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的发展历程

国际物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交流越来越广泛和活跃。特别是70年代石油危机后,原来满足运输必需品的运输概念已经不能满足新的要求,系统化物流就是在这个时期进入国际领域的。

60年代,国际物流大规模形成,物流技术出现大型物流工具,如20万吨油轮、10万吨矿砂船等。

70年代,在石油危机的影响下,国际物流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发展,而且加强了船舶大型化的趋势。而且出现了提高国际物流服务水平的需求,以国际集装箱和国际集装箱船的发展为标志,主要国际航线的班轮投入集装箱船,提高了大宗货物的物流水平,大大提高了物流服务水平。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国际物流领域出现了新的情况,航空物流大幅增长,同时出现了更高层次的国际联运。船舶大型化趋势已经达到一个高峰,50万吨油轮,30万吨散货船。

80年代中期以前和期间国际物流的突出特点是在物流量基本没有继续扩大,物流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出现了“精细物流”。同时,随着新时代人们需求观念的改变,国际物流着力解决“小批量、高频率、多品种”的物流。现代物流不仅涵盖了大量的货物和大宗杂货,而且涵盖了多种货物,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物流对象。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国际物流领域的另一个重大发展是国际多式联运物流的物流信息和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的出现。信息的作用使得物流朝着更低成本、更高服务、更多量、更精细的方向发展。这个问题在国际物流中比在国内物流中更突出。物流几乎每一项活动都有信息支撑,物流质量依赖于信息,物流服务依赖于信息。可以说,国际物流已经进入了物流信息化时代。

20世纪90年代,国际物流依靠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信息化”。依托互联网公共平台,信息在国际物流中的作用渗透到各个相关领域。与此同时,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报关系统等新型信息系统出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国际供应链,形成了国际物流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国际物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