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机的发展历史
飞机用于军事后不久,人们就开始试验用飞机轰炸地面目标。1911 10年6月,意大利和土耳其为争夺利比亚在北非的殖民利益而战。6月165438+10月1日,意大利的上尉·加尔富蒂驾驶一架“Longpaile-Dobby”单翼机向土耳其军队投掷了4枚重约2公斤的手榴弹。虽然收效甚微,但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空中轰炸。
这次轰炸任务是由改装的侦察机执行的。炸弹或炮弹垂直挂在驾驶舱两侧。在接近目标时,飞行员用手取下炸弹,向目标投掷,其命中精度可想而知。1965438+2003年2月25日,由俄罗斯人伊格尔·西科尔斯基设计的世界上第一架特种轰炸机首飞。这种名为“伊里亚·穆罗梅茨”的轰炸机装备有8挺地对地机枪,最多可携带800公斤炸弹。机身内有炸弹舱,首次使用电炸器、轰炸瞄准镜、驾驶和飞行员仪表。1914 12,伊里亚·穆罗梅茨被俄国用来组建世界上第一支重型轰炸机部队。对波兰境内德军目标的第一次空袭是在05年2月1915日进行的。一战期间,轰炸机发展迅速,被广泛使用。当时轰炸机时速不到200公里,载弹量约1吨,多为双翼飞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轰炸机取得了新的进展。装有四个发动机的重型轰炸机标志着轰炸机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载弹量8-9吨,航程2600-7000公里。其中,美国的B-29最为突出。它不仅是投在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的载体,还投下了大量燃烧弹,造成了著名的东京大火,数十万日本平民被B-29炸死或炸伤。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用齐柏林飞艇轰炸了比利时、华沙、波兰、巴黎、法国和英国,拉开了战略轰炸的序幕。从此,轰炸机逐渐走上了空战舞台。虽然大家都认为飞机比飞艇更适合轰炸,但当时各国对于是用飞艇还是飞机进行轰炸存在分歧。由于各国认识不一致,有的早,有的晚,有的快,有的慢,发展轰炸机。俄罗斯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已经意识到飞机最终会取代飞艇。因此,俄罗斯成为当时世界上发展轰炸机最先进的国家。俄罗斯人率先研制出轰炸机,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1915),出现了一种专门研制的轰炸机,是前苏联的一种重型四引擎轰炸机,名为“伊利亚·穆罗梅茨”II,由波罗的海铁路工厂研制。飞机起飞重量4590公斤,可携带520公斤炸弹,机组人员7人。每台发动机的功率为110千瓦(150马力)。另一种是意大利的“卡普罗尼Ca32”三发轰炸机,由卡普罗尼航空工程公司研制。起飞重量3300公斤,可携带850公斤炸弹,乘员4人。每台发动机的功率为73.5千瓦(65,438+000马力)。但真正开始用飞机轰炸特定目标的是德国人。1917年,德国对伦敦和英格兰南部的连续轰炸,尤其是夜间轰炸,开创了残忍杀害平民的先例,引起了后来英国的报复。此后被称为“战略轰炸机”。
二战前夕,各国对远程轰炸机的重视程度不同。英国一直重视远程轰炸机的发展,因此曾有哈利法克斯、兰卡斯特等优秀飞机参战。二战初期,美国军用飞机性能落后。因为其强大的工业和技术基础,后期出现了大量一流的作战飞机。最著名的美国远程轰炸机有B-17、B-24、B-25和B-29(B29轰炸机是美国轰炸日本广岛和长崎的轰炸机)。德国He系列:He-177A-3,He-177A-4,He-177A-5,He-177A-7,He-177B,He-65437。苏联对远程轰炸机的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再加上工业基础,优先发展战斗机是适合国情的。1932到1937生产的TB-3配备了818。1949的Bie -8四发轰炸机,起飞重量32吨,载弹量2吨,航程4700公里,但只生产了79架。德国一直重视战术轰炸机,尤其是“迷信”俯冲轰炸机。在批量生产的轰炸机系列中没有远程轰炸机的位置,也不支持发展。