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珍珠之都”——诸暨续写新篇章。
诸暨全景
诸暨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南部,浙江中部以北,面积231.65438平方公里,人口1.0559万,现辖27个镇(街道)。诸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越国的古都和史的故乡。改革开放以来,诸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连续九年获得“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称号,目前在全国县域经济基础竞争力百强中排名19、12,在长三角县级市综合竞争力排名第9,在浙江省22个县级市综合竞争力排名第4。
诸暨经济最大的特点是民营经济和块状经济,形成了“6+2”的块状经济产业格局。珍珠产业是诸暨市最大的区域性特色块状产业之一,也是浙江省特色块状产业和最具成长性的优势产业之一。近年来,诸暨珍珠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规模集聚效应日益显现,龙头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科研成果和新产品层出不穷,产业带动能力不断提升。建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基地,极大地促进了诸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诸暨珍珠文化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中国都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珍珠之国”。中国的珍珠史始于6000年前的大禹时代。据《海史后记》记载,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中国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大禹指定“南海鱼草,珠贝”为贡品。
早在公元前4000年,在《海史后记》中就记载了“玉笛指定南海鱼草和珠贝”作为贡品。根据大禹生活的地区分析,当时的南海应该在今天的江南一带。在那个洪水时代,诸暨是大禹治水过程中经常去的地方。诸暨与诸暨谐音。今天的“珍珠之都”诸暨可能是文字记载中最早的珍珠产地。
据《商·虞书公》载:“朱功只有五色土,夏有羽,孤桐在富阳,浮泗滨,珍珠在怀一,还有鱼。”其中之一是蛤蜊的别名。在接下来的一千年里,关于珍珠的记载层出不穷。诗经,山海经,尔雅,管子,周易等。流传后世的,都是形容珍珠的。根据《格致·袁静妆台记》的记载,周文王用珍珠来装饰发髻,这至少说明有记载的中国人用珍珠装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初。自秦汉以来,珍珠饰品越来越受欢迎,皇帝、将军、达官贵人都以珍珠装饰为荣。
春秋战国时期,诸暨曾是越国的古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石就诞生在江边。史书中记载石的母亲在溪中尝丝,射珠而孕。此后,诸暨的蒲阳河历代称之为环江、浣纱河,晋代书圣王羲之在射珠的溪石旁题写“浣纱”二字,成为摩崖石刻,至今犹在。早在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曾以“古风”将越国与珍珠紧密联系起来,并在作诗之日“约克采珠背出南隅”清辉照海月,美价黄都。“越国的商人采了珍珠后,带着财宝去了首都,珍珠的光芒就像海上的明月一样珍贵。
模特展示珍珠首饰。
二、诸暨珍珠产业发展现状
诸暨的淡水珍珠养殖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经过40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养殖基地为基础,以特色工业园区为依托,以专业市场为龙头的产业经营格局。成为中国最大的淡水珍珠养殖、加工、交易基地,拥有中国最大的珍珠专业市场和全国唯一的省级珍珠工业加工园区。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珍珠之都”。目前,全市从事珍珠养殖、加工、批发、零售的大小企业和作坊2381家,形成了年产值6543.8+0.2亿元的产业经济,是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基地之一。目前,诸暨珍珠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珍珠养殖规模和质量位居前列。全市淡水珍珠养殖面积38万亩,年产量1.4万吨。中国五大淡水湖12省市养殖户3000余人,养殖模式由放养幼贝向养殖成贝转变。养殖技术由粗放型向高脂、高密度转变,养殖规模由“大量小面积”向“少量大面积”转变。
二是珍珠企业规模和实力全面提升。全市共有珍珠深加工企业315家,贸易企业162家,其中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珍珠企业19家,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14家。上市企业1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珍珠产业链不断延伸,珍珠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逐步向规划合理化、环保化方向发展。目前,许多企业已经开始从事贻贝产品的加工。原本是废弃物的蚌壳,被加工成了高档的贝瓷制品、高标准的建材和装饰品。同时,珍珠产业也在积极向生物技术方向发展。珍珠作为传统美容美妆产品,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追捧。经过新一轮的产业规划,行业内逐渐涌现出一批珍珠粉、珍珠化妆品、美容护理品等珍珠深加工企业,将原来的低档珍珠加工后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珍珠延伸产品。
