交往,并一一拒绝了他们。曾经,我真的无法拒绝。出于应付,他来到一个富人家里吃饭。席间,富人频频向郑板桥敬酒,不一会儿,郑板桥就醉了。有钱人早就听说画技高超,于是借此机会向他要画。郑板桥在拆迁方面欣然同意。家里人拿来了笔墨,看也不看,就拿了墨水泼在照壁上。顿时,雪白的照壁上滴下墨汁,一片狼藉。郑板桥走上前去,拿起一支笔胡乱涂了几下,然后把它扔了,回家去了。财主气得说不出话来,漂亮的照壁也毁了。夜里,雷声隆隆,大雨倾盆。第二天早上,雨停了。富人来到客厅,看着墙上,惊呆了。我看到那些乱七八糟的墨汁居然变成了一幅生动的竹画。向下看,我看到一些死麻雀躺在墙下。原来麻雀以为是真竹林,就飞去躲雨,把它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