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的人有哪些事迹?

马永顺1

马永顺(1914 65438+2000年2月-2月10),男,汉族,1948年参加工作,小学文化,天津宝坻人,新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

1933年,马永顺离开家乡,到当时被称为“绿色监狱”的东北林区谋生。从1982退休到1999年底,坚持造林17以上。期间,他带领全家,祖孙三代参与植树造林行动,植树5万多株;2000年2月10日,马永顺在黑龙江省铁力市因心脏病发作去世。

2.杨善洲

1988 6月退伍后,主动放弃在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凉山,义务植树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捐献给国家。由于他的辉煌成就,杨善洲获得了许多荣誉,如“十大全国绿化模范”,“全国绿化奖章”,“全国健康老龄化先进个人”,被称为“活的孔繁森”。

3.李树斌

出生于1937,大方县刘龙镇新丰村。曾任县科委科技参事、新丰村妇女主任。从1982开始,她开始在山坡上种树。为了爱护树木,她和妻子吃住都在山里,常年种树。在她的精神鼓舞下,全村也参加了植树造林。31年间,李树斌绿化荒山290公顷,30多万棵杉木长成参天大树。2007年被授予“全国绿色小康户”称号;2010获得“贵州绿化奖”。2065438+2006年3月,李树斌荣获全国“为老有所为”先进典型人物。

4.李洪占

坚守大山60多年,走遍了家乡的山沟峡谷,用一把锄头、一个肩膀、一颗钉子种下了家乡的每一座山,成为远近闻名的“植树老人”。

以前的蔡家堡乡是一片“土瘠鸟死”的荒地。为了实现建设绿色家园的梦想,李洪占从23岁开始,春天种树,夏天修剪,秋天补种,冬天防火。他用两条“泥腿”一遍又一遍地测量蔡家堡的山野。他的手上长满了老茧,手指甲里满是泥巴,双脚一次次开裂。他的足迹几乎走遍了全镇。村子里有几座小山和几条沟壑,他甚至知道哪里种了什么树。60多年来,李洪占义务植树2000多亩,种了8万多棵树。

5.左唐宗

清末名将左在担任陕甘总督期间,下令军队沿河西走廊六百余里种下杨柳二十六万株,史称左,至今仍为西北人民所称道。阿清诗人杨昌熙曾有诗赞道:“将军未还边关,湖湘儿女遍天山。新植杨柳三千里,引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