三是珍珠加工水平和科技含量显著提高。目前拥有珍珠加工设备10000多台套,建立了全国首家淡水珍珠研究所和质检中心,拥有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家,企业R&D中心8家,建立了浙江诸暨珍珠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我们与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专门研究行业发展中的一些技术问题。珍珠产业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高档珍珠产量大幅提高;高附加值的意大利珍珠、有核珍珠和爱迪生珍珠的开发,大大提高了淡水珍珠的质量和价值。
四是逐步向品牌化、高端化发展。这个城市有成千上万的营销人员。多家珍珠企业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成为我市珍珠行业展示企业形象、宣传珍珠文化、拓展出口渠道的重要窗口。目前,诸暨珍珠产业拥有3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标明原产地的产品、7个广东省著名商标、7个广东省著名品牌。“山湖”珍珠还被评为浙江省区域名牌。与此同时,诸暨珍珠逐渐从外贸转向国内终端;从原来的加工批发到品牌的零售发展。目前,诸暨珍珠企业已逐步在大中城市设立分公司和专卖店,开拓国内市场,与国内外知名珠宝品牌强强联手。与此同时,韩国明星张娜拉和国内影星黄圣依成为珍珠品牌的代言人。
华东国际珠宝城
第三,依托园区建设,加快产业升级
与此同时,为促进诸暨珍珠产业升级发展,2000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批准设立省级开发区浙江诸暨珍珠工业园。它是浙江省22个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之一。
园区拥有珍珠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省级珍珠行业协会、省级珍珠质量检测中心、首批省级出口基地、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等省级平台。华东国际珠宝城是中国一级珍珠交易批发市场,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为“中国最大的珍珠及珍珠珠宝专业市场”。园区目前正在积极进行整合升级。整合升级后,将形成“一心两区”的珍珠产业空间布局。园区规划面积11.46平方公里,入园企业102家,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0.47亿元,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83亿元。目前,园区已形成从珍珠产品生产加工、珍珠化妆品、珍珠贝制品到蚌肉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2011年,园区工业产值73.03亿元,同比增长35.77%,销售额765438+8500万元,同比增长35.12%;利润总额9.79亿元,税收654.38+0.23亿元,利税654.38+0.1.2亿元,自营出口26849万美元,同比增长654.38+0.4.9%,合同外资654.38+0.235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654.38+0为加快珍珠园的配套建设,为入园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服务平台,园区将着力打造珍珠产业“四个中心”:
一、国检中心(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诸暨珍珠实验室):由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诸暨珍珠工业园区管委会、诸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共同组建。该实验室将从根本上扭转诸暨原有金银玉石等珠宝产品无法检测的尴尬局面,通过配件质量的提升,促进珍珠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电商中心:建成后将延伸产业营销触角,提升行业影响力,联合珍珠行业电商,形成虚拟珍珠帝国,将网络的平台效应发挥到极致。
三、设计中心:在工业园区设立珠宝玉石设计工作室,为园区企业服务。届时将丰富成品珍珠的款式,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而帮助淡水珍珠提高行业利润率,走出低价竞争的困境。
四、科技创新平台(浙江省诸暨市珍珠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自2009年6月5438+2月平台投入使用以来,浙江省诸暨市珍珠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与时俱进,与产业同步发展,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服务业务良好,基本实现了良性循环。
第四,以珠宝城为平台,打造珠宝生产销售中心。
诸暨珍珠市场经历了六次变迁。目前,华东国际珠宝城由香港民生集团和当地龙头企业于2008年在山下湖共同打造。
沈珍珠文化展览现场
以诸暨山湖40多年珍珠产业链为支撑,以全球珍珠集散地为基础的华东国际珠宝城,打造了国内最大的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国际珠宝交易平台。华东国际珠宝城项目将分三期建设,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总规划面积654.38+20万平方米。一期市场建筑面积约654.38+0.6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综合办公楼、公寓等市场配套设施已投入使用,星级酒店即将投入建设。市场一期于2008年4月18日正式开业,商户1000多家。交易的商品包括珍珠原料、珍珠首饰、珍珠美容产品、宝石、水晶、k金等上千种品种。目前市场辐射到美国、日本、俄罗斯、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淡水珍珠年交易总量占全国的80%,占世界淡水珍珠交易总量的73%以上,奠定了世界淡水珍珠交易中心的地位。珠宝城联合工商部门、浙江省珍珠行业协会建立了珍珠原料及交易价格指数,并在市场交易网站上公布。市场先后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浙江省五星级文明标准化市场”、“中国百强市场”、“浙江省转型升级十大示范市场”、“全国重点联系批发市场”、“中国浙商产业龙头市场”、“中国最具商品价值品牌市场50强”、“全国诚信示范市场”等荣誉称号。二期占地950亩(约6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54.38+0.23万平方米。三期占地250亩(约654.38+0.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完善与市场、办公、生产、科研、物流配套的功能区。