于是在征服了大半个欧洲之后,要从空中打击英国和苏联,尤其是要轰炸已经转移到乌拉尔山脉的苏联军工厂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没有可用的武器了,而且已经晚了。二战期间,德国唯一量产并可使用的重型轰炸机是He 177。日本也有类似的情况,但不是因为不想发展,而是受限于技术实力和财力。1943研制的G8N1“连山”四发轰炸机,在尺寸、性能和布局上与B17相似,航程3950公里,载弹量2-3吨。到投降的时候,只试制了4个,而且都还没有测试过。在现代喷气式战略轰炸机问世以来的50多年里,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明显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苏联的Mia -4,英国的V轰炸机(胜利,火神,勇士),美国的B-47,B-52等等,服役于六七十年代。这一时期,螺旋桨轰炸机主要被喷气式轰炸机取代,发动机问题首先得到解决。由于前苏联的喷气发动机技术不达标,Mia -4轰炸机的航程达不到设计要求,所以很快退役,改为空中加油机,其战略轰炸任务主要由以螺旋桨为动力的图-95承担。特别是图-95虽然是螺旋桨动力,但速度几乎和同时代的喷气式轰炸机一样。图-95今天的使用与其NK-12涡桨发动机的成功密切相关。毫无疑问,超音速在战略战术运用上比音速更有优势,可以使轰炸机快速到达目标,降低被拦截和依靠速度攻击的概率,大大增强突防能力。由于喷气发动机的快速发展,飞机设计也突破了一些技术瓶颈。亚音速轰炸机出现后不久,苏联和美国开始研制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然而,这一时期出现的超音速轰炸机只是昙花一现。主要原因是以超音速设计的战略轰炸机无法解决速度和航程的矛盾:要达到超音速,就无法满足航程的要求,要达到航程的要求,就无法达到超音速。美国的B-58就存在这个问题,所以不得不在机腹携带超大型油箱,限制了战术使用能力。
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由于采用了可变后掠翼设计,解决了速度和航程的矛盾。这个阶段的代表是苏联的图-160(北约称之为“海盗旗”轰炸机),美国的图-22M和B-1B。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的出现,极大地增强了战略轰炸机的突防能力,相应地提高了打击能力,但成本高昂,这些轰炸机在目前的形势下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三阶段是上世纪末隐形战略轰炸机的出现。上世纪80年代,美国空军的ATF和海军的ATA项目首次将隐身概念应用于作战飞机的设计。隐身或低可探测性可以降低被作战飞机发现和攻击的概率,实现战略战斗中的突然性,显著提高生存能力。隐身技术的出现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改变了战斗机、攻击机和轰炸机的作战模式,使作战飞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只有一种隐形战略轰炸机,美国的B-2。据说它的雷达截面积(RCS)只有0.3平方米,而B-52的RCS值达到100平方米。
现代高亚音速轰炸机往往采用大展弦比的后掠翼,以保证飞机具有较高的巡航速度和升阻比。上单翼布局允许机翼只穿过机身上部,这样就可以用来在飞机重心附近的机身内放置炸弹。炸弹舱底部有一个可以在空中打开的舱门。由于炸弹布置在重心附近,所以炸弹在空中投放后重心不会有太大变化,便于保持飞机的平衡。喷气式轰炸机携带大量的石油。除了机翼里有一些燃油,机身弹舱前后也对称布置了很多油箱。
飞机上装有完善的通信导航设备、轰炸瞄准装置和电子干扰设备等。,保证飞机能准确飞到预定目标区域,完成轰炸任务。通常情况下,飞机上除了飞行员和副驾驶,还有轰炸飞行员、操作员和射手。为了抵御敌方战斗机的攻击,50年代以前设计的轰炸机一般都装有旋转炮塔。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空空导弹的发展,炮塔自卫失去了意义。现代轰炸机大多依靠提高低空突防性能,采用隐身技术来提高自卫能力。