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锅的历史
清代流行的一种罐型,创立于康熙时期,青花器常见。全身短而圆,肩膀上有两只耳朵。可穿绳或金属环取粥,故名粥锅。同治以后,粥锅广泛使用,产量猛增。
粥缸(谐音官)是专门用来盛粥的罐子。明代崇祯年间发现(前面说起源于康熙),清代顺治以后大量生产,官窑和民窑均有发现。崇祯顺治年间,粥锅底部基本干燥无釉。康熙时圈足双步,乾隆以后圈足开始绕泥鳅背。乾隆年间以前,肩部有四个孔穿金属环,乾隆年间以后,出现了四行绳。
粥罐的出现,由于明末清初的政治动荡,人们渴望安定的生活,向往推广(粥)罐来改变世界。因此,这一时期的粥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肩负着更高的使命,同时这些产品基本制作精良,通常不作为观赏装饰品,康熙以后逐渐成为实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