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标准身高体重是怎么算出来的?依据是什么?

中国的国民体质完全出来了。

(2001-11-24)

中国人的身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这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覆盖人群最广、耗时长达三年的国民体质监测,意义重大而深远。

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卫生部、国家计委等1部门联合开展的“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历时三年,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被称为建国以来第一次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国民体质监测。

本次监测的对象是3-69岁的中国公民,他们分为四个年龄组:婴儿、儿童和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每个年龄组又分为城市组和农村组,城市成年人又分为体力劳动者和非体力劳动者。监测方法为整群随机抽样,由检测指标和询问指标两部分组成。检测指标有人体形态、机能、素质三部分,询问指标主要是了解参与者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本次监测* * *共检测533910人,其中儿童52250人,儿童青少年304141人,成人1565438人,老年人25863人。获得11417011有效数据。

中国人体质的总体轮廓

身高、体重、胸围是本次监测中用来描述中国人基本体型的三个指标。

中国人的身高在20岁至29岁之间达到顶峰并保持稳定。男性身高169.7 cm,女性身高158.6 cm。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减少。45岁时下降加速,69岁后男性比最高比低4.9 cm,女性比低5.2 cm。

这个身高169.7的“中国男人”的胸围在35岁以后趋于稳定,在45-49岁达到最大值90.5cm,此时他的体重达到67.6kg,也是最重的时期。女性胸围45岁稳定,55-59岁时最大88.5cm,体重59.6kg..

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瘦了。比男性最高比例低3.9 kg,女性低3.1 kg。

脉象、血压和肺活量是表示中国人身体机能的三个指标。

监测结果显示,中国人的安静脉搏在65,438+09岁开始稳定,20岁以后保持在每分钟78次。20岁到39岁之间血压稳定。男性收缩压为115.1至117.2毫米汞柱,女性为106.5至109.6毫米汞柱。男性舒张压为73.8至77.3毫米汞柱,女性为69.7至72.5毫米汞柱。40岁中国人的肺活量,男性为3347.2ml,女性为2362.3ml。

40岁是中国人身体机能的一个转折点。40岁以后,中国人的血压呈快速上升趋势,肺活量也明显下降。

在柔韧性、平衡性、握力、爆发力等方面,大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部分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男性的握力和臂力在20 ~ 34岁期间达到最大值,随年龄变化不大,40岁以后呈下降趋势。爆发力柔韧性没有最大保持期,从20岁开始下降,中间柔韧性和平衡性下降明显。

阳光少年茁壮成长

对15进行幼儿体质跟踪研究的国际田联区域发展中心北京主任邢文华教授,用“生长加速,青春期提前”来形容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青少年的成长。

二战后,日本出现了青少年加速成长的奇迹。当时日本经济起飞,生活水平提高,儿童饮食西化。日本儿童的生长发育呈现出30年的长期加速趋势,主要原因是从婴儿到青春期提前,身高逐年增加。

邢文华指出,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少年儿童的成长水平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这与战后日本青少年成长的“奇迹”非常相似。

以17岁城市男生平均身高为例,1979年为168.6 cm,2000年达到172.8 cm,附加值为4.2 cm。17岁城市男孩的体重在1979年为54.8公斤,在2000年为62.6公斤,胸围从82.3厘米达到85.8厘米..

2000年与1995年相比,7-18岁学生的平均身高、体重和胸围分别增加了0.35cm、0.63kg和0.58cm。青少年的身体匀称度也提高了,以前的“豆芽”形已经被城市青少年体重增长过快导致的肥胖等医学和社会问题所取代。

适应青少年加速成长的是青春期的提前到来。邢文华指出,早期生长发育的表现是生长突增年龄和高峰年龄的提前。1979年,城市男孩在12岁后开始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增长,并持续增长至15岁。2000年,城市男孩8岁开始生长,一直生长到14岁。城市女生从9-12提前到8-12。农村的孩子也相应进步。

邢文华呼吁社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关注提前1-2年到来的儿童青春期,关注他们在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专家还指出,青少年的加速增长在最近五年趋于放缓,这可能与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有关。专家表示,如果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改变了西部人的生活状况,将会出现第二个加速增长的高峰。

青少年体质全面下降。

与身高、体重、胸围加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青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全面下降。

邢文华介绍,1995的监测期间有过一次下跌,这次是在1995的基础上又一次大幅下跌。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爆发力素质、力量素质都有所下降。与1995相比,反映柔韧素质的矫形器屈曲指数在7-12岁下降0.4 cm,在13-18岁下降1.8 cm,在19-22岁下降2.5 cm。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除了农村男生三个年龄段,其他年龄段都有所下降。最大落差2.3厘米;800米和1000米这两个体现耐力素质的比赛,下滑比较明显。从13岁到18岁,中学男女生1000米和800米平均水平分别下降了9.6秒和12.6秒,大学男女生分别下降了20秒和15.1秒。此外,斜引体向上、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指标无一上升。

同时,青少年肺活量在1995比1985下降的基础上继续下降。专家指出,这些数据都指向这样一个事实:青少年的身体机能发育水平落后于身体形态的生长水平。这给他们青春期后进入成年留下了健康隐患。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毅力、耐力、吃苦精神和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降低。

与体能下降相对应的是高度近视和肥胖。目前,每65,438+000名小学生中有20名以上近视,其中近一半是初中生,765,438+0.29%是高中生,73,065,438+0%是大学生。

肥胖已成为城市青少年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与1995相比,城市男生肥胖率从6.7%上升到10.7%。由肥胖引起的心脏和肾脏疾病已经出现。

