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案例研究。

案例分析问题

1.一个学生在班上丢了10元。班主任生气了,让班里32个同学给“小偷”投票。结果选了两个学生。

当两个学生要求提供证据时,老师举起了选票:“这就是证据!”"

(1)班主任做的对吗?为什么?

(2)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

(1)班主任错了。

⑵分析:对于“学生上课丢10元”事件,班主任采取学生“投票”的方式选出“小偷”,作为证据处理。这是一种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不仅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也违反了教育法律法规,不仅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也有违教师职业形象。

⑶在教育教学中,要做到:①教师要遵守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特别是教育法和教师法,德法并重,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完全符合法制和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教师要学法、知法、懂法,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充分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用法律武器维护学校、学生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2.我记得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早晨,刮着西北风。

学生上课早读,书声响亮。

我刚到学校,来上课的时候双手插在口袋里,脸对着全班。

这时,一个学生走进了教室。

我大声说:“XX,你怎么又迟到了?把手放下,站起来...? "突然,我听到有人小声嘀咕,"...我自己也迟到了……”一个女同学在对旁边的一个同学挤眉弄眼,一脸不服气的样子。

我心里一惊,快要爆发的火突然熄灭了。

这件事让我深思。

通常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因为不被重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上课时,有的同学被叫到前板表演,写完后把粉笔扔在台上,没有轻轻放回粉笔盒;年轻干部用教鞭敲讲台,要求学生安静...这不就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再现吗?我觉得在学生面前,老师的一举一动都要非常谨慎。

几十双眼睛就像几十面明澈的镜子,让老师完全毫发无损,你不能懈怠。

(1)教师在案例中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2)该案给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教师扮演“模范生”的角色。

⑵分析: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程中,老师对他们有一种天然的影响和特殊的信任,使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师从老师”。他们会把被自己尊敬和爱戴的老师当作效仿的榜样,“只有亲老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个性、品格和道德品行可以为学生打下基础。

案例中的老师上课不注意细节,比如“自己迟到”、“随便扔粉笔”、“用教鞭敲桌子”,看似琐碎,却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在学生面前,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他都在向学生示范。

⑶启示:①教师要在日常教育教学细节中,对学生施加正面影响,消除负面影响。

(2)教师是学生行为规范的代表,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要起到“学为人师,为人师表”的作用;(3)教师的榜样作用构成了不可或缺的“教育力量”。

老师应该是学生真正的榜样。

3.高中历史课上,老师让学生读两篇关于古希腊和中国神话的描述,然后问:“从这两篇描述看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神话有什么区别?”

学生甲回答:“希腊神话有比较完整的体系,而中国神话比较零散。”

老师评价:“这位同学的回答很不完整。哪位同学来补充一下?”

这时,一个同学羞红了脸,而全班安静下来。

(1)教室里为什么会有“寂静”?(2)请对老师的“评语”进行评论。

参考答案:

⑴课堂上“沉默”的原因是老师的评论不仅伤害了学生A的自尊心,而且给了其他学生负面的暗示,挫伤了他们答题的积极性。

(2)与小学生和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自尊心更强,很少有人能在课堂上举手发言。

应该说,学生A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总结出了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神话的一个区别,这是难能可贵的,应该予以热烈鼓励和积极评价。

但是老师的评语是负面评价,挫伤了学生A和其他同学答题的积极性。

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这在课堂上是常有的事。如果老师换一种说法:“这位同学经过仔细思考,发现了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神话的一个区别,非常好。

再想想,还有别的区别吗?“这个评论是对一个学生的一种褒奖,也一定会激发其他同学继续思考,踊跃回答,课堂教学效果肯定会好很多。

4.2002年2月,美国一所中学的28名学生在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时,从网上抄袭了一些现成的资料。女老师查出28名学生生物课零分。

他们还将面临留级的危险。

在部分家长的抱怨和反对下,学校要求女老师提高学生成绩,女老师愤然辞职。学校近一半的老师表示,如果学校要求老师改分数,他们也会辞职。

老师们认为,教育学生成为诚实的公民比通过生物考试更重要。

社会上有些公司还要求学校公布这28名学生的名单,以保证公司永远不会雇佣这些不诚实的学生。

(1)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女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

参考答案:

⑴案例说明了“诚实守信”教育的重要性。

⑵分析:案例中,学生抄袭是不诚信的表现,应该教育。

但是怎么教育呢?面对部分家长和学校要求提高成绩的压力,女老师愤然辞职,得到了近一半老师的支持。

老师不仅要求学生诚实守信,而且首先要诚实守信,坚持原则,不给学生加分。

这种教师既能自觉按照教师的道德要求行事,自觉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又敢于同违背师德的人和事作斗争,以强烈的道德责任感维护道德的严肃性和正义性,以自己的道德人格力量引导和激励学生和教师。

(3)这位女老师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

诚实是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中每个人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品质。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成长中的学生,要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

教师的言传身教必须起到示范作用,教育学生要守规矩。

③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在教他们如何做人。

教育学生成为诚实的公民比通过一门课程考试更重要。

要让诚信在全社会形成氛围,就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

5.课间休息时,一个一年级学生在厕所里不小心把粪便弄得裤子鞋子上都是。

张老师脱下满是粪便的裤子和鞋子,一遍又一遍的洗着身体,把衣服洗的干干净净。

学生接过衣服,眼里含着感激的泪水说:“张老师,你比你妈妈好。”这一点也不夸张。

不知道有多少次,她为呕吐的学生清理脏东西,系裤子,擦鼻子;不知道有多少次,她给学生买早餐,从家里带开水,给学生吃药,连续两个月给患眼疾的学生滴眼药水,把脚被烫伤的学生抬到厕所,送回家。

有多少家长拉着张先生的手说:“我们把孩子交给你,我们就踏实了。”

(1)请分析说明张老师的作用?