华东国际珠宝城将按照现代化、智能化、国际化的要求,以珍珠产品为龙头,以金银宝石等珠宝为支撑。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性的珍珠首饰生产加工中心、配送物流中心、品牌展示交易中心、资金流通和商务信息发布中心、珠宝文化和商务旅游购物中心。华东国际珠宝城所在的区域,无论是商业设施、行政设施还是公共设施,都能为经营户提供各种经营便利。
五、充分利用节庆平台,提升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珍珠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诸暨从1998开始,已经举办了七届珍珠节。通过珍珠节,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瑞士、澳大利亚、意大利、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省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万客人到诸暨考察、采购、投资,数百个投资项目落户诸暨。
珍珠节是诸暨乃至中国珍珠产业发展成就的展示。每个珍珠节都有重要的活动来标志这个行业的发展。如2002年举办了首届中国淡水珍珠设计大赛,此后形成了每届珍珠节同时举办珍珠设计大赛的惯例,以提升珍珠产业的设计加工水平。2006年举办“灵性与时尚”珍珠时装秀暨第三届中国淡水珍珠首饰设计大赛,汪涵、瞿颖、吉祥三宝、赵志刚等演艺明星悉数亮相。2008年珍珠节上,第六代珍珠市场——华东国际珠宝城正式落成,这也标志着诸暨珍珠产业进入新时代。2010珍珠之夜——将珍珠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原创越剧《珍珠传说》演出。厉无畏、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何、、孙文胜、葛焕彪等国家和省领导都参加过珍珠节。
通过珍珠节,我们不仅邀请国内外客商,更重要的是推广我们的珍珠产业和珍珠文化。通过多年的努力,诸暨珍珠已成为世界珍珠之都。同时,我们成功挖掘了诸暨独特的珍珠文化,将诸暨文化进行了整合、深化和推广,如诸暨“Xi石,珍珠因射而孕”,使珍珠突破了传统的珠宝产品概念,赋予了她历史文化内涵。
六、当前珍珠产业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珍珠产业广阔,但产业附加值不高,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究其原因,珍珠产业和很多其他产业一样,走的是“低成本、低价格、大数量”的低端路线,产业集群效应一直不明显。具体表现在:
一是珍珠养殖技术参差不齐,产品附加值低,以模仿为主。由于地域分布的限制和文化水平的差异,再加上珍珠养殖门槛低,整个珍珠产业处于数量多质量低的局面。目前淡水珍珠真正能做成首饰的不到10%,剩下的只能做成工艺品、化妆品、保健品。在加工领域也是如此。很多淡水珍珠生产企业加工设计条件和能力落后,设计理念传统,加工质量粗糙,款式单调,多局限于“串珠”和产品单一。一些海外珍珠商对这些淡水珍珠进行加工,贴上自己的商标,变成自己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赚取高附加值。因此,珍珠产业解决珍珠加工中的技术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之路
二是上下游产业链不是很紧密,无序竞争突出。虽然浙江淡水珍珠养殖加工已形成一定规模,但珍珠产业尚未成为上下游厂商之间、同行企业之间的拳头,产业链不紧密,价格调整机制不完善。此外,一些中小珍珠企业和经营户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不时压低价格。珍珠行业的恶性价格战,无疑对产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三是行业导向机制不健全,隐藏的风险明显。浙江省是淡水珍珠的主要产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珍珠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产业导向滞后,隐藏的风险已经开始显现。(1)养殖珍珠与保护水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生活在水乡的居民遇到了吃水难的问题。(2)养殖珍珠与保护耕地的矛盾日益突出。浙江虽然号称江南水乡,但由于工业污水等原因,可供珍珠养殖的湖泊河流并不多。早些年,国家和地方政府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一些珍珠养殖户挖池塘,在良田里养珍珠。目前国家对耕地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限制了珍珠养殖面积的扩大。(3)养殖珍珠的投资风险难以预测。不仅珍珠价格波动下降,影响了珍珠养殖户的投资回报,而且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包括疫病的发生,使养殖珍珠面临更大的风险。去年受台风影响,温岭、象山的上千亩珍珠养殖场几乎没用。