在分析原因时,邢文华和中国体育科学协会体质研究所副所长兼秘书长、国家体质监测中心主任俞道元研究员都把矛头指向了被宠坏的独生子女。

俞道元说“城里的牛奶比矿泉水可乐便宜,但孩子坚持喝饮料不喝牛奶,家长也就放任了。”太多的糖对孩子不好。你过得好,父母就会买孩子想要的,造成偏食和营养过剩。"

两位专家指出了现在学校体育的错误方向。他们认为,提倡“快乐运动”本身没有错,但过分强调就有问题。800米,1000米跑步和引体向上很无聊,但不能因为学生不想做就取消。都是对体育教学大纲取消1000米跑的不满。

此外,城市学校缺乏体育设施和场地也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中日青少年体质的比较

俞道元研究员指出,与日本青少年相比,日本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营养水平、力量素质、速度素质都优于中国同龄人。

身体上,日本青少年比中国青少年强壮,握力也比中国青少年好。立定跳远,日本的小年龄组比我们强,大年龄组想赢。速度方面,这次是50米跑项目,日本少年比我们强。在敏感度上,我们比日本少年强。

在身高方面,邢文华教授指出,1.979 ~ 1.7岁的城乡男女生身高体重均低于日本,导致一些学者惊呼“小日本不小”,引发了对中国人体质的讨论和思考。

2000年中国学生各年龄组身高体重与日本的差距在缩小,21年增长率明显高于日本。目前中国城市男生相比同年龄段7-17,比日本男生高1.73 cm。但是中国农村的男生女生身高都比日本人低。

俞道元研究员认为,39岁以前中国成年人身高低于日本,40岁以后年龄组平均身高高于日本,且差距随年龄增长而增大。成年女性各年龄段都高于日本。近60年来,日本成年人身高增长大于中国。

从成人体重来说,40岁以前中国比日本小,后来中国比日本大。日本人身高和体重指数的变化相对稳定,变化幅度小于中国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国人的肥胖现象比日本人严重。中国中老年人肥胖已经成为对健康极为不利的因素。

农村人和城市人的体质差异很大。

从65438到0997,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得出一个结论:农民是中国最矮的。而农民在任何年龄段、任何省市的统计中都是最短的。

这一结论揭示了我国城乡人群体质存在明显差异。余道元研究员认为成年人的体质三年来变化不大,1997的数据与2000年相比不会有太大变化。中国的农村和城市发展水平不同,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同,所以他们的体质必然会有所反映。

专家指出,影响人发育成长的主要因素是营养、疾病和体育锻炼。无论是欧美还是日本,人口社会经济上层的孩子比下层的孩子发育早,身高增长大。多子女家庭在同等经济条件下,无论经济条件如何,子女的生长发育都受到不利影响。

城乡体质的差异在青少年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

2000年,65,438+07岁城市男生身高(65,438+072.8 cm)明显高于农村男生(65,438+068.8 cm),城市男生体重也明显高于农村男生,且差距不断拉大。城市男生女生胸围高于农村男生女生。值得注意的是,从1到2000年的21年间,农村女孩的胸围增长仅为0.47 cm(增长率为0.59%),这意味着农村女孩与城市女孩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增长率为2.27%)。

邢文华教授认为,胸围的变化与肺功能的改善和胸肌群的变化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农村女孩的营养状况和参加体育活动、体育锻炼的程度不足。

城乡青少年体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身体形态上,还表现在身体机能上。

从1979开始,城市男生肺活量增长高于农村男生,城乡男生差异从2000年的21继续扩大。尤其是80年代以后,城乡男女学生肺活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和下降速率依次为城市男生-农村女生-城市女生-农村男生。

令人担忧的40岁。

40岁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

监测数据显示,40岁的中国人开始萎缩,身体开始发胖;40岁中国人血压开始快速上升,肺活量骤降;40岁以后,力量大不如前,肌肉力量的爆发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迅速下降。因此,有媒体称中国人的年龄提前了40岁。

俞道元研究员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40岁是人类的一个生理转折点,各项指标下降是正常的,所以不能得出中国人提前衰老的结论。但是他认为下降的程度和速度是值得注意的。

俞道元指出,每周做三次体育锻炼的人,身体状况比不锻炼的人好。40岁是人体健康转折非常关键的年龄,也是人生压力最大的时期。同时也是人们从工作中获得成果和收益的黄金时代。但调查发现,在20-69岁人群中,25-49岁人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最小,男性和女性分别只占18.6%-21.5%和。其中,20-39岁年龄段有40.5%的男性和39.6%的女性不参加体育锻炼是因为“太忙”,另有20%的女性参加是因为家务太多。465,438+0.8%的男性,30,654.38+0%的女性,33,654.38+0%的40-59岁女性因为“忙”而不锻炼。

也就是说,40岁以后,将近一半的中国人忙于工作,无暇顾及身体健康。

马陆健身

1997全国成年人体质监测显示,道路和街道是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分别占男女参与者的40%、33.9%、25.7%和24.8%。其次是公园和卧室,然后是付费场地。随着年龄的增长,选择道路和街道的比例明显增加,收费场地明显下降。

2000年有40%的人选择在路边锻炼,中年人去体育场馆的比例有所增加,但只有10%。

邢文华教授认为,目前我国竞技体育水平已经大大超过了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但在群众体育发展方面还远远不够。而发达国家更重视大众体育。

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筹备制定我国大众健身处方,将根据不同年龄段人群制定新的健身方法和标准,并加强社区健身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