⑵简单谈谈你对这个角色的理解。

参考答案

(1)张老师扮演“家长代言人”。

⑵分析:案例中,张老师为学生清洗身体、衣物、污垢,并经常为学生买菜送饭、送水、送药,往返于学校之间。他对学生表现出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3)理解:

教师和其他职业者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教师应该始终扮演慈母的角色。

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中小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和父母很像,把老师当长辈,充满了尊敬和依恋。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他们把管理和教育孩子的责任部分交给了老师,希望老师成为自己教育孩子的引导者和解释者;同时会要求孩子听老师的教导。

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希望和信心,不仅体现在学习上的悉心指导,更体现在生活上、情感上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体现在安全上。

6.某校某生期中物理考试成绩12。当要求评价自己时,学生给自己打了99分,于是老师在纸上做了说明:

“去死吧!”

指出老师的错误,并分析评论原因。

参考答案:

老师犯了一个语言错误。

(2)案例中,老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很差,但自我评价分数很高,这是明目张胆的操纵,是无耻的;是对老师的一种蔑视和冒犯,所以他下达了“去死吧”的不文明指令。

这位老师有着强烈的“为人师表的尊严”的心态,对学生的轻微冒犯和忽视,让这位老师有了跨越职业“底线”的不道德行为。

现实中还有一种人际关系:老师训斥学生,同事甚至家长往往认为老师是“为孩子好”,表示理解和宽容,使他们失去监督,获得同情。

正是这种人际关系的状况,使得我们的一些老师随意惩罚和批评学生,甚至毫无怨恨,甚至变相惩罚学生。这种行为应该被纠正。

7.初中数学课,老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完成了规定的内容。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懂了吗?”全班同学大声说:“我明白。”老师又问:“如果还有人不明白,请说出来,老师会详细讲解。”张站起来怯生生的讲了自己不懂的问题,老师认真的解答。

最后老师说:“记住,以后听课要注意。”

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

①根据新课程理念,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的人生经历不一样,知识基础也不一样。他们教老师一些自己不懂的东西是完全正常的。

(2)案例中,老师认为学生有疑惑,就是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这显然是武断的结论。

老师看似不经意的一句“以后听课要注意”,其实是给全班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息,就是学生不理解的一定是上课不注意听课。哪个学生愿意戴上“听课不专心”的帽子?学生想明白什么都很尴尬,只有鼓足勇气才向老师求教。

老师的话很可能会扼杀学生大胆提问的勇气和信心;学生很可能永远不敢承认自己不懂的东西,这对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8.一个班主任把一个调皮的学生送到了学校的政教处。结果,他的双手被铐在办公室窗户的铁栅栏上。

请阐述你对学校政教处做法的看法。

参考答案:

(1)在教师拥有权力的情况下进行“行”,是违法行为,会对学生造成严重伤害。

②政教处是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部门。按照正常情况,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并积极与班主任协调。这是它的职责,也是职业的底线。

案例中,政教处对待调皮学生不是耐心劝导教育,而是像对待罪犯一样,把他们铐在办公室窗户的铁栅栏上,这是对学生合法权益的公然侵犯。

他们把自己的职责当成了权力和“管理”的手段,恃强凌弱,再加上歧视后进生的情绪因素,一时鲁莽,导致校规校纪失去了约束力。

案例告诉我们,作为“教师”的人,必须承担比普通人更多的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社会政治和法律也赋予教师更多的权利和义务。

教师心里要有职业“底线”。

9.天堂和地狱的区别

一个基督徒问牧师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牧师把基督徒带到地狱,在地狱里看到一个巨大的铁锅,里面装满了丰盛的食物。地狱里的每个人都拿着一把长勺子舀食物,但是勺子太长了,他们无法把食物放进嘴里。结果他们只能饿着肚子看着锅叹气。

牧师带着基督徒来到人间天堂,看到天堂依然是一口盛满食物的巨大大锅,人们手里拿着长长的勺子,但天堂里的人们并没有饥饿,而是享受着丰富的食物,其乐融融。

为什么天上的人那么幸福?原来天堂里的人都是用长勺子互相喂饭的!这就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社会哲学?(2)请谈谈你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参考答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

②分析:通过对比“天堂”和“地狱”的区别,故事暗示了人际关系。

我认为:首先,互助就是天道。

共赢思维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基础上的思维框架和思维。

共赢思维的目的是获得更丰富的机会、财富和资源,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竞争。

双赢思维鼓励我们一起解决问题,并帮助个人找到互利的解决方案。它是信息、力量、认可和回报的分享。

第二,助人自助!不可能一个人。因此,如果一个人想在自己的事业上取得成功,他必须结交好朋友,并随时准备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成功的同时,他也能成功——达到“双赢”的效果!

(3)故事的启示:团队中的老师必须基于共赢的思维和齐新一起完成学校教书育人的重任;双赢思维是教师合作的第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