四是税负不合理,影响珍珠产业发展。随着农业税和特产税的逐步取消,珍珠养殖政策逐步放宽,但对珍珠加工仍实行高税负政策。国税,包括17%增值税和10%消费税;地方税,含3%城建税,教育附加综合税,33%所得税。由于税负高,一些珍珠加工企业减少了投入,甚至转向珍珠养殖,或者直接出口原料。由于养殖和加工的脱节,直接影响了珍珠养殖户的利益和整个珍珠产业的经济效益。
七、诸暨珍珠产业发展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1.战略定位
(1)产业定位:打造世界级淡水珍珠养殖和营销中心。
依托现有产业规模和特色,加快延伸拓展珍珠产业链,加快发展珍珠文化创意产业等新业态,加快建设珍珠产业研发总部、技术总部、设计总部、营销总部、贸易总部、人才总部,形成以珍珠商业、珍珠文化、珍珠创意设计、珍珠旅游为核心的现代产业集群,全面提升珍珠产业竞争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淡水珍珠珠宝养殖营销中心。
(2)园区定位:打造全国一流的珍珠特色产业园区。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之路
在浙江省现有诸暨珍珠产业园的基础上,以华东国际珠宝城为核心,形成珍珠核心产业区、相关珠宝加工区、中央智力区、延伸产品加工区和休闲旅游区,形成面积比现有扩大一倍、配套设施更加完善、集聚效应更加明显的全国一流珍珠产业特色园区。
(3)产业中心镇定位:建设诸暨珍珠产业集聚镇。
以现有诸暨山下湖镇为基础,按照“南部工业区、东部旅游休闲区、西部北部生活区”的功能布局,充分发挥诸暨珍珠特色产业优势,利用地处北部平原的独特湖泊景观湿地资源,将山下湖镇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一二三产业配套、生产生活配套完善的高品质、高品位诸暨珍珠产业集聚镇。
2.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科学规划的指导原则。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符合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加强规划引导,促进协调发展。
二是坚持充分发挥特色和优势的原则。坚持特色发展,紧紧围绕产业实际,扬长避短,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发展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较强竞争力的珍珠企业。
三是坚持自主创新发展原则。突出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把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创新发展。
第四,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工业发展中的节能、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促进珍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实现三个转变,即实现珍珠产业从加工为主向加工、制造、创造并重转变,从价格竞争向价格、价值竞争并重转变,从生产发展向消费需求转变,促进企业集群化、产品多元化、产值高端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打造绿色环保、低碳排放、低能耗、低污染、循环利用的现代珍珠产业集群,构建珍珠产业发展新框架,有效提升珍珠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珍珠产业竞争力
(2)具体目标
产业规模: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增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引进外资和国内珠宝企业落户,不断优化珍珠产业结构。力争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8家,产值超亿元企业3家,5亿元企业8家,2亿元企业10家,5000万元企业20家。全年引进外资达到2500万美元;珍珠年产值450多亿元,其中珍珠加工业产值250多亿,年均增长20%以上;规划期内工业技术改造投资达到50亿元,其中重点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超过30亿元,第三产业投资达到20亿元,其中重点企业第三产业投资达到6543.8+0.5亿元。营销目标:加强一、二级批发市场整合,加快终端销售渠道拓展,布局欧美高端消费市场,力争到2015年,全市珍珠产业销售额达到400亿元,自营出口超过4亿美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5%,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75%。
上市目标:充分利用现有上市公司的资源,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加快珍珠企业上市,力争到2015年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4家。
品牌创建目标:加大产品文化创意和品牌创建力度,加快实现从“贴牌生产”到“品牌创建”的新跨越,下大力气推出珍珠区域特色品牌,力争到2065,438+05年,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个,国际知名品牌1 ~ 2个;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力争创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家,达到8家。
创意目标:加大创意投入,将创意设计与实体产品紧密结合,提高创意设计要素对珍珠产业附加值的贡献率,将诸暨打造成珍珠珠宝创意的信息中心和展示窗口。力争到2015年达到其销售额的0.5%,搭建1创意设计平台,建立10创意设计企业。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